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强职业教育,增加100万人的招生,这为企业提供技能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3月6日,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政府副市长屈谦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要充分发挥企业作用,培养出企业需要的人才。
谈职业教育:发挥企业作用
上游新闻: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强职业教育,每年增加100万人的招生,对此,您如何看?
屈谦:在我们的产业发展中,最需要的就是既有技术,又有实际操作经验的人,职业教育恰恰就是培养类型人才的。鼓励企业兴办职业教育是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途径,有利于调动社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积极性,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为现代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目前,企业兴办职业教育主要有国有企业举办的公办学校、国有企业参与举办的民办学校、民营企业举办的民办学校三种类型。据了解,全国共有各类职业学校约1.2万所,其中企业举办的职业学校4000余所,约占职业学校总数的33%。
但是,仍存在一些体制机制层面的问题,落实落地难度较大。如:职业教育多头管理、政出多门,财政资金支持缺乏相应渠道等,影响了企业兴办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此外,企业举办的职业学校普遍办学实力不够强、教学质量不够高、办学行为不够规范,学校产权不够明晰、办学经费来源单一等问题较为普遍;“招生难、办学难”制约企业兴办职业教育。
为此,要完善相关法规及规划。对于企业办职业教育,没有相关法律法规。目前,国有企业举办的技工院校没有办学许可证,没有独立法人,没有独立银行账户,不能注册登记,只能作为企业内设机构从事办学行为。建议从法律层面明确企业举办职业教育与政府举办职业教育具有平等法律地位、享有同等待遇;从政策层面完善企业兴办职业教育的准入标准和退出机制;支持将企业兴办职业教育纳入省(区、市)职业教育发展整体规划,政府加强对企业举办职业教育的统筹协调。
国有企业办技工院校的支持政策较少,投入不足,由于国有企业的公有性质,按照国家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要求,国有企业办技工院校均不得向学生收取学费,仅靠所属企业投入补助教学开支,学校经费支出在企业没有对应的支出会计科目。建议建立企业兴办职业教育的财政资金支持渠道,解决企业举办职业教育难以享受国家财政支持的问题;进一步细化企业兴办职业教育在土地、财政、税费、投融资等方面的支持政策,赋予学校更大的自主权;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重点加大企业举办职业教育的生均经费投入和师资队伍建设投入;鼓励省(区、市)在职业教育改革方面先行先试,对企业举办的职业学校进行资源优化整合,探索集中化运营、专业化管理。
要完善对企业举办职业教育制度设计、标准制定、政策实施、执法监管等各方面工作,营造企业兴办职业教育良好政策环境;加强对企业举办的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动态引导和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更好对接国家和区域产业需求;探索对企业举办的优质特色职业学校的补贴机制。
谈长江经济带发展:优化重庆产业创新
上游新闻:您一直重视重庆的产业创新,而《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确立了长江经济带“一轴、两翼、三极、多点”的发展新格局,特别是“一轴”提出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发挥上海、武汉、重庆的核心作用,构建沿江绿色发展轴,推动经济由沿海溯江而上梯度发展,您怎么看待这一规划?
屈谦:重庆经济社会发展态势良好,生产总值突破2万亿,发展质量效率正稳步提高:通过推进大数据智能化创新,发展新动能正积极释放;通过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绿色发展正成为普遍形态;通过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发展空间正加快拓展。
但是,由于长期积累的结构性问题,也制约着重庆经济发展:新兴产业发展不足,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不到四分之一;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不到五分之一;投资拉动、传统要素驱动效应递减,新动力支撑不足,特别是创新驱动发展存在短板。
因此建议依托部属重庆大学、西南大学或重庆地方院校,研究布局大科学装置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支持围绕干细胞与再生医学、转化医学、人工智能、智慧城市等,组建一批协同创新平台,打造一批前沿交叉研究平台。倾斜支持重大科技研发专项,开展高水平应用基础研究活动。
依托重庆现有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支持重庆建设大学城和科技创新城部署,与重庆联合建设人工智能创新平台、医疗科技创新平台、智能汽车试验平台等。同时,优化城市产业创新分工,促进产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
谈对外医疗会合作:开展外籍护士来华短期执业
上游新闻: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是中国和新加坡第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也引进了许多医疗机构,但医院引进外籍护士在办理行政许可中遇到外籍护士来华执业问题,您有什么好的建议?
屈谦: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是中国和新加坡第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该项目选择以“现代互联互通和现代服务经济”为主题,开展3年来,引进了一批高水平的合作项目,进展良好。其中,在医疗方面引进了新加坡莱佛士医疗集团,在重庆两江新区投资举办了一所三级综合医院。在医院建设过程中,院方希望能够允许聘用部分外籍护士,在院内开展临床护理工作。
对外国护士来华执业的问题,目前国家尚无明确的政策规定。
外籍护士来华执业有利于医院开展涉外医疗服务。医院目前聘用的国内护士,多数医学英语能力较弱,无法与外籍患者流畅沟通,影响医院开展涉外医疗服务;有利于保障医疗质量。作为起点较高的外资医院,医院已聘用了部分外籍医师,这部分外籍医师在医疗工作中有的只会使用英语,如没有外籍护士配合,将不利于医疗和护理团队间的信息传递和业务配合,影响医疗质量;有利于搭建高水平的护理对外交流平台。如莱佛士医疗集团是一家有40余年历史的国际性医疗集团,储备了较为充足的国际化护理人员,通过引进国外高水平的护理团队,可以此为平台,引进国外先进的护理理念和护理技术,促进国际间护理工作的交流,带动我们整体护理水平的提升。
因此,建议国家卫生健康委同意重庆结合中新(重庆)项目开展外籍护士来华短期执业试点。试点医院限定在依托中新(重庆)项目引进的外资医院。对具备外国合法从事护理活动资质的外籍护士,经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审批后,可应聘在试点医院从事短期护理活动,有效期限定为1年。有效期满需要继续执业的,需向重庆市卫生健康委申请延续。拟执业的外籍护士提交的申请审核材料和要求,可参照国家对外国医师来华短期行医的相关规定执行。同时,市、区两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加强对试点医院的监管,确保外籍护士来华执业遵守我国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及诊疗护理技术规范,确保医疗安全。
谈医养结合:建立独立法人医养结合机构
上游新闻:近年来,国家要求支持医疗机构开展养老服务、养老机构开展医疗服务、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协作提供服务,推动医疗卫生服务延伸至社区、家庭,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机构,您如何看待医养结合?
屈谦: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长久之计,是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几年来,全国各地积极开展探索和实践,初步建立起医养结合服务体系,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健康养老服务需求,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是,医养结合尚处于试点完善阶段,还存在机制不健全、功能和服务定位不清晰、政策支撑不到位、资源总量不足、服务能力不强、区域发展不平衡、人才队伍建设滞后、群众负担较重等问题。
我认为医养结合要探索建立独立法人机构。医疗卫生和民政养老两个系统都存在发展不充分不平衡,职责不清,资源不足,承载能力有限。大型综合医院服务条件紧张,基层医疗机构公共服务任务趋于饱和,开展养老服务效益不佳,医疗机构为老年人提供医养结合服务的动力不足;养老机构开展医疗服务成本高昂。建议探索建立医养结合型独立法人机构,由各级卫生健康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和管理。
围绕解决基本生活、基本医疗、基本照护三大难题,以失能半失能老人为重点目标人群,突出保障基本需求的原则,国家层面将医养结合统筹纳入建设整合型老年健康服务体系,进一步明确服务功能定位和实施路径,推进医养结合加快发展。
同时,要研究制定医养结合服务机构医疗护理从业人员职业资格,纳入技能人员国家职业资格目录,或进行技能等级评价,在中、高职职业院校加强养老护理、老年健康管理与服务等专科的设置,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加强医养结合机构管理人员、医护人员和养老护理员培训。建议国家层面将长期护理保险定位为“社会保障第六险”加快推进落地。推广上海等地经验,以保障高龄、失能老人需求为重点,鼓励支持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并尽快建立完善相配套的管理制度和支付方式,允许选择现金补贴的方式,开展居家护理。
上游新闻记者 谭柯 李阳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