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作协主席、著名作家阿来来渝分享现场
你看得到的著名作家阿来,是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双料得主;你看不到的,是早在汶川地震灾区做志愿者时他就在思考人和生命、自然的关系。你知道的,是《云中记》《蘑菇圈》这些书迷们津津乐道的作品;未曾想到的是,阿来多年前足迹就已踏遍四川阿坝州的5万平方公里土地……
正是这样的“看得见”和“不曾想到”,构成了11月30日下午阿来做客南岸区图书馆少数花园分馆分享的核心。从文学出发,反思生死、“炮轰”曾经红到发紫的作家富豪榜、寄语重庆作家,阿来所谈无所不包。
▲阿来
在映秀灾区想到“生死”
11月30日下午的分享其实是从2008年的汶川地震开始的。作为志愿者,阿来在地震发生次日、5月13日就深入到了汶川映秀。在他看来,那时帮忙救援和运送遇难者遗体给自己带来的最大收获的就是“我开始思考人到到底应该如何直面死亡?”阿来说,更进一步说,应该是活着的人如何面对死亡,如何体悟生命的短暂和永恒?
阿来说,那天忙完手上的事后,回到了自己开去的越野车上,“我实在没忍住,打开了车上的音响开始放莫扎特的《安魂曲》。音乐声中我仿佛看到那些遇难的人都升上夜空变成了星星。”阿来说,这也成了后来自己笔下的《云中记》的精神内核:“基于生命但又不限于生命,我希望能超越生命,写出生命的美好性和永恒性。”
虽然这不见得是阿来思考人和生命、自然关系的开始,但他坦言按连续3个月、每天3个小时的节奏写完《云中记》之后,自己找到了如何面对死亡,把死亡写出美感、有尊严的感觉,也对人和自然、生命的关系有了新认识。“地震对大地来说只是自身构造的过程,并非和人类为敌,只是人类总是要依附于它。”
▲阿来代表作
“我的写作是向诗歌学习来的”
光有思考显然是不够的。大家在《云中记》中看到的是一个村子,好似一个“切片”。但阿来在现场特别提到,其实更多的“准备”就自己早在30多岁时就开始了。
“现在很多人都是知道大历史,而不知道眼下的,比如自己所在的街道、村的历史就不知道了。”阿来说,自己也是在30多岁时突然发现对身边的历史一无所知,于是就花了四年时间走遍了阿坝州。“整个阿坝州面积7万多平方公里,有5万多平方公里我都去过,我到了每一个乡,并且大部分都是徒步,当时班车都只到县城。”
就像本文开头所提及的,大家日常“看不到”的阿来还包括,他还颇为有趣地提到虽然自己更多写的是小说,但“写作我其实更多是向中国古代的诗歌学习的,而不是小说。”
阿来说,首先理论界研究中国文学,主流其实是诗歌、散文,并不是小说。“中国诗歌是把叙事和抒情结合得天衣无缝的。”相反,“大家看古代小说,有一种说法是‘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因为里面都是教人怎么盘算人的,我不想盘算人(笑)。”并且,在阿来的认知里,文章、诗歌的“节奏”其实就是情感在其中的波澜起伏,这一点和音乐刚好是相通的,好的文学应该有这个“节奏”。
▲阿来为读者签书
生态文学叫自然文学更好
在现场,阿来笑言自己是有积极生活态度的乐观主义者。“物质的东西自然需要,但物质问题解决后,我觉得人们还是会更多地追求精神、情感方面的东西。”在他看来,《云中记》写的就是这个,而写完《云中记》“慢慢地好像我对生命和死亡有了更从容的态度。”
虽然本次分享主题是《我与生态文学》,但阿来现场坦言自己更主张叫“自然文学”,“生态还是有点以人为中心了。”
说到这里,阿来更是来了精神。他先是津津乐道于自己看到有书迷评论看了他的作品真去查了里面写到的植物,全都是真实存在的;同时,又告诉现场读者“鸢尾开放的时候真的是有声音的,就像小风吹动衣服一样,我听到过,看到过,一下子就开了。”阿来格外感叹,这些都是源自自己的实地观察,“如果只写人跟人的世界,那是多么无趣啊!”
▲阿来表示,作家写作不能想着得奖
“作家富豪榜不是丢人吗”
怎么看重庆作家和重庆文学圈,为何重庆作家迟迟未能斩获茅奖?当主持人提出这个略显尖锐的问题时,阿来笑了。他的回答先是把现场读者的思绪带回了20世纪80年代。“我记得80年代重庆就有非常多写得很好的作家了,像莫怀戚,小说写得非常好,他也喜欢音乐。”
阿来接下来的回答更像是重申了自己对获奖的看法。“我觉得文学就是自我教育、建构和扩展知识。很早我就说过,想得奖的作家是可耻的。”阿来坦言,在自己看来老想着去得奖,就让写作变成了老去揣摩别人,而不是体悟生命和自己。
“我从来不以得奖、要写多少东西为目的,每本书能带给我知识的扩展,世界理解的深入就够了。”阿来说,像自己喜欢钻研的植物,光是照片就存了几万张。“哪天我走不动了就写这些,相当于去重新游历了一遍大地。”阿来同时也是特别提醒其他作家,“不能让出书、名利带来的东西把自己带偏了。”
“作家富豪榜不是丢人吗?文化的本质不是这个,它是顺便得来的。”向来敢说的阿来也借此毫不留情地“炮轰”,“网络作家为什么叫‘大神’?无非就是挣钱多嘛,但他们的创作是没有价值的。”
上游新闻记者 裘晋奕 摄影 高科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