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重庆如何跑出“加速度”?对此,12月26日,来自相关部门、高校专家纷纷建言献策!
市商务委:
打造国际品牌首选地和世界消费品超市
重庆市商务委副主任彭和良表示,商务委将从四个方面入手,推进重庆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首先消费供给优化。增加国际优质消费品和高端产品供给,培育中高端消费市场,打造国际品牌首选地和世界消费品超市。大力引进知名品牌“首店”、旗舰店、体验店和连锁店,鼓励高端知名品牌、设计师品牌、高级定制品牌等在渝首发新品。在解放碑、朝天门等地承接国际品牌首发、首秀活动。打造国际商品分拨中心、引进大量跨境电商品牌,形成世界消费品超市。同时,促进实物消费提档升级,完善“互联网+”消费生态体系,推动传统商贸创新发展。加大服务业开放力度,服务消费提质扩容,推动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商品消费和服务消费融合互动。
二是消费平台优化。探索打造“国际消费示范区”,开展高品质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推动智慧商圈建设,推进特色商业街转型升级,打造一批品质商圈、特色商业名街、品牌夜市等消费平台,让消费平台成为城市消费的名片、高质量发展的平台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三是消费环境优化。建立健全高层次、广覆盖、强约束的质量标准和消费后评价体系,完善全过程产品和服务安全防范机制。建设重要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创建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四是消费支撑优化。推动完善促进居民消费的财税支持措施。加强消费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整合各类消费服务功能。开展系列消费促进活动,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
市政府外事办:
建中国西部国际交往中心扩大重庆“朋友圈”
重庆市政府外事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市政府外事办主要通过着力深化交流合作、扩大国际交往的“朋友圈”,为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提供平台、优化环境、扩大影响。
“主要有四大行动。”该负责人人表示,首先依托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心建设,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今年10月召开的全面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大会,明确提出要建设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心。市政府外办已经会同有关单位对此项工作进行研究,力求在完善国际交往设施、增强国际交往动力、培育国际交往载体、搭建国际交往平台、优化国际交往环境等方面拿出务实举措。“我们相信良好的国际交往水平和环境将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提供重要助力。”
其次,通过驻渝蓉领事机构加强城市推广。外国驻渝领馆是我市对外交往的重要资源和渠道。今年外交部批准在我市新设乌拉圭总领事馆、白俄罗斯总领事馆,至此,外国驻渝总领事馆达到12家。领事机构为我市的开放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比如第二届智博会期间,10家总领事馆组织本国企业开设了国家馆,今年我们与各国领馆共同举办经贸人文交流活动超过50场,促成系列项目合作。接下来我们将用好领馆的资源和渠道,精心组织活动,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加强推广。
此外,通过国际友城深化交流合作。当前我市(区县)与法国图卢兹市、美国西雅图市等48个省州市缔结了正式友好城市关系,与德国科隆市等104个省州市建立了友好交流关系。可以利用友城这一重要平台,特别是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方面,同国际化程度高、营商环境好的友城加强交流,提升合作含金量。
四是通过高质量的国际会议扩大影响。2019年,我市举办了智博会、西洽会、上海合作组织地方领导人会晤、“一带一路”陆海联动发展论坛等16场大型国际会议,重庆的国际交往频度和质量显著增强。“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办好机制性国际会议,争取承办更多高端国际会议和论坛,不断提升城市的国际影响力。”上述负责人称。
市文旅委:
延展文旅消费时间和空间
重庆市文旅委产业处副处长郑怀勇称,近年来,重庆以文旅融合为重点、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推动文化、旅游消费提质增效、转型升级。2019年前三季度,全市文化产业主营业务收入1353.44亿元,同比增长9.4%;全市接待境内外游客45250.5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951.3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2%和31.5%。
他表示,下一步,重庆市将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以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为目标,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对表对标制定行动计划。
具体而言,首先,进一步延展文旅消费时间和空间。深入推动全域旅游,鼓励把文旅消费嵌入社区、商圈、高校、交通站点、高速公路服务区等各类场所。开展试点,努力争创“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聚集区”,在全国打响“夜山城”品牌和全国领先的夜间文旅消费高地。
其次,进一步培育文旅消费核心品牌。突出打好“五张牌”,引进、培育、做强旅游演艺和文创产品开发等新业态,升级举办“西部文旅产业博览会”等重大活动,打造在全国乃至全球有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文旅拳头产品,争创国家级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
此外,进一步优化文旅消费体验。以全市交通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为契机,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实现“城景通、景景通”,抓好旅游厕所革命新三年行动计划落实。抢先布局5G时代智能领域建设,推动智慧文旅项目有效整合、提档升级。
四是进一步提升文旅消费水平。健全“1+N+X”的旅游外宣平台,在全球主流城市开展文化交流和城市形象营销,利用好144小时入境免签政策,制定更大力度的入境旅游奖励措施。持续举办“重庆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季”,重点推动艺术、温泉、非遗等相关领域和景区二次消费升级。
专家:
重庆创建的短板,如何做?
“重庆还存在服务业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制造行业过于传统等等不足。”重庆大学经管学院教授蒲勇健认为,重庆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可依托当地优越的地理位置以及自由贸易区,引进海内外高端品牌,增加国际优质消费品和高端产品供给,培育中高端消费市场。
“引进高端产品后,慢慢培育起高端消费,再从消费端影响制造端。”蒲勇健指出,高端品牌在重庆有了市场,那么该品牌极有可能会将设计中心,甚至是制造中心搬到重庆,从而促进重庆制造业转型升级。
在旅游消费方面,他称“重庆需要做特、做精”,例如延伸产业链,依托各景区特色设计推出特色旅游衍生产品。
戴德梁行重庆公司总经理魏晓龙认为,渝中可依托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打造文旅概念首店聚集地,强化已有的餐饮业首店优势,促进体验、娱乐业态的引进,持续创新,将打卡行为转化为消费习惯的新亮点。同时,促进本地老字号品牌化创新发展,在智能化改造解放碑街区为首的历史风貌区、老街区中,提升商业及配套水平,满足消费者需求,将巨大流量转化为真金白银。
他山之石:
纽约、巴黎经验可借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发布研究报告指出,国际消费中心均具有以下主要特征:全球消费市场的制高点,具有强大的消费实现功能;全球消费资源的集聚地,具有高效的消费配置和带动功能;全球消费发展的风向标,具有突出的消费创新和引领功能。
报告称,国际消费中心的形成发展,需要一系列有利于提升消费聚集、配置和创新能力的政策支持。包括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美誉度的标志性商圈,营造多行业融合互动的消费生态,
完善高效便捷的消费环境,促进公平竞争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等多个方面。
例如国际消费中心普遍重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密切与国内外城市的互联互通,完善以空港、海港为枢纽的网络化交通体系。同时,强化城市内交通设施与商业消费空间的结合。在东京,地上地下形成了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络,无论何种方式都能实现便利出行。在主要商业街区,通过建设相互连通的地下廊道,人流可以便捷地穿梭于不同消费场所。另外,满足老年人以及特殊群体的公共设施也相对健全,且人性化程度高。
报告称,我国人均收入已接近中等偏上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国内中等收入群体持续壮大,新兴消费快速发展。这些都对商品、服务的供给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迫切需要以国际消费中心为新的平台和载体,加快消费升级及新动能培育。“我国建设国际消费中心正当其时。”
上游新闻·重庆商报记者 严薇 韦玥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