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 > 正文
“中国锦鲤第一村”的三代养鱼人
06-29 10:59:14 来源:上游新闻

6月28日傍晚,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侯集镇向寨村,鱼食落入鱼塘后,一条条各式各样的锦鲤,从水里争先恐后蹿上来吃食,彩色“鱼团”溅起一朵朵水花。

河南镇平向寨村被誉为“中国锦鲤第一村”——有2000多亩鱼塘,全村2300人有2000人养殖锦鲤,辐射带动了4个乡镇41个村。

锦鲤产业的背后,有个三代养鱼人的故事。第一个养金鱼的人,只觉得卖金鱼比卖鳊鱼赚钱。看到他赚钱后,亲朋好友纷纷养起金鱼;第二代养鱼人,完成了两次产业调整:从金鱼到锦鲤,从锦鲤到高端锦鲤,他们挑起了产业大梁;第三代养鱼人,抓住电商风口,追赶并超越着前辈们。

小锦鲤“游”出富民大产业。目前,镇平县观赏鱼产业联合党委带领广大养殖户,初步探索出了一条“抱团兴产业、合作走富路” 之路。

▲河南镇平县向寨村,长彦观赏鱼养殖基地内的大片锦鲤。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第一个养金鱼的人

向寨村是典型的平原地区,不靠山也不靠水。在养殖锦鲤之前,村民的主要农作物是麦子。站在田埂上,一眼望去,或是一马平川的绿,或是一览无余的黄。

李广志是向寨村第一个养殖金鱼的人。他告诉上游新闻(报料微信号:shangyounews)记者,割麦时的辛苦要脱一层皮,手酸到连筷子都拿不住。这个以务农为生的人经常憧憬:如果不用割麦也能养家糊口,那绝对是惬意的事。

1981年,为贴补家用,19岁的李广志在田地间挖了一口200多平方米的小鱼塘,养起了草鱼和鳊鱼。1982年,李广志来到镇平县城摆摊卖鱼,遇见了一个卖金鱼的河北男子。李广志很是羡慕:一条10厘米长的鳊鱼卖不到5毛钱,对方一条5厘米左右、长着大眼睛红色金鱼,不仅能卖到5毛钱,而且买的人还很多。

▲成群结队的锦鲤在鱼塘里嬉戏,很是养眼。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受此触动,李广志买来了金鱼饲养类书籍。自觉养金鱼不是难事后,他在自家屋顶砌了一个100多平方米的水池,买来了红色和黑色的金鱼苗。1983年,金鱼苗长大,李广志把它们装进塑料袋中,注入氧气,再在自行车后座上绑两个脸盆,向县城进发。去一次县城能卖二三十元,1983年李广志卖金鱼赚了1000多元。

养金鱼比种麦子强。1984年,李广志又挖了一口200多平方米的鱼塘。

1990年,李广志的金鱼塘面积已超3亩,他养的金鱼卖到南阳市区、与南阳相邻的湖北襄阳、十堰,一年能赚5000元。当时,镇平县城端着“铁饭碗”的人,一年工资收入不到2000元。

李广志成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只要有人愿意学金鱼养殖技术,他都会倾囊相授。一条小小的金鱼,让向寨村人看到了致富的希望。

如今,60岁的李广志年收入达到50万元。他偶尔也会感慨,岁数大了,精力跟不上,没有年轻人做得好。感慨之余,他也十分开心:自己偶然间养金鱼,给村里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向寨村第二代养鱼人、40岁的李长彦,挑起了养殖锦鲤的大梁。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二代养鱼人养起高端锦鲤

与李广志同龄的人渐渐老去,村里的第二代养鱼人挑起了大梁。李光志的侄子李长彦,就是其中的代表。

2002年,20岁的李长彦带着打工赚来的几万元,回乡承包了10亩鱼塘。他没有和叔叔一样养金鱼,而是养起了锦鲤。李长彦介绍,原因有二:农户散养金鱼上不了规模,品种更新慢,品质和成本不好控制;养锦鲤,市场比养金鱼大。

改变和阵痛,相生相伴。

2002年至2006年,李长彦的脚步遍布祖国大江南北,他把全国最新品种的锦鲤都带回向寨村。但因地域差异和不掌握新品种养殖技术,李长彦先后3次赔光家底,欠下50万元的外债。

十字关口,李长彦继续借钱,四处学技术,硬着头皮挺着。

▲河南镇平县向寨村,长彦观赏鱼基地人员正在打捞锦鲤,准备发往全国各地。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2006年后,掌握了养殖技术的李长彦让养锦鲤产业步入正轨。2013年时,李长彦不仅建立了育种基地,而且把养殖面积扩大至1100亩。

规模效应吃空挖尽后,新问题又来了:都是大路货、按斤卖,利润不高。2013年,李长彦开始第二次“产业调整”,培育高端锦鲤。他请来专家,3年间培育出10多个新品种。目前,长彦观赏鱼基地内的锦鲤品种,已达300多种。

6月28日下午,多辆外地牌照的大货车,在交通引导员的指引下,驶入长彦观赏鱼基地等待装货。基地内,饲养员按下投食机按钮,一条条五颜六色的锦鲤形成“鱼团”,翻滚到水面,张口吃食。

李长彦说,它们都是水中“贵族”,有德国秋翠、日本大正、日本昭和等,将被发往全国各地。

2018年,李长彦当选向寨村村支书,带领村民养殖高端锦鲤。他说,从那时起,他就开始琢磨第三次“产业调整”:“鱼稻”循环农业——他想把向寨村建成一个鱼、稻、游一体的观赏鱼小镇,让锦鲤游出池塘,游进田间。

▲向寨村第三代养鱼人正在拥抱电商风口,主打电商销售。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三代养鱼人拥抱电商风口

40岁出头的李长彦和同龄人,正挑起向寨村的“养鱼大梁”。但他们的后辈,正在奋力追赶着。

生于1988年的高坤,毕业于河南理工大学。大二那年,他发现身边网购的同学越来越多,于是反思起父亲的售鱼模式:门店经营,客户只有两种:老客户,以及慕名而来的新客户,渠道相当单一。如果借助网络,销售会发生变化,从批发转为新零售。

高坤介绍,他先是在论坛上发帖、在QQ群里发信息,积攒人脉后入驻电商平台。2011年大学毕业时,他已经有了数十万元积蓄。他没有和多数同学一样找工作,而是回到向寨村创业,成为村里第一个做锦鲤电商的人。目前,他在电商平台每月销售额达30万元左右,占其公司销售额的四成。“行情好的时候,100元鱼款能赚70元,行情不好的时候也能赚30元。”

微信图片_20210629104248.jpg

▲成群结队的锦鲤在鱼塘里嬉戏,很是养眼。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在电商加持下,向寨村攻克了“活体运输”的困难,把锦鲤装进充有氧气的密封袋内。密封袋由特殊材料制成,即便成年人站在上面,袋子也不会破。

高坤铭记着父辈教给他的道理:勤劳才能致富。即便身为老板,收入超过多数大学同学,仍他坚持着凌晨4点起床去渔场:喂鱼、观察、打包、发货……

在向寨村,还有很多高坤。

6月28日夜幕降临时,向寨村锦鲤产业园的两层办公楼灯火辉煌,人声鼎沸,第三代养鱼人聚集于此,开启了乡间直播。他们中,有多人是回乡大学生,直播一个月有1万元到3万元的收入。

2018年10月,向寨村被阿里巴巴集团评为中国淘宝村。村里还创办了电商孵化园,统一提供培训、设备、服务;通过基地电商联盟全程服务,解决电商销售运营问题。

▲向寨村航拍,倒处都是鱼塘。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联合党委助力产业提升

向寨村养鱼致富,犹如星星之火。

镇平县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上世纪90年代末,该县观赏鱼产业在国内开始小有名气,至2019年底已辐射带动侯集镇、张林镇、杨营镇、郭庄乡4个乡镇41个行政村,有3000多名从业人员,成立专业合作社35个,养殖水域面积达1.3万余亩,成为全国最大的观赏鱼养殖集散地。

发展中不断涌出的问题,制约着观赏鱼养殖产业的进一步壮大。

该负责人称,近年来,县级层面缺少指导,各乡镇之间各自为战,在发展、品牌体系、销售、文化旅游等都缺少统一的战略构思和科学设计,布局散落无序,存在随意发展、盲目发展现象。合作社之间、养殖户之间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服务,缺乏行业发展的有效办法,存在着打价格战甚至是赊销现象,严重损害了养殖户的利益。“田专家”、“土秀才”多,专业技术人员少,养殖过程中的科技含量较低,存在繁育技术落后、养殖方式简单粗放,疾病防治缺少科学指导等突出问题。另外,产业链条不完善,主要停留在“养殖——销售”两个环节,缺少饲料加工、防疫药品制造、物流运输等环节。

2020年6月,按照全域党建工作理念,该县建立了观赏鱼产业联合党委,初步探索了一条“抱团兴产业、合作走富路”的产业链全域党建新模式,为观赏鱼产业的快速壮大振兴,提供了源源不竭的红色动能。

据介绍,观赏鱼产业联合党党委书记由副县长担任。按照观赏鱼全产业链各环节类别,下设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信息技术服务、养殖、电商、销售、物流配送等6个非建制性联合党支部,并由县直、乡镇主要领导及专业人士、技术能手担任党支部书记,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合力推动观赏鱼产业沿着振兴之路破浪前行。

如今,向寨村的锦鲤产业,已走出了河南。

镇平县政府相关负责人称,向寨村有2000多亩鱼塘,因土地总量限制,很难再开辟出新鱼塘。近些年,向寨村一些村民前往湖北、福建、新疆等地承包鱼塘养锦鲤。另外,镇平县先后与国内14个大型水产品市场建立供货关系,在国内大中城市开设了46个销售窗口,进一步扩大了镇平观赏鱼的市场份额和全国影响力。

上游新闻记者 牛泰 通讯员 胡少佳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

举报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