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消息,进入8月,零售连锁业已逐步恢复营业,而疫情也促使业者加速进行数字化转型。
8月11日~12日,由中国连锁经营协会(CCFA)主办的“CCFA新消费论坛—2020中国国际零售创新大会”进行,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会长裴亮表示,促消费是国内大循环的重中之重,而零售业是促消费的主要力量,零售企业通过科技创新和数字化的应用提高了人效、坪效和商品周转,降低了获客成本和运营成本,零售连锁行业的创新与数字化的应用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消费科技成焦点
“我们看到疫情对实体零售业的影响,疫情也促使零售商不得不加速数字化,我们协会也在为企业数字化应用提供一些基础服务。今年因为疫情,到家业务取得了迅猛的发展,但到家业务等一些新的零售创新对于我们的环境压力也在不断增加,包括交通和包装等方面。总体而言,消费类企业的科技创新和运用成为焦点。”裴亮表示。
腾讯智慧零售销售副总裁范奕瑾透露,今年一季度小程序的日活已达4亿,疫情让购物中心和百货遭遇重创,但小程序的GMV同比增长了7个百分点。“疫情之下,零售商看到数字化的重要性,现在的数字化合作已向后台的‘深水区’迈进,趋向更精准的营销,且数字化的背后是供应链的升级和用户的运营。”范奕瑾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
毕马威首次发布的《中国领先消费科技50企业报告》(下称“报告”)指出,中国商业正在由“消费红利”经济向“数智创新”经济进化,产业生态已从单节点成本和效率提升,逐步进化为全生态重塑增长方式,数智技术触发了商业生态的全链路数智化转型,从单向商流效率提速进化为全链路要素价值共振、从消费互联网进化为生态互联网、从数字化转型进化为数智化赋能。在此背景下,聚焦数字化终端触点、消费者运营、全链路业务中台、数据中台和数据智能、数字化供应链、数字化管理和智能技术等七个消费科技领域的领先企业尤其有意义。
“通过挖掘新的消费需求,新的经营模式在不断探索与迭代,全新的零售技术与零售业务的结合也在不断加强与深入。在这个过程中,消费科技企业尤其是很多初创企业功不可没,他们在与终端用户不断磨合的同时,也在不断提升和转型。”毕马威中国零售及消费品行业咨询主管合伙人毛健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数字化转型需要一个过程,疫情让更多消费企业看到科技投入是长期的投资,而不是短期的成本。
零售连锁业正化危为机
消费科技成为焦点,越来越多的实体零售连锁业者也借力数字化来化危为机。
“国内经济的大循环将给零售业带来很多新的机会。步步高进行数字化已有一段时间,疫情让我们看到,未来零售业要走得更远,还是需要通过整个底层技术,解决连接人货场之间的问题,打通整个闭环,让闭环的体验更好,成本更低。团队方面,企业应该认真地激励团队,建立深度的合伙制。”步步高商业连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填表示。
“危机一定是有危也有机,企业需要在不确定性当中去寻找一定的确定性,经历疫情影响,智能化服务的应用,将会从过去只是一种装饰慢慢地变成实用功能。未来,企业所有业务流程的在线化会形成数字化管理的闭环。”北京首旅酒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坚说。
苏宁则是更多地在实践,其透露,通过从用户、商品、场景三个维度,家乐福上半年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建设:首先是围绕家乐福门店互联网经营能力的提升和O2O到家业务能力的打造,与苏宁易购从用户、流量、促销、物流、服务等方面全链路打通;其次是供应链方面,重塑大快消供应链,通过大数据模型推导出产品的需求预测,实现仓储的自动预测补货和智能调拨;第三是设置前置仓,打造店仓一体化的新模式;第四,双向打通苏宁家乐福会员。今年下半年,家乐福会用苏宁数据化能力及O2O实践经验,打造全新的大快消产品体系。
ALDI奥乐齐方面表示,其在中国市场上线了微信小程序商城,每家店铺五公里范围内有配送服务,未来其将进一步完善线上渠道与分销渠道的销售策略,并与饿了么和京东到家合作,提高处理大量在线订单的效率。
汉堡王中国区CEO朱富强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几年前,汉堡王所有点餐都是来自柜台前,现在线上外送平台点餐占45%~50%。“疫情之下,出于安全考虑,汉堡王用了一个多月时间,把全国所有餐厅布满大屏,消费者可通过微信、支付宝点餐。此外,还推出了预约点餐,进行数字化升级。”
此外,创造消费场景也是业者恢复业绩的一大法宝。红星美凯龙家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谢坚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家居行业有个特点是长期低频,短期高频,我们要做短期的高频,增加客户忠诚度,提高客单价。未来我们计划开设酒店,我的目标是把酒店当作是一个体验式场景,当客人入住后,可以通过各种扫码了解和购买酒店内的商品。”
印力集团董事长兼总裁丁力业表示,这次疫情让大家明白,如果要继续做好实体零售业,就要从长期投入、专业性、服务能力、生态圈和数字化创新等多个方面着手,通过经营管理来整体提升核心竞争力。
原标题:零售连锁业复苏进行时:深度数字化、创造消费场景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