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28日,由四川外国语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联合西部地区各大高校共同举办的“新时代·新西部·新文科 第二届西部外国语言文学博士研究生论坛”在四川外国语大学举行。来自全国各高校的17位专家教授围绕此次论坛主题“新时代•新西部•新文科”分别作主旨报告。同时,本次论坛还组织了17个平行论坛。
论坛上,国防科技大学李德俊教授作了题为《人工智能时代翻译工作者的任务》的主旨报告。他认为,虽然智能翻译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特定领域翻译工作未来会被机器主宰,但是由于语言的创造性和诗性,智能翻译难以在语言美的层面胜过人类译者。还原语言的创造性和复现语言美是人工智能时代翻译工作者长期不变的任务。
计算机翻译的优势十分明显,拥有着庞大的记忆库、大数据分析、各种算法和计算能力,是人类无法竞争的优势。面对这样智能翻译的时代,翻译工作者该如何自处?“人类的优势在于意识的非线性和创造性,是计算机无法比拟的。”李德俊认为,人是有情感的,而机械是没有情感的,人能写出一首饱含感情的好诗,但机械不能。“语言之美是智能翻译的最大瓶颈。”
李德俊推测,在未来,计算机智能翻译将取代机械的、没有创造性的各种翻译工作:如导游、工程技术翻译、大多数口译等。普通的译者作为一种职业将会逐渐消亡,取而代之的是译后编辑。但翻译研究者,特别是与人工智能相关的跨学科人才,会是长期的需求;作为艺术和审美的翻译、专家型翻译、研究型翻译将会长期存在。
“因为人类创造的知识是超前的,而计算机能够搜集到的数据是滞后的,所以一个新的作品或思想在出现时,是没有数据的,需要依靠翻译者的了解和创造。”
上游新闻记者了解到,来自西安外国语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西南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重庆邮电大学、重庆工商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华师范大学、兰州交通大学、兰州理工大学、郑州大学等个西部高校及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山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浙江工商大学、广西民族大学、信息工程大学洛阳外国语学院等全国其他高校的专家学者和博士硕士生代表,共计130余人参加了本届论坛。
上游新闻记者 宋剑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