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海信B2B产业转型又现大手笔,汽车电子产业布局首次浮出水面。4月20日下午,在2021青岛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发展论坛现场,海信汽车电子研究所副所长刘宏举博士对外阐述了海信在车路协同领域的探索与实践,并首次展示其在汽车电子产业布局。
在这背后,宣称“不造车”的华为正式官宣卖车,小米造车名字似乎也已敲定“米车”,石头科技创始人昌敬、曾一手创立小牛电动的李一男也下场造车……就连与巴黎车展、法兰克福车展、日内瓦车展、北美车展、东京车展并驾齐驱的国际顶级车展——第十九届上海车展上,传统车企已不是唯一的面孔,百度、华为等高调入驻,独立设展,可谓来势汹汹。
海信首次公布汽车电子布局
“对新兴产业拓展的基因,以及多年来在智能交通、显示技术、空调产业的技术深耕和产业基础,让海信自然而然进行了汽车电子产业的布局。” 刘宏举表示。
据介绍,近年来,海信以车路协同及车身感知核心零部件为切入口,同时依托新型显示技术优势跨界布局座舱电子领域,以汽车空调资源优势布局新能源车空调压缩机和整车热管理领域。
在整车热管理领域,海信对全球头部汽车空调供应商日本三电集团收购完成后,双方将进行优质资源整合,在新能源车空调压缩机和整车热管理方向发力并积极探索。
在智能座舱领域,海信依托多年的显示技术优势,正与国内主机厂进行屏显系统的项目化合作,同时也在信息娱乐系统域进行布局。
刘宏举说,在国家智能网联汽车长沙测试区,海信承建了云控中心及公交优先试点建设,且已经初见应用成效。基于智能网联的公交优先,315路线运行4个月多,行程时间减少12%,到站偏差减少63%,公众出行更快捷、更准点,取得了很好的示范效应。在辽宁智慧高速示范线项目中,基于海信自研的云控平台、边缘计算平台、OBU、RSU产品,可实现可落地混行模式下高速公路车路协同管理,对网联车和非网联车辆毫秒级感知,支持全网20万辆实时跟踪,交通事故等5大类异常事件快速发现。
“海信定位很明确,就是服务主机厂,做智能汽车关键部件与方案一流的供应商。” 刘宏举表示,海信进军汽车电子产业,并非偶然。海信本身就有对新兴产业拓展的基因。这些年来,海信从原来的家电拓展到医疗、智能交通、光通信等ToB领域,从家电企业向科技企业转型。在产业拓展的过程中,海信一直在围绕自己的主线和产业基础进行拓展。
事实上,在智能交通领域,海信有整整22年的技术深耕,是中国首个AI联盟智能交通推进组组长,在国内智能交通领域保持着多年市场第一,拥有我国唯一设立在企业中的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目前海信产品和解决方案已服务于全国147个城市。
海信相关人士表示:“在这个意义上,海信进军汽车电子产业,并形成现在的产品规划和方向,是结合海信目前产业基础考虑之下的必然,是水到渠成的结果。”
华为旗舰店正式开始卖车
跨界涉足汽车产业,海信并非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在4月19日开幕的上海车展上,重庆车企赛力斯宣布,将与华为正式达成深度合作,双方将在技术、产品和渠道三方面深度融合,相互赋能,为用户提供高性能、智能化的移动出行解决方案。同时,由双方联合打造的赛力斯华为智选SF5正式上市。
次日,在华为位于上海南京路的全球旗舰店,华为常务董事、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宣布:华为智选正式开卖赛力斯SF5。新车共推出2款配置,售价分别为21.68万元和24.68万元,将进入华为的门店和旗舰店,以华为智选品牌进行销售,计划于五月份开始批量交付。
在位于重庆万象城的华为授权体验店,店内已经摆放了一辆钛银灰色的赛力斯华为智选SF5,供消费者了解体验。赛力斯在重庆的5处线下中心均可进行试驾体验。4月21日起在赛力斯体验中心、赛力斯官方APP、华为体验店、华为商城同步开启预订。
谈及华为“为什么会选择卖车”?余承东坦言,短短两年时间,因为种种原因,其手机业务遇到了非常大的供应商挑战,想要弥补销量损失,唯一的机会就是智能电动车。后者虽然销售量级不如手机,但单车价值大。 而华为卖车最大的优势在于,其网点众多,在全球有12家旗舰店、超过5000家高端体验店、6万家零售与服务网点。目前,针对新业务,公司已对部分商场的华为展厅进行改造。
上游新闻·重庆商报记者了解到,作为华为技术最多的新能源汽车品牌之一,新车搭载的驼峰智能增程系统,采用了“赛力斯SEP200电机+ 华为DriveONE三合一电驱系统”的双电机智能四驱动力组合。其在满油满电状态下的NEDC综合续航里程超过1000km,并可带来0-100km/h 4.68秒、0-50km/h 1.99秒的百万级超跑的驾控体验。同时,新车搭载HUAWEI HiCar解决方案,立体环绕系统HUAWEI SOUND等。
未来,赛力斯和华为有更多的产品合作规划,在后续车型上,包括其他三电新能源技术、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等,都会有所涉及。
此外,华为和红旗合作推出了一款新车也在本届上海车展亮相。
就在上海车展前两天,华为hi智能汽车解决方案落地的首款量产车型——极狐阿尔法S也正式上市。新车拥有3颗华为96线车规级激光雷达,可支持400TOPS超强算力,能够满足城市全场景自动驾驶。同时,华为车机系统通过识别驾驶员唇形便能完成语音操作。新车全系列采用华为快充技术,充电10分钟,续航197公里,智能座舱搭载鸿蒙OS操作系统,搭载华为麒麟车载芯片。
整车方面,除了上述车企,华为当前合作的企业还有上汽、广汽、长安汽车、长城汽车、吉利汽车等。
虽然,华为的创始人任正非曾多次强调,华为不造车,只做智能汽车供应商。
不过,据天眼查APP显示,华为已有约60项电动车专利,且还在不断增长。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总裁王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一年,华为在智能汽车部件业务的研发投资将达到10亿美元,目前研发团队超过5000人。
跨界造车大军的“造车逻辑”
“造车”江湖动作频繁,跨界造车的队伍也“琳琅满目”。家电、科技企业凭借天生的基因优势,更是投身智能电动汽车,忙得不亦乐乎。
3月30日,小米宣布“首期投资100亿元、未来10年投资额达100亿美元”进行跨界造车。
近日,有媒体报料,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已于4月1日申请注册多个“米车”商标,分类为运输工具,或将成为小米造车最终的正式名称。
无独有偶,老牌家电巨头创维近日也被曝出借助天美汽车入局造车的消息。事实上,早在2010年,创维集团大股东黄宏生便在江苏南京成立开沃汽车集团,收购并重组南京金龙客车制造有限公司。此后,开沃汽车集团重心由传统中巴转向新能源汽车。天美新能源车则是开沃新能源集团旗下产品。
究其原因,流量枯竭时代,造车无疑是最重要的场景。而相对于内燃机汽车而言,新能源汽车有着一套完全不同的造车体系,让“外来者”有机可乘。自动驾驶则为众多“玩家”提供了不同以往的商业模式。据麦肯锡发布的《展望2025·决定未来经济的12大颠覆技术》研究报告显示,到2025年,智能汽车预估的潜在经济影响将位列十二大颠覆技术的第六位。此外,智能电动汽车不仅仅是交通工具,还将带来新的数据生态、巨大的现金流、新基建的入口。
全新的造车逻辑,巨大美好前景,使得一众跨界者对此抱有“纵然虐我千百遍,依然待它如初恋”的态度。
然而,数据显示,自2017年以来,与蔚来、理想、小鹏汽车一起追逐新能源汽车风口的200多家企业,截至2020年底,只剩下不到40家。
格力董事长董明珠也表示,“我不盲目跟风,我觉得这个很重要,第二是看自己对这个领域,比如新能源,我们在2017年投资的银隆,实际上看的是这个方向,新能源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但是新能源是不是从技术储备包括使用场景、需求,是一个渐进过程。”
上游新闻·重庆商报记者 严薇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