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经开区,工人在生产新材料。(受访者供图)
重庆日报消息,两张石棉网上放着形状相似的两片树叶,用酒精灯进行加热,一片树叶瞬间烧焦,而另一片却完好无损。10月8日,位于长寿经开区的华陆新材料有限公司正在演示一组实验,树叶未烧焦的奥秘在于其下面放置着一块果冻状的蓝色物质。
“这种物质名叫气凝胶,是一种绝佳的隔热材料。”公司负责人介绍,该公司年产5万平方米硅基气凝胶复合材料项目主体工程已经完成,项目将于年底正式投产。
这只是长寿区打造国家级新材料和先进制造业基地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区围绕龙头示范,强化科技创新,形成了以聚氨酯、功能性膜材料等为主的新材料产业集群。2020年,长寿区新材料产业产值达183.2亿元,约占全市份额的1/4。
龙头企业引领串起新材料产业链
长寿区作为主城新区的重要板块,制造业一直是当地的支柱产业,拥有重钢、川维化工等老牌企业。近年来,当地狠抓产业链供应链统筹,着力培育和引进了一批引领性、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龙头企业,打造新材料和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
“在产业链打造中,我们首先瞄准掌控核心技术、具有核心引领、能弥补本地产业链短板的龙头企业,再以诸多‘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围绕着龙头企业集聚,形成上中下游企业共同促进、利益均沾、共赢发展的金字塔式产业链结构。”长寿区相关负责人称。
除了华陆气凝胶,近年来,长寿区还先后引入世界首套天然气制蛋白质、最大高强钢筋、最大钢绞线以及西南地区最大锂离子膜材料等龙头项目落户,基本形成了高性能聚合物、纤维及复合材料、功能性膜材料、电子化学品以及硅基新材料为主的产业集群,为“十四五”时期初步建成国家级新材料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奠定了基础。
智能化改造提升生产效益
在长寿经开区,重庆科顺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区域内,一批批聚氨酯防水涂料不断从自动流水线传输而来,经机器臂分类码垛后,再打包出厂。去年,科顺新材料完成车间智能化改造,用全自动流水生产替代人工作业,生产运营效率提高了20%。
在生产环节注入智能因子,通过大数据智能化提升产业链生产效率和效益,加速传统产业的迭代升级,是长寿新材料产业集群得以快速发展的另一秘诀。
“我们通过‘点线面’三个维度,推进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化与工业经济深度融合。”长寿区经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在“点”上抓单台设备改造、推动企业“机器换人”;在“线”上抓生产线升级、装备成套自动化数字化生产线;在“面”上抓系统集成、建设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提高生产的标准化、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据统计,这几年,长寿区累计投入55.8亿元,实施137个智能化技改项目,已建成4个市级智能化工厂、38个市级数字化车间,其中,与新材料相关的项目便占1/3。
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走进川维化工,EVOH生产线上机械轰鸣,这是一种热塑性高阻隔树脂,它能有效阻隔空气中的氧气,被普遍运用于食品包装。就在不久前,由川维化工自主研发的EVOH合成树脂产品实现量产,填补了国内在该领域的空白。
目前,长寿新材料共聚集了200余家企业,正向千亿级产业迈进。“近年来,我们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加大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投入力度,发挥产学研深度融合优势,为产业升级赋能。”长寿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得益于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的有机衔接,不只川维化工自主研发的EVOH实现量产,更多创新成果也从“实验室”走进“生产线”,带动新材料产业从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我们还将加强与两江新区、涪陵的区域联动,通过建立资源共用、利益共享协同发展机制,实现在产业、市场、人才等方面的良性互动,围绕新材料产业链锻长板、补短板。”长寿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重庆日报记者 左黎韵
原标题:锻长补短 强化科技创新 长寿 加速构建新材料产业生态圈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