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市两会举行专题(云)记者会,代表、委员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建言献策。市政协委员、重庆大学教授王林建议加大机场群协同力度,打造航空川渝或成渝品牌,以及创建全球内陆第一的“成渝自由贸易港”,打造内陆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枢纽、川渝金牌球市,促进体育产业发展和建立成渝产业技术研究院。
打造航空成渝品牌
王林说,按照中央决策部署,以及川渝党委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要求,协同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建议加大机场群协同力度,打造航空川渝或成渝品牌。
他表示,将成都机场与重庆机场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双枢纽机场”进行打造,展示担当,共谋协同利益,共树成渝品牌。同时,协商确定成渝共建共有共享共治成渝机场的协同机制,将成渝机场打造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枢纽机场,打造成渝腹地的临空都市圈,带动塌陷的成渝腹地崛起。最后协同规划布局,统筹规划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航空网络布局。
创建成渝自由贸易港
王林表示,创建全球内陆第一的“成渝自由贸易港”,打造内陆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枢纽。
“成渝是离环印度洋地区最近的2个国家中心城市,区域坐拥西部最大的内河港口群和机场群,打造成渝自由贸易港,既是国内大循环的重要动力源,更是连接和畅通国际国内双循环的战略枢纽。”他表示,加紧申报“成渝自由贸易港”,筹备申报建设“成渝自由贸易港”,促进内陆开放高地建设;推动四川自贸区与重庆自贸区融合发展,谋划长江上游相关省市协同建设“成渝自由贸易港”,联动长江上游三省一市,建构以成渝自由贸易港为中心的铁公水空及管路、网络等的互联互通设施,将其港打造成为重要的“人物资信”中转集分拨中心。通过财政支持、税收分成等,吸引周边省市利用其进出口货物,提升规模效应,降低同质化竞争。
他说,多方向协同联动,提升成渝国内国际影响力,通过实现大宗货物的中转集运分拨,形成重要的物流中心,获得重要信息流及资金流,形成中心度高的节点,辐射中亚、欧洲与南亚、东南亚及环印度洋地区(涵盖非洲、中东),提升成渝自由贸易港的物流汇聚能力,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通道畅通。加强金融服务,提升物流整合功能,促进双循环协同,推动金融创新,优化金融监管,实现资金进出、贸易结算、汇兑等自由和发达的金融服务等,提供买方信贷、项目融资、杠杆收购、资金结算等服务,通过金融创新来推动离岸市场和在岸市场协同发展,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水平。
打造川渝金牌球市,促进体育产业发展
他还建议共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足球联赛,设计政府足球发展引导基金,引进民间资金,促进成立政企协同的成渝职业足球联赛委员会,作为独立法人机构,借鉴五大联赛市场化运行模式,创新足球联赛规则等。选拔18-20支甲级球队,双城经济圈所有地区均可组队参加,或联合组队参加,政府前期可引导组队。
引进足球管理人才、教练及足球队员,建立足球培训人才梯队,建立有梯度的队伍(成年队、青年队、少年队或者一线二线队伍);打造诸多业余足球队作为人才储备基地。协调好与全国的足球联赛赛事的时间,打造具有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特色的、参与度比较高的职业足球联赛。立足足球,发展足球教育、体育产业及其衍生产业,联合设立足球培训学校,促进队员流动交易、票务广告及吃住行游购娱等,激发足球消费。成熟以后可逐步拓展到周边与西部地区,形成中国西部十省区市的足球超级联赛。
建立成渝产业技术研究院
成渝正在打造中国西部科学城,成渝科技资源富集,但科学与科技、研究与转化、创新与产业比较脱节,王林建议借鉴苏沪鲁经验,筹建“成渝产业技术研究院”。
定位为非营利性科技研发与服务机构,不设围墙,向社会开放创新资源,吸引社会各界创新人才、思想、资本等共同参与创新,分享智慧,共享成果。立足促成“三大转化”(科学与科技、研究与转化、创新与创业的转化),贯通创新与创业链条。打造“两座桥梁”--大学(科学院)与工业界的桥梁、搭建全球创新资源与工业的桥梁,构建促进产业技术研发与转化的创新生态体系。设立产业投资发展公司,以市场化机制组建未来产业投资基金、产研风险投资基金,孵化投资控股、参股高技术企业,以盈利及政府资金支持非营利性科技服务。建设成为全球重大基础研究成果的聚集地和产业技术输出地,通过“与用户一起创新”,加强科技金融合作,或孵化企业,或知识产权转让,促进共性技术转移和扩散。通过开展产业共性技术研发、贯通性研究,解决产业链缺失环节、关键环节上的技术需求。打造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外围保障体系,探索建设川渝科技资源互联互通共享平台,在大型科研仪器设备方面形成开放共享等。
上游新闻·重庆商报记者 郑三波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