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农历八月二十八日,南川区南平镇的后山村便一片忙碌,热闹非凡——住在这里的苗族百姓都盛装打扮,身着华丽鲜艳的服装,头戴精心打造的头饰,前往山林深处,用笙歌苗舞喜迎粮食满仓。
据悉,这支苗族早先居住在贵州的深山老林,于清朝初年入川,并在南平镇定居下来,迄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因这里的苗族文化十分古朴、原生态,“笙歌苗舞”便成了南川区非遗,南川区也被称为重庆市“笙歌苗舞之乡”。
庆祝丰收 他们走进深山举行盛大的活动
据介绍,后山苗族承传了上古苗家习俗、文化,他们没有语言只能口口相传。最有特点的是每年农历十五“踩山节”和八月二十八的“火星节”,以及祭祀歌、情歌对唱、嫁娶歌等苗家文化。
“火星节其实就是庆祝丰收。”南川区笙歌苗舞传承人周桂容介绍,每到农历八月二十八这天,后山苗族便全体出动,不到凌晨4点就要走进深山,举行盛大的仪式。
他们盛装打扮后,男性吹芦笙,女性则跳苗舞,用火把歌舞表达丰收的喜悦之情。同时他们还会举行祭祀活动,祈祷来年风调雨顺。
周桂容称,在跳舞之前,他们还有一个特殊的仪式:苗家砸酒。
这种酒用玉米、高粱、荞麦为原料酿造,并装在一个大坛子里面。举行仪式时,大家都拿出竹子制成的吸管,一起插入酒缸底部,共同饮用。
值得一提的是,所有仪式都需要在日出之前完成。
把民俗编成节目 笙歌苗舞走进百姓家
笙歌苗舞原本是苗族的民俗,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苗族文化,南川区将这种习俗编成了节目。
“我曾多次参与后山苗族的‘火星节’,他们唱歌都是用的苗语,一般人都听不懂。”周桂容称,在改编的过程中,他们既用了汉语也用了苗语,让更多人了解歌曲内容,了解笙歌苗舞这种文化。
苗族的笙歌苗舞种类非常丰富,有歌唱爱情的芦笙歌舞、有歌唱新生活的群体歌舞、有祭奠亡魂的芦笙歌舞、有嫁娶的哭闹歌舞、有火星节的火把歌舞、踩山节的踩山歌舞和敬酒歌舞等。
对这些歌舞研究后,周桂容和同事们编排了12个节目,在不同的时间和场合进行表演。
“从2008开始我们就在各地进行演出,老百姓都非常喜欢,对于他们而言,这是一个全新的表演形式。”周桂容称,今年国庆期间,他们还将在金佛山进行表演,希望让更多人看到笙歌苗舞。
上游新闻记者 陈竹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