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两江观察 > 正文
从这3个字,看重庆产业未来
01-10 15:56:36 来源:两江观察微信公众号

抓产业就是抓发展。抓“新”产业,就是抓未来。

岁末年初,重庆各区县陆续召开党代会、“两会”,两江观察梳理各区县的党代会报告、“两会”报告及当地“十四五”规划等发现,各区县尤其是一些“老牌”工业大区,在部署产业未来发展时,“科创大区”“战新产业”“先进制造”“智能化”等表述频频出现,反映出它们对产业发展的未来谋划更为主动、把握更为精准,视野更具前瞻性

图片

▲ 2021年11月25日,渝北区再升科技重庆纤维研究设计院,科研人员进行试验。  万难 摄/视觉重庆

“新”字当头抓强项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从各区县对产业发展的布局看,可谓“新”意十足,将为全市的新兴产业发展注入新的内生动力。

建成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这是中央交给重庆的一项重大任务,其中最重要的抓手,就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简称“战新产业”)。

两江君梳理发现,不少区县不约而同突出“新”字,积极在战新产业上谋篇布局,加快培育新的增长点,让强项更强、让长板更长,不断提升“含新量”。

例如,重庆唯一的GDP“2000亿俱乐部”成员——渝北,该区域内集中了全市最为丰富的战新产业集群,科研机构、高端人才等创新资源。由此,渝北的谋划布局中,“策源”二字尤为抢眼:

牢牢牵住策源性创新这个“牛鼻子”,强化前瞻性布局,形成铺天盖地的“科创企业森林”,营造更具吸引力的科创生态圈,“打造科研新成果、技术新发明、产业新方向的策源地”“建设高能级策源的科创大区”“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持续增强经济首位度、辐射带动力,成为领跑成渝地区的经济强区”。

巴南则聚焦生物医药集群:

以重庆国际生物城为载体,巴南的生物医药产业已列入全国首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并通过吸引行业龙头企业,细化为生物药、化学药、现代中药和医疗器械集群。此番,该区进一步提出要“集中力量壮大生物医药,培育细分领域领军企业”“建设长江流域具有影响力的国际生物城”。

图片

▲1月5日,江津区重庆东方雨虹建筑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线正在进行调试和试生产。齐岚森 摄/视觉重庆

渝西片区是重庆新型工业化的主战场,特别强调“新型工业化”和“产业融合”:

例如璧山,产业基础较为雄厚、区位优势极为突出,对比亚迪、康佳等行业领军企业以及相关的高端人才吸引力非常强;同时,璧山部分区域就在西部(重庆)科学城范围内……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让“研究院经济”成为璧山“最闪亮的星”。接下来,该区将进一步强化在动力电池、新型显示、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的优势,打造“全市落实新发展理念的示范区先行区、智能制造产业示范基地”。

江津一直是重庆“老牌”工业大区。此番,江津明确提出“突出产业支撑”。不管是招商引资,还是项目建设,都要把先进制造业作为发展实体经济的主战场。同时,该区还细化了实施方案,例如把团结湖大数据智能产业园打造成以大数据采集存储和先进算法为基础,以智能传感、智能设备、人工智能为主导产业的新兴科技园区;再如,加快发展智能家居、消费电子等高端消费品,建成千亿级消费品工业集聚区……

 渝东北的万州、开州、云阳等区县,在产业布局上也体现出“新”意,强调以长江黄金水道的区位优势,以智能装备、新材料等为主打“三峡制造”品牌,对做特做优“三峡制造”品牌进行再强化、再细化。

图片

▲ 2021年12月17日,江北区江北嘴,西部数据交易中心挂牌。崔力 摄/视觉重庆

以“智”引领促升级

加快打造“智造重镇”、建设“智慧名城”,是重庆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势的重要举措。

多个区县尤其强调要因地制宜,着力在提质、提“智”上下功夫,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

江北提出,要率先推进产业发展现代化、争当高质量发展新赛道的“领跑者”。既要围绕建设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提速建设一批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和工业互联网平台,又要加快拓展智慧城管、智慧交通、智慧停车、智慧社区等典型应用场景,着力打造“科技兴业之区”。

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枢纽节点、重庆主城都市区的战略支点,永川在两方面具有差异化优势:一是引入了长城汽车、德国埃斯维机床等行业龙头企业,在汽摩、机床等领域优势突出;一是拥有“扎根永川、立足成渝、服务西部”的西部职教城,技术型人力资源丰富。让优势更优,此次永川区党代会把以“智”促转型升级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将大力实施产业能级提升行动。

图片

▲2021年10月5日,长城汽车永川基地,工人在加紧生产。陈仕川 摄/视觉重庆

綦江提出要持续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转型升级,大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促进“綦江制造”向“綦江智造”加速转变;铜梁区党代会则提出要“争当成渝中部崛起排头兵”,以大数据智能化为经济赋能,推动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特别是在智能家居等智能终端特色产业上做文章。

作为工业大区,涪陵提出要加快建设“三高地三示范区”,以建设先进制造业高地为引领,强力推进数字化转型;构建“1+2+8+N”创新体系,建设科创平台、打造产业科创基地、培育壮大创新主体、营造更优创新生态。

制造业是重庆立市之本、强市之基。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整个重庆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接下来,各区县将进一步摸清家底、盯准目标,充分挖掘大数据智能化的商用、民用、政用价值,激发潜力、“智”创未来。

图片

▲ 2021年11月4日,琪金集团荣昌生猪屠宰场,检验人员正在进行检疫。崔力 简易 摄/视觉重庆

稳“链”稳住基本盘

持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是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重庆抓住时机,不断补链、强链、延链,稳住了经济基本盘。

各区县通过延长产业链、完善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做大做强产业集群、全面提升产业能级成了各区县产业发展的一致思路——

荣昌处在成渝主轴黄金联结点上,是重庆主城都市区的桥头堡。该区提出要奋力建设成渝腹心现代化新兴城市。此次党代会,荣昌明确提出要建设“现代产业集聚高地”。细化下来,该区将打造千亿级生猪全产业链农牧高新产业,以食品、服饰、陶瓷等为主的消费品工业,以及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智能制造3个五百亿级主导产业,打造国家畜牧科技城、荣昌国家高新区等科创主平台,建设畜牧科技、陶瓷、电子电路、生物医药、装备制造五大创新中心。

沙坪坝提出要加快构建特色优势产业体系,推动产业集群成链、发展量质并举;大渡口将精耕细作优存量,延链补链做增量,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集群化发展;合川提出要顺应产业链供应链变化格局,聚力发展网络安全产业,打造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丰都提出要围绕筑链建群,打造全市绿色工业基地……

“新”“智”“链”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关键字。“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各区县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牢牢牵住创新这个“牛鼻子”,以“智”为引领,用“链”来联结,推动全市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推动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

原标题:【区县观察①】从这3个字,看重庆产业未来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

举报
  • 精选
  • 重庆
  • 调查
  • 财富
  • 评论
点击进入频道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