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消息,截至7月27日,在东京奥运会上,西南大学学生获得2金1银1铜的好成绩。其中,西大博士研究生施廷懋搭档王涵获跳水女双3米板金牌;硕士研究生谌利军获举重男子67公斤级金牌;硕士研究生廖秋云获女子举重55公斤银牌;博士研究生赵帅获跆拳道男子68公斤级铜牌。
加上5年前里约奥运会上,施廷懋获女子单人和双人3米板两块金牌,以及赵帅获跆拳道男子58公斤级金牌。目前已有3名奥运冠军诞生在西南大学。
西南大学为何能取得这样骄人的成绩?27日,重庆日报记者对西大体育学院党委书记郭立亚进行了采访,他用3个关键词解读了西大体育人才培养的奥秘。
关键词:大数据
体育不是以力服人,而是以智服人
郭立亚告诉记者,西南大学体育学院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在上世纪40年代就开设了体育专业,在长达80多年的办学历史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有不少优秀的教师。
目前,西大体育学院有两个本科专业——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专业,均是国家一流专业,拥有体育学一级学科的博士点和硕士点。其中运动训练专业(本科)每年招收上百名学生(报考条件为二级运动员及以上),从中挑选和培养好苗子。网球、跆拳道、举重等均是西大拿手的项目。
在师资队伍方面,西大体育学院有10多名国际裁判,如赵帅的导师李兵、谌利军的导师李靖文等,都是相关领域的国际裁判。
“除运动员自身的天分外,对他们进行科学的训练也十分重要。”郭立亚告诉记者,体育不是以力服人,而是以智服人。因此,西南大学体育公共服务研究中心,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大数据体育公共服务移动平台建设研究为载体,对相关比赛项目进行大数据智能分析,采用虚拟仿真技术对相关运动项目进行实验研究,从而科学指导训练和比赛。
比如,跳水是对动作要求极为精准的运动,肌肉的核心力量是其中最为关键的因素。施廷懋会在无数次训练和观摩比赛的过程中,举一反三,对如何控制、运用肌肉的核心力量进行分析总结,让自己的训练效果事半功倍。值得一提的是施廷懋的硕士论文就是关于跳水运动员的核心力量研究。
同样,在里约奥运会获得金牌的赵帅,除了刻苦训练,也会对跆拳道技术、战术进行总结,对自己的训练做理论总结,并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
关键词:心理
体育竞赛是智商、情商、动商的结合
在东京奥运会获男子67公斤级金牌的谌利军,5年前就是里约奥运会上呼声极高的夺冠热门人选。也许是压力太大,谌利军在里约奥运会决赛热身时出现手臂和小腿抽筋的情况,不得不退出比赛。
此后,谌利军一度非常消沉。2016年11月,西南大学独立组队代表中国大学生举重队出征在墨西哥举行的世界大学生举重锦标赛。
备战过程中,教练员李靖文要求每位运动员每天必须花3分钟总结自己的训练和学习。最开始,谌利军都不想说话。但他在被动总结和交流的过程中,渐渐从阴影中走出来。
那次世界大学生锦标赛上,谌利军夺得3块金牌。这让他重新建立信心并树立东京奥运会夺冠的目标。
“体育竞赛是智商、情商、动商的结合。”郭立亚感慨,运动员要有极其强大的心理素质,才能夺冠。因此,西大建有运动心理与教育研究中心,帮助运动员建立过硬的心理素质。
关键词:战术
“体教融合”模式培养优秀体育人才
“选手在赛场上的战术应用十分关键。”郭立亚举例,在举重比赛中,选手会临场在原来填报试举的公斤数上增加公斤数量,以此打乱对手节奏,增加其心理压力。
在此次东京奥运会上,谌利军在落后对手11公斤的情况下,一次性增加了12公斤,逆袭对手,表现出超强的技战术水平和实力。
“施廷懋、赵帅等最初考入西大时,只是普通运动员。后来,由于他们积极进取,刻苦训练,不断在比赛中创造优异成绩而被选入国家队。”郭立亚称,这些优秀运动员除在国家或地方队进行专业训练外,西大会在体育学基础理论、大数据分析、心理培训、战略战术等方面,帮助全面、科学地指导他们的成长,这种“体教融合”的模式,为国家培养出大批优秀体育人才。
重庆日报首席记者 李星婷 实习生 龚清扬
原标题:西南大学3个奥运冠军背后 施廷懋硕士论文研究跳水运动员的核心力量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