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深一度 > 正文
“天坑”上的贫困村 村民自筹资金修万步脱贫“天梯”
03-13 06:18:18 来源:上游新闻

downLoad-20190313062600_副本.jpg

望岭村不少村民还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习近平在甘肃代表团参加审议时说:“今后两年脱贫攻坚任务仍然艰巨繁重,剩下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都是难啃的硬骨头”。

重庆市黔江区金溪镇望岭村就是这样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四面被山岭围住,生活在这里的村民,就像掉进一口“天坑”。

人心齐,泰山移。望岭村如今迸发出了“要我发展”到“我要发展”这股精气神:河宽水急,投工架桥;公路不通,出劳修路;没有景点,自建“天梯”;没有产业,回村创业。

3月7日,金溪河畔,一夜春雨之后的坡上,几百亩桃园正吐露生机。泛白的花苞湿漉漉的,正在挣脱紧裹的花萼。望岭村被几道山岭圈在巨坑里,抬头四面是山。村东的最高的磨槽崖下,一台汽油发电机不停为电风镐“鼓劲”。

每天几十个村民扛起锄头,一拨接一拨、一天接一天,硬要向山顶开出一条天梯——万步梯。之后,十多天的时间里,700多户村民拧成一股绳,募款超过15万元。

这只是望岭人奋斗的一个缩影。

downLoad-20190313062612_副本.jpg

万步梯修建发起人谢会川(右)。

2公里的万步梯,12天建了3000步

金溪镇是重庆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望岭村是其所辖的8个村(社区)之一。

重庆主城到金溪镇,驱车从界石匝道口上高速之后,还要3个半小时。再从镇上进望岭村,还要10多分钟车程。

进村公路拓宽硬化后春节前通车。不到一分钟一个拐弯,每个拐弯之后,不知是上坡还是下坡。村里的一处急弯,甚至要倒车调头之后,才能继续下坡。离村子越近,弯越多,坡越陡。

望岭村被几道山岭围住,就像一个“天坑”。村东最高的两峰之间有个隘口,因像石磨的磨槽而得名磨槽崖。

磨槽崖是万步梯的终点。

村民谢会川是一名党员,也是万步梯的发起人之一。

他在外打拼二十多年后,回到村里建了一个“桃示范园”和一个酿酒作坊。从他的酿酒作坊往上走,有一个上百年历史的木结构四合院。四合院前后堆满木柴,木墙木梁上满是沧桑。这里是万步梯的起点。

根据村民前期实地勘测,四合院到磨槽崖的万步梯修通后,全程大约有2公里多,起终点的海拔高差超过600米。遇到山上起雾时,藏在林中的万步梯,像通往云端的天梯一般。“算下来一万步差不多。”谢会川告诉记者,在筹划修梯之前,他和几个村民在林丛选线路时就估算过。

3月7日下午,记者在现场看到,万步梯正在沿山开毛路子,毛路子按照1.5米宽向前推进。开工的12天时间里,已经有3000步毛梯。施工的坡道上,操作工紧握电风镐,担当开路的先锋。这也是现场唯一的机械。20多个投工的村民各有分工。四合院往上不足百米远,就是两处近乎断崖的相连陡坡,一坡上去约有4层楼高。这也是目前已开路段中最陡的地方之一。“目前毛路开了差不多1/3。”按照计划的进度,预计在5月1日前完成毛路施工。

望岭村“七山一水两分田”,即使能找到一块平地,也不过是“巴掌大”点地方。处在武陵山区喀斯特地貌带上,金溪镇辖区85%以上属于坡耕地。

“一人不到一亩地!”谢会川捡起路边一块风化页岩,两手使劲一掰才碎。“土瘦得很!泥巴是石头风化后变的!”

要想甩掉穷帽子,打工是一条出路。还有一条出路,就是把自己当成姑娘一样,“嫁”到外地安家。这样被“嫁”出去的小伙子,在村里有好几十人。

走不出去的怎么办?几年前,乡村旅游开始走热。在外见过世面的年轻人,也想过走这条路子。可村里除了几道岭,与乡村旅游似乎格格不入。

有人提出建条步梯到山顶。村里连一条像样的路都没有,建好了谁愿意来?再者,“穷山恶水”里一条上山步梯,有什么看头?就这样,万步梯成了茶余饭后的“嘴上功夫”。

村里底子差,必须比别人抢先一步

直到今年春节前,村里土公路硬化后,建万步梯的讨论又热起来。谢会川得知今年全镇要重点发展乡村旅游后,赶紧与村支“两委”商量。在征得同意之后,春节时与村里在外见过世面的龚节略、杨巍、张泽钊、龚华蓉谋划马上建万步梯。“笨鸟先飞嘛!”望岭村党支部书记谢会樟说,村里底子差,必须比别人抢先一步。

村里的建卡贫困户谢云书,是修万步梯第一个投工的。前年,村里开始建桃园,他平时在园里干活儿,一年增收几万元。“要先干,不能耍起等,越等越穷。”谢云书的嗓子有些沙哑,但声音有力,“想到一个天梯建一个天梯,以后想到啥子再搞,光等起,一个(项目)都没有。”

修万步梯最累的活儿,被李华抢了。一台电风镐重达40斤,他硬是双手握着钻石开路,已连续10天没松手。

他说两个膀子酸痛,村民抬手去夺电风镐,他把电风镐往外一斜,说:“我还得行,你们弄更恼火,痛就只痛我一个。”他的想法倒也简单:有了天梯,总有人来耍。来耍的人要吃饭,我以后卖点伙食。屋头种的东西能卖钱,不得全喂进猪肚子。“看城里一碗(锅巴)洋芋,那才几坨,可以卖好几块。”李华说。

村里63岁的龚节超,以前当过乡长,后来从镇上退休。他带上老婆一起修万步梯,也想为村里再出一把力。“以后也像城里,逛逛森林公园。”他一插话,把周围的人逗得哈哈大笑。

能吃上“旅游饭”吗?在黔江区委党校信息科科长、2017年10月到望岭村任驻村第一书记的田富看来,村里有百年老宅、千年古树、望岭秋叶、老树白鹤、野樱桃花带等特色景观,也有太哥神豆腐(斑鸠柞腐)、黄牛肉、海椒粑等特色美食。

“很有希望的!”田富告诉记者,金溪镇目前已规划建一个乡村旅游环线,望岭村也被纳入其中。而望岭村根据自身资源禀赋,也可考虑打造自己的旅游环线。一开始,大家只是想先干,至少把毛路开出来。直到谢会川回村投资,村民开始相信这事确实有“搞头”,因为他们相信“精明人”谢会川的眼光。

谢云书与谢会川商量,决定第一个带头开工。正月十六第一天开挖,主要是刨土,有页岩但不多,他一天挖了20步梯子。“总要有人来挖第一锄噻!”谢云书说,“我其他的没得,力气有的是!”一些村民听说后,第二天也来投工,陆陆续续来了20多人。谢云书也因为带头挖了第一天,而被村民开玩笑喊“队长”。

downLoad-20190313062551_副本.jpg

黔江区金溪镇望岭村,万步梯起点,村民还住着百年前祖上修建的木屋。

捐款根本刹不住车,不收还要得罪人

“施工队”干得热火朝天,修万步梯的消息不胫而走。令谢会川感动的是,一开始施工全是锄头,土里的页岩硬,锄头挖不动又伤手,施工进度也慢。他在微信群里一吼,结果才过1个多小时,就有人赞助了一台电风镐和汽油发电机。为啥不请挖机上山?“哪里来的挖机?连电风镐都是别人赞助的。”谢会川解释说,挖机上山作业成本高,还会造成不必要的林木毁伤和岩石垮塌。“我们定的是只能砍杂树子。”

78岁的村民陈绍琴,家庭条件并不好,上街买个包子都不舍得。她说自己身体硬朗,非要上山投几天工,投工时还带来了自己的捐款。

“修梯主力是村里的‘40506070部队’。”谢会川无奈地叹气,“村里目前有700多户2700人左右,节一过不少年轻人出去了。”

意外的是,在采访当天,一些外村人也来当起义工。见外村来了个相识的,谢云书喊:“我们村修梯子,你咋个也想到来做工哦?”“热闹得嘛!嘿,以后我们还不是要来走!”外村的一名妇女回答他说:“马上要出去打工了,趁这几天空,来搭把手。”当天,还有一名建筑工地上的外村人,趁下雨工地上没活,抽空为施工队送米来。

在外地的龚华宾,因为没法亲自修路,主动找到谢会川捐款。他是第一个,捐了1000元。“我没法修路,捐点款给修路的算工钱,算帮我代工。”龚华宾告诉记者,“修万步梯是村里的公益项目,钱不在多少。”他捐款之后,也通过微信发动在外的望岭人。

“第一波捐款,激动得我血往上冲。”谢会川提高了嗓门,“开始预计5万,可村里人捐款根本刹不住车,不收还要得罪人。”截至3月11日晚上12点,捐款人名字已经超过300个,捐款金额已超过15万元。

记者在捐款名单上看到,除回村发展产业的谢会川捐款1万元之外,本村村民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最多的捐五六千,多数村民捐几百元不等。

谢会川说,这些人当中,有村里走出去的博士,也有根在村里的企业家,还有在外地上班的工薪族。连村里在上学的孩子,也挤出几十元压岁钱,汇聚到这股暖流当中。

名单中有几人的捐款金额,带有小数点。比如五家沟的陈秋奎,因为听说这事之后,他激动得将微信里的钱全捐了。

“有的一个人带动了一大家人捐款。”谢会川说,村里这股能量的聚集,已经超越了修万步梯本身的意义。“村里投工的,很多也捐了钱,给他开工资死活不要。”

有政策资金支持要干,哪怕没得支持也要干

村里修万步梯的施工视频,经望岭村人的微信朋友圈,甚至传到北上广。

采访当天下午将离开时,谢会川在北京的朋友打来电话,直接问他修万步梯是不是村里的公益,得到肯定答复后当即微信捐款2666.66元。“外村捐款的我们都称为‘荣誉村民’。”谢会川说。记者从名单中看到,“荣誉村民”已经达到47个,有知名企业家,也有电视台主播,还有外地的小朋友。到目前为止,村里人投工吃饭的柴米油盐,以及电风镐钢钻的花销,全是谢会川垫付。募款一分钱都没动过,钱保管在另一个村民手里。不过有件事,也令谢会川头疼:要是后续施工,再建几个亭子,这笔钱肯定不够;只是修毛路子,这笔钱又用不完。

“有政策资金支持,干得快点;没得支持,还是要干,那就慢点。”谢会川打算先把毛路打好,再打个样板梯出来,再去争取政策资金。

在交流当中,他作为万步梯的发起人之一,考虑将万步梯铺上青石板。他和几个发起人商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万步梯上刻下所有投劳者和捐款者的名字;要是条件不允许,考虑立一个功德碑。

“这是正能量!望岭村的人应该记恩,也要懂得感恩。”谢会川说。事实上,这样撸起袖子加油干,在望岭村已经不是第一次。望岭村为过好日子,曾两次举全村之力,改善村里的出行路。

第一次是100多年前修桥。在金溪河上,一座老石桥拱架东西,连接着两头的公路。这座桥叫白金桥,《黔江县志》中载明修于光绪年间。桥背后的故事,一直由村里的长者往下口口相传。金溪河畔的望岭村,由原来的三个村合并而成。赶集经商、走亲访友,过河是必经之路。由于当时行政区划的原因,河东属金溪乡管辖,河西属于白土乡,所以桥被命名“白金桥”。

70多岁的龚正欧告诉记者,村里因为地形地貌保不住水,那时一下雨河宽水深,又无便桥渡船,水冲走过不少人。尤其是春夏涨水,即使爬山绕很远的路,也不一定能过河。为解决这个问题,当时村民龚克彝牵头,带领村民募捐投工,才建起东西贯通的白金桥。桥头原有两口功德碑,刻文记录当时的事情,可惜在后来修水电站时被毁。

“碑上记载了近千个人的名字。”木结构四合院中一老人叹息说,村里新中国成立后出生的都见过这个碑。“可惜了,没能留到现在。”

第二次是在20多年前修路。

那时在望岭村,走哪里只能爬坡上坎,进出集镇只能肩挑背扛。为接通到镇上的公路,村里人投工投劳,只能靠锄头挖、钢钎撬。1996年时,村里就修通第一条通往镇上的公路。此后的10年里,村里断断续续投工,一年接着一年干,村里公路里程达到10公里。“当时修路,拿不出钱,只有劳力。”谢云书说,20多年前吃不饱穿不暖,当时修路困难重重,但是村里有句话“穷人怕发恨(奋),土瘦怕捣梗”。

2008年,村里走出的谢会川,四处找资源募集资金,首先硬化了3.6公里进村路。今年春节前,在扶贫政策资金的支持下,村里10年里修的路绝大多数终于被硬化。

“要不是村民投劳先修毛路,硬化肯定没这么快。”谢会川说。

downLoad-20190313062624_副本.jpg

78岁的村民龚正华(右)也加入了修路的队伍。

等不能脱贫靠不能脱贫,靠自己才是硬道理

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村里通公路早,可为啥还是这么穷?一句话:没有产业。产业哪里来?靠引进项目,也要靠自己。

前些年,谢云书起早贪黑下地干活,一年到头卖东西存钱,可家里还是穷得叮当响。村里前年建桃园,他靠在桃园打工,一年算下来好几万。今年开始,谢云书又开始养蚕,规划栽桑面积100亩,一家人日子越过越红火。

“以前只晓得种庄稼,再勤快,可东西也卖不出好价钱。”谢云书现在明白,村里的发展必须要有产业。“比如说酒厂,不常年也得要几个工人吗?”

他口中的酒厂,就是谢会川回村搞起来的项目。在村民眼里,谢会川是一个“有头脑”的老总。上世纪90年代初,他是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他扎进烟草行业20年,后又转战民营企业,创造过年营业额破亿的传奇。事业有成之后,他也在想如何使望岭村脱贫。可是抬眼一望,村里不是坡地就是“山包包”,能干什么?

两年前,偶然的一次机会,他吃到一种桃子。“有点小贵,味道确实好。”谢会川说,一般的桃子一斤卖几元,而他吃到的桃子在当地一斤能卖到15元,这让他看到希望。2017年11月,经过多方考察,谢会川决定回村里种桃。“村子偏僻四面是山,多种点桃树一旦成林,还真有点世外桃源的意境。”谢会川一边说一边乐。

根据专家的建议,村里没有任何化工污染,桃子种植走生态路线,缺钾就烧草木灰,缺氨基酸就用禽毛分解,有病虫害只用生物农药。

种桃或许是条路子,关键是销路在哪里?犹豫一段时间后,他想到靠众筹的方式来聚集资源。第一个邀请的就是营销实战背景的“大咖”。“投1万块钱种一亩桃子。”谢会川开始锁定特定目标推销“桃园故事”,果子丰产后可每年每亩分1万元,50%的利润还会分配一部分给出租地的农户和村集体。

对方一听可以扶贫,投入不大还能带动农户,欣然答应。

谢会川有自己的打算:一亩地精育45棵桃树,一年下来可产4000斤桃子,按照15元/斤计算,亩产一年有6万元,刨去成本和病害果子,一年还能剩下两万元左右。

那一段时间,他逢朋友就推销他的“桃园梦”,20多个朋友圈“大咖”陆续入股,有懂技术的,有会营销的,也有开水果店的……有意思的是,一个广告公司的老板本是去找他收款,结果听他摆完种桃的“生意经”,也被拉进来当了股东。

这种引入股东的方式,实际上是在为自己的桃园赋能。谢会川的桃园也被纳入了财政资金补贴股权化改革项目。依托种桃,他带动了93户村民增收,其中有建卡贫困户20户。为了平抑种桃的风险,他见山上又有清泉,索性建起一座传统的作坊酒厂。同时,在桃子上市的时候,酒厂的车间也是一个桃子的分拣包装车间。

像谢会川一样回村里创业的,还有村民龚福锦。

37岁的龚福锦回村前,四海为家养蜂14年,赚得人生第一桶金。2015年之后,他回到望岭村创业,开始养殖巴马香猪。“村里好多人都在帮我发朋友圈卖。”龚福锦说,就像这次修万步梯一样,村里人齐心干事,让他非常感动。加上他自己的渠道,去年养的量甚至不够卖。

张庆陆曾是望岭村的知青,算是半个望岭村人。他回到望领村,也成了养牛大户,一年可达到200头。

……

谢会川粗略一算,目前全村的几大产业开始成型,一年产值可超过2500万元。

“等,不能脱贫;靠,也不能脱贫;要,哪个给?靠自己才是硬道理!”谢会川说。

记者手记>>

不经意间 划燃了一根“火柴”

记者采访中,很多村民说,村里越来越有希望,是谢会川头带得好。不过,谢会川却说,他只是在不经意间,划燃了一根“火柴”。

也正如他所说,修万步梯一事,已经超越了万步梯本身的意义。背后的每一个村民,都是一根“火柴”,聚集在一起,火越来越旺,光也就越照越远。

巫山县的下庄村、开州的双坪村、铜梁中山村、秀山楠木村……

在重庆大地上,这样的“火柴”不少。在脱贫路上,“望岭现象”随处可见。

目前途经望岭村里的一条二级公路正在施工,竣工通车后,望岭村到黔江城区只需20分钟左右的车程。

又一条路,将为望岭村送来春风。

回程路上,出村刚硬化的一条水泥路,七拐八弯一路远方。山坡上,桃园吐露着生机;山弯里,贫困的背影渐行渐远。

上游新闻记者 郭发祥 摄影 甘侠义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