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重庆市大学生绿色创新学习实践活动集中学习开班仪式在重庆大学举行。重庆市生态环境局二级巡视员王勤表示,该活动是抓好重庆市高校生态文明建设,把绿色教育融入高校教育,推动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
据悉,重庆市大学生绿色创新学习实践活动由市生态环境局、市教育委员会、团市委指导开展。仪式现场,重庆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院长、“绿创活动”专家指导委员会主席何强介绍了本次活动的总体安排。据悉,本次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个阶段为3月下旬安排集中学习及考察,共五天,主要采用特聘专家专题报告会、举办专家辅导讲座、开展团队建设和专题活动等形式。第二阶段将于4月份开展“绿创团队”自主社会实践,为期1个月。各“绿创团队”结合自己的绿色创新研究课题选题,在本队指导老师指导下,深入基层进行实地调查、调研,并完成本团队课题调研报告。第三个阶段将在5月中旬进行,主要内容为评比选拔。主办方将组织各“绿创团队”进行大学生绿色创新学习实践课题研究选拔赛。
在评比选拔阶段,主办方将邀请相关专家组成评委会,听取各团队对创新实践活动的阐述,主要从选题可行性、立意创新度、调查研究方法、团队合作情况、个人表达能力等方面给予综合评比。成绩突出者将择优推送参加清华大学“中国绿色创新夏季学院项目(SICGI)”等优质品牌项目培训、交流。对有实用价值的创新性研究成果,主办单位将择优推选参加重庆市“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活动进行评选,或推荐给有关单位参考使用(知识产权归研究者)。
“环境问题是复杂的,解决环境问题,实现绿色创新,需要我们各个专业之间的通力合作。希望我们11支‘绿创’实践团,能充分利用组委会为我们搭建的高校绿色教育沟通交流平台,在此次活动中拓展视野,增强绿色创新能力,用这半年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努力成为新时代具有环保意识和创新理念的跨界型青年人才。”来自重庆大学环境学院的学生代表罗竣潇说。
据了解,近年来,重庆市积极强化“上游”意识,担起“上游”责任,学好用好“两山论”,走深走实“两化路”,统筹“建、治、管、改”,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截至2020年底,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为优,长江支流全面消除劣Ⅴ类水质断面,42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100%,优于国家考核目标4.8个百分点,较2015年上升14.3个百分点。重庆市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33天,其中优的天数为135天。与2015年相比,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增加41天,优的天数增加80天。PM2.5浓度33微克/立方米,较2015年下降42.1%。
“重庆将始终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统筹推进大气、水、土壤等生态环境治理,到2025年,全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稳定在320天以上,PM2.5年均浓度稳定达标(35微克/立方米),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优良比例达到100%,受污染耕地和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5%以上,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从而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的‘十四五’的总体目标。”王勤表示。
上游新闻·重庆商报记者 郑三波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