人物档案
杨媚,女,1987年出生,重庆铜梁人,汉族,中共党员,荣昌区吴家镇双流村第一书记。荣获全国“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重庆市优秀党务工作者”“重庆市人民满意公务员”等殊荣。
入党记忆
刚上大学时,我跟很多新生一样,积极地加入学生会社团等学生组织,在社团里,逐渐得到大家的认可,担任起学生干部的职务。
大学期间,辅导员、老师见我表现不错,好几次鼓励我提交入党申请书,积极向组织靠拢。可我觉得自身的高度还达不到党员的要求,即使能够入党,那也只是多了一个身份,并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那个时候,面对大家的鼓励,我还是将名额留给了其他同学。
2008年5月12日,经历了汶川大地震,这坚定了我入党的决心。我的大学校园在雅安,虽然受灾程度不及震中地带,但也受了灾。看着从全国各地涌向四川的爱心与支援,我深受感动,也备受鼓舞,便报名参加了志愿者活动。这个时候,我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意愿迫切了,而我自己也意识到,作为一名党员,肩上要承担更多的责任,更要有身先士卒和甘于奉献的心理准备。大三的时候,我成为入党积极分子,经过考察期,2011年,我终于正式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奋斗故事
2009年,大学毕业后,我到潼南一蔬菜基地当技术员,专业对口,有自己的实验基地,渐渐地,工作也小有成绩。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就是想用自己所学让乡亲们过得更好。
有一次,父亲来潼南探望我,他叫我去报考村官,同样能为乡亲做些事。本着让父母安心的心态,我去报考了荣昌的大学生村官,没想到竟然考上了。趁着周末,我专程到当地村镇去了解工作,当看到吴家镇双流村后,我坚定了自己当村官的决心。
吴家镇双流村交通便利、土壤肥沃,是荣昌万亩蔬菜园区,跟之前工作的环境很像。但经过仔细走访,我发现蔬菜基地虽然有着30多年种植历史,但品种老化、技术落后、种植粗放,蔬菜产量不高,农户们收入过低,很多人纷纷放弃种植外出务工。
刚开始,我拟定了提高种植技术的方案,可当我跑到田坎边去指导农户时,村民们不屑一顾,认为我这个黄毛丫头哪会种菜。
不信我?那我就做给大家看。
我决心流转土地,建蔬菜大棚给大家做示范。为了找到土地,我跑遍整个村子,好不容易找到一片土地,大家都同意了租地,但有一户村民就是不愿租,为了打动他,我天天往他家跑,在我的“软磨软泡”下,他终于松了口。但在签合同的那一天,他却当着大家的面突然反悔!这突如其来的变数让我不知所措,眼泪开始在眼眶里打转。这时,村里的一名老干部站出来说:“我们家的土地租给你吧!”
我不顾家人反对,把准备装修婚房和置办嫁妆的钱全部用来建大棚。因为没钱请工人,8个大棚从搭建、耕地、育苗、栽种、采摘、销售,全是自己干,为了方便管理,我在大棚边搭了一个不足30平米的窝棚,棚里冬冷夏热,冬天棉被湿,夏天蒸桑拿。
2012年,我终于开始有了收获。那年3月,我种的黄瓜开始采收,批发价3元多一斤,而村民的黄瓜才刚刚种下去。“村官的黄瓜卖火了!”全村炸开了锅,我的大棚每天都有络绎不绝的人来看稀奇:“杨村官,这是什么品种?这么早卖了多少好价钱?”“村官,我想拜你为师学技术!”第一季结束,我收入近10万元,亩产值上万元。
建大棚的初衷就是为民示范、带民致富。于是我办起了技术培训班,免费为乡亲们讲解蔬菜种植技术。随着蔬菜的品质越来越好,乡亲们的收入也越来越高。2018年,双流村获得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的荣誉称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500多元。
十年来,我们村100余户村民发展了蔬菜大棚600余亩,增收500余万元;还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树立“吴家脆莲白”等蔬菜品牌,建设集体经济产供销三个平台,使村集体经济收入从零元增加到近100万元;打造“五美双流”促进乡风文明,带领双流村的村民走出了一条致富奔小康和乡村振兴之路。
学习感言
最近在进行党史学习,我时常想起当年“5·12”汶川大地震以及之前新冠肺炎疫情的经历,由衷地感受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祖国真的越来越强大。作为一名村官,经历了脱贫攻坚,村民的生活越来越好,看着身边一点点的变化,对党的崇敬也更加深厚,很庆幸自己是其中一员。我也将使命不变,初心不改,助农增收的奋斗脚步,始终向前。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 钱也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