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记者:匡丽娜 陈国栋
访谈嘉宾:
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委主任 黄政
市人力社保局副局长 黎勇
市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 谭明星
市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 吴秋鸿
重庆声光电公司总经理 王涛
核心提示
市委五届十次全会提出,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构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梯次培养格局。
如何培养人才,为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集聚更多“第一资源”?近日,重庆日报邀请我市相关职能部门、科研院所和高科技企业负责人做客重报圆桌会进行探讨。
面向基础性、关键性领域
全面提升高校创新策源能力
黄政
面向基础性、关键性领域,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推进在渝高校积极参与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
“教育、人才是能否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基础关键。”市委围绕在渝高校积极参与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重庆着力优化在渝高校学科专业结构,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关键性领域,根据高校人才培养定位和专业实际等特点,制定新专业设置指南,有计划引导新专业设置向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大数据等专业倾斜。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开设跨学科的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前沿课程、实践课程,积极探索“本硕博”贯通培养机制。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立项建设17个新型二级学院和17个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探索形成以科技前沿技术为驱动的面向未来技术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深化创新创业教育,采用“1+N”的模式加速西部大创谷和环大学创新生态圈建设,打造“科研、人才培养、产业”三者互动互进、相融相长的良好创新创业生态。
黄政表示,目前,我市正在研究制定《重庆市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着力培养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
在培养基础学科高层次创新人才方面,通过招生计划、科研项目、科研平台等多方面政策倾斜,支持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建设与发展。
在培养服务国家战略发展的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方面,坚持“四个面向”,以能源、生命、地球系统与环境、材料、工程技术等科学领域为重点,大力培养集成电路、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等关键领域核心技术,网络空间安全、人工智能、储能技术等前沿交叉学科,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等民生领域急需紧缺高层次创新人才。
在培养支撑重庆重点产业领域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方面,对接我市重点产业布局,加快培养新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智能制造技术、新环保技术、数字经济等亟需领域高层次人才,助推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培养创新人才要从青少年抓起。”黄政表示,下一步,我市将大力实施“雏鹰计划”“英才计划”等创新人才培养工程,不断优化培养体系,扩大培养范围,提升培养质量,不断扩大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储备。
围绕主方向发力 推行“五全”服务
让人才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
黎勇
紧扣“高精尖缺”人才需求,提升技术、技能人才两支队伍,夯实人才集聚发展三大平台,做大人才总量、做强人才引擎、做优人才生态。
“创新的根本在人才。”市人力社保局副局长黎勇表示,为落实“塔尖”“塔基”人才政策,全市人力社保部门正在实施“集聚优秀科学家及其团队”专项,力争引进优秀科学家10名以上;推进“支持青年人才创新创业”专项,力争吸引硕士博士6000余名来渝创新创业;开展“百万英才兴重庆”系列引才活动,招引急需紧缺人才1万名。
同时,大力实施博士后“倍增计划”。今年计划引进1000名以上优秀博士后人才来渝进站,为我市科技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生力军。
“我们围绕大数据、智能化等科技创新的主方向,强化人才资源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黎勇说,目前正在重点抓好两项工作。
一是深化改革壮大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用好人才评价激励“指挥棒”,持续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健全人才分类评价体系,推进川渝专技人才职称互认。将技术经纪人等服务科创中心建设的新职业纳入全市职称评审范围。到2025年末,全市专业技术人才总量力争突破230万。
二是品牌引领建强技能人才队伍。启动“巴渝工匠2025”行动计划,出台30条高技能人才发展支持“硬措施”,力争全年新增技能人才20万人以上。到2025年末,全市技能人才总量力争达到450万人,高技能人才占比达到30%以上,让人才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
黎勇介绍,目前,全市人力社保部门正在推行“人才队伍全覆盖、人才政策全落实、事业发展全服务、成果转化全跟进、服务对象全满意”的“五全”服务,让各类人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成。
一是实施重庆留学人员回国创新创业支持计划,全年择优资助100个创新创业项目。
二是让专技人才创新充分涌流。推进专家“揭榜挂帅”引领创新发展行动,每年组建100个专家服务团服务重点产业和重大项目。
三是让技能人才创造成为主流。依托西部(重庆)科学城主平台,创建40个“智能+技能”数字技能人才市级孵化空间,探索建立全国“智能+技能”数字技能人才培养试验区。
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助力科技工作者攀登高峰
谭明星
在思想引领、拴心留才、举才励才、搭建平台等方面发挥独特优势,团结引领全市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技创新。
“市委五届十次全会专题研究部署推进科技创新,决定开展‘为科技工作者办实事 助科技工作者作贡献’行动,让广大科技工作者倍感振奋、备受鼓舞。”市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谭明星表示。
他说,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全市科协组织将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以思想政治为引领,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听党话、跟党走。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履行好行动推进办公室职能,发挥科技社团作用,努力提升服务水平,助力广大科技工作者努力攀登科技高峰,把论文写在重庆大地上。
“让重庆成为各类人才向往之地,需要优化创新生态。”谭明星称,科协组织将统筹好“塔尖”与“塔基”、本土与外来的关系,完善全过程、专业化、多层次人才服务体系,为本地区发展服务。
同时,加快建立科技人才数据库,建立“科技专员+联络员”服务模式,主动联系服务,解决实际问题。优化知识产权服务,健全科技工作者法律服务机制,帮助科技工作者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定期组织高层次科技领军人才休假疗养、健康体检。
举荐奖励是推动科技人才成长的重要手段。谭明星表示,科协组织将支持科技工作者申报国家级项目、奖项、平台、荣誉称号等,以创新争先奖为龙头,青年科技奖、女科学家奖、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等奖项为重点,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同时,还将做好优秀科学家系列宣传活动,讲好科技工作者的创新创造故事。
谭明星称,科协组织将在学术、科普、智库、合作等方面积极拓展创新争先平台,充分释放人才第一资源势能。
同时,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和重庆发展需求,动态发布科技创新需求。支持科技人才参加国内外学术研讨交流活动,加大科技工作者在国际科技组织任职的培养推送、履职服务力度。支持一流科技社团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高水平举办或承办国际国内重大学术研讨会议。
大力培育科技创新人才
当好农业科技创新主力军
吴秋鸿
发挥高层次人才领衔作用,大力培养青年人才,加强人才梯队建设,让人才在服务“三农”中茁壮成长。
农业农村现代化,科技创新是关键。重庆市农科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吴秋鸿表示,全院正加快推进人才梯队建设,培养更多科技创新人才,当好农业科技创新主力军。
吴秋鸿说,市农科院已成为科技创新人才的重要聚集地。目前,市农科院设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两江学者”岗位、国家级专家服务、首席专家工作室基地等高层次人才培养平台,目前已引进培养50名博士,其中博士后科研人员13名。全院职工中,科技人员占比达到72%;高级职称人数占到科技人员总数的49%;拥有博士、硕士人员占到全院总人数的41%。
近年来,市农科院涌现出一大批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人才,如水稻专家李贤勇,玉米专家杨华、柯剑鸿等。
吴秋鸿说,为贯彻落实好市委五届十次全会精神,市农科院正加强人才梯队建设。目前,全院正着力推进高级专家柔性引进、科技英才培育、博士引进培育、管理能力提升、技术能力提升等工程,培育优秀的科技创新人才。
全院计划遴选出高层次领军人才10人,具有较好发展潜力的青年拔尖人才20人,中青年学术骨干30人,构建形成三级人才库。以高层次人才领衔,重点培养青年拔尖人才和中青年学术骨干人才,确定研究重点和科研方向,明确职业规划和发展目标,制定培育举措及保障措施。
吴秋鸿表示,市农科院将努力搭建各类平台,为人才施展才华提供广阔的舞台。
在推动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首席专家工作室建设的同时,市农科院还计划在“十四五”期间大力建设专家服务基地、国际合作平台、青年专家工作室、人才创新培养平台等。
未来几年,市农科院将持续加强现有的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建设,建立专家信息库,加强专家之间的创新合作。目前,全院30个乡村振兴示范专家团队,正在产业基地一线开展科学试验、成果示范、技术指导、农民培训等相关科技服务。
完善人才培养激励机制
让人人皆可成才 人人尽展其才
王涛
完善科技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加快提升专业技术水平,提高重大项目攻关能力,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创新人才队伍。
重庆声光电公司是一家高科技企业,公司总经理王涛表示,一直以来,公司把强化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激发科技人才活力作为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路径。市委五届十次全会的召开,更加坚定了公司全面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的信心。
王涛介绍,声光电公司针对科技人才不同发展阶段的成长需求,制定了贯穿人才全职业生涯周期的培养计划——针对入职1年内新员工实施以1年为培养周期的“远行计划”;对工作5年内的高潜力科技人才实施“展翅计划”;针对科技带头人及其后备人选实施“领航计划”等。
如“领航计划”,让顶尖领军人才扛重任,为其配备科研团队,给予科研经费支持,赋予技术路线决定权,鼓励探索“无人区”,对取得重大原始创新和颠覆式创新成果给予重奖。
王涛说,公司通过实施重大技术攻关“揭榜挂帅”机制、抓好人才托举工作、增加科技人才收入等措施,在精神和物质上对人才进行激励。
公司把改革发展难题、“卡脖子”瓶颈技术、工艺难点堵点张榜出来,让人才在关键技术突破中建功立业。“‘揭榜挂帅’将作为公司项目组织、人才挖掘和瓶颈技术攻克的主要方式。”王涛表示。
公司注重在国家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中淬炼人才,帮助人才积极申报国家及省部级人才工程计划,对重点人才实施“一对一”培养辅导,把人才推向更高事业平台。去年,公司共19人次入选“重庆市英才计划”等五类省部级人才支持计划。这些人才,除了获得重庆市奖励外,公司还配套奖励每人10万元。
王涛表示,下一步,重庆声光电公司将重点推进以下工作:
一是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强化博士后工作站、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人才集聚效应,重点引进微电子、光电子、磁电子、微系统技术方向高层次人才。
二是加大科技人才国际化培养力度,推动青年科技人才的国际交流与学习,培养国际化的青年科技领军人才。
三是大力推进针对核心科技人才的科技成果转化、岗位分红、股权激励等中长期激励。
四是提升科技人才福利保障,切实帮助人才解决后顾之忧,积极营造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文化氛围。
(本版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原标题: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培养人才第一资源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