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磁器口藏着一位民间剪纸高手,她的作品被国家博物馆收藏
11-22 08:41:51 来源:​沙坪坝微政务

沙坪坝微政务微信公众号消息,

重庆剪纸艺术

早在2009年就与

河北、陕西等地剪纸

作为中国剪纸联合申报项目

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政府间委员会审批,列入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在重庆,许多剪纸艺人深藏民间

他们以自己的坚持与热爱

创造性地传承着这门

古老的艺术与属于世界的遗产

在磁器口

就藏着这样的一位

民间剪纸高手——邓和平

每幅剪纸都有故事

邓和平女士应该算是磁器口古镇的“知名艺人”了,当然,这个“艺人”可不是“演艺人物”,而是“手工艺术家”,在小众圈层尤其是民间艺术交流圈,拥趸众多。

△剪纸作品:磁器口老街系列

在磁器口,邓和平差不多也驻扎了十多年,只是她的工作室一直在“游移”,从最初的宝善宫到幸福街,再到高石坎,以至于很多顾客总是抱怨“磁器口的剪纸店又搬哪去啦?”

这次去采访邓和平,她又要搬家了。不同的是,这一次,是搬到了宝善宫内,丁肇中陈列馆一侧(现已再搬迁至磁器口正街156号附1号)。在从宝善宫巷口开始的剪纸生涯中,这算是一次里程碑式的搬迁。到访时,正值炎夏,她刚刚整理完这个新的工作室,表情也比往常愉快许多。

与之前一样,她工作室的墙上,包括桌上都陈列着大小不一的剪纸作品,这些作品无一重复。

邓和平介绍,每幅剪纸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这些就是《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剪辑”,“有两幅是被丹麦、奥地利等国家级博物馆收藏的《华夏之魂》和《和平》”,“这幅是送给重庆大学八十周年校庆的作品《莺歌燕舞庆校庆》”,“还有这套代表中国年号的《十二生肖图》”……

而店里最齐全的,大概就是跟磁器口相关的剪纸,文昌宫、鑫记杂货铺等等生动地跃然于一方红纸中。

△剪纸作品:磁器口老街系列

最近几年,她一直在研究一个新的主题。邓和平喜爱阅读琼瑶小说,她在熟读小说后发现,“琼瑶的二十四部爱情小说,有很多历史场景描写都是取材于磁器口,比如《青青河边草》、《婉君》等来自于金碧桥等地。”

最初,邓和平就是在宝善宫的巷口开始她的剪纸生涯的,那么,从巷口到宝善宫内,是不是预示着剪纸这门民间艺术“登堂入室”了呢?

邓和平笑道,当然,起码说明我们的非遗文化得到了重视。再说,宝善宫是磁器口古镇的标志性景点,重庆剪纸,我们磁器口的剪纸能放进来展示,也更能让人体验到剪纸这种艺术的魅力。

剪纸人生从五十岁开始

很多人想不到,邓和平学习剪纸时,已经五十岁了。

当然,任何艺术都不是毫无来由的,回溯起来,剪纸的“基因” 和认识,早在她童年时就开始了。

邓和平有八兄妹,她排行老五。在她的少年时代,大部分家庭处于饥饿的状态。至于穿衣,更是一桩“大宗消费”。

“就是那个贫穷的年代,母亲凭着一双巧手,将我们八兄妹打扮得整洁漂亮。”

剪剪画画,母亲的巧手总能将废物重新利用:老师要求穿白网鞋,母亲就用三十多块布缝补了一双花 布鞋。过春节了,虽和邻居家的孩子一样穿的是旧衣服,但一张破旧手绢上的蝴蝶,却成了邓家姐妹衣裤上精致、时尚的装饰。

“小时候,我就喜欢手拿剪刀和纸块,跟着妈妈剪剪画画……” 但这种喜欢始终停在爱好的层面上。后来邓和平也经常拿着剪刀进行实际操作,其结果始终达不到理想的程度。

△剪纸作品:古镇老街

1998年,邓和平的儿子大学毕业出国留学,临行前他告诉母亲,既然您这么喜欢剪纸艺术,为何不到剪纸之乡的陕西去实地学习和考察呢。随后,邓和平真的背上行囊 到了西安,当她走进西安的农村后,每到一处只要有人剪纸,她都会停下脚步去虚心请教;但是,让她没有想到的是,当地的剪纸艺人们却不肯向她透露半点秘诀和技巧。那一次,邓和平只在西安呆了不到一个星期,就回到了重庆。 

吃了闭门羹的邓和平并没有因此而灰心,她想到了一代宗师张大千曾经在敦煌“闭关临画”。于是,她走进了神秘的敦煌,她希望自己的剪纸水平,邓和平却显得很茫然,老师为此拒绝了她入学的要求。

一心想学艺的邓和平并没有因此而放弃,经过她的努力,老师终于答应她以旁听的身份前去听课学习。入学后,邓和平感觉压力很大,但是,她并没有因此而退缩。她买来中国民间文化、剪纸艺术等方面的专业书籍进行钻研,经过自己的 积累和专业学习,更深刻地领略到剪纸艺术的魅力。

两年的学习结束后,邓和平再次踏上民间采风之路。现在邓和平的剪纸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她剪纸从不事先临摹,而是利用自 己头脑中所储存的文化、艺术的印象,直接指挥着剪刀,而剪出来的一幅幅作品,栩栩如生又具有象征 意义。她创作的大型剪纸作品《华夏之魂》、《梁祝》、《西南卡普》、 《和平女神》等,其中,《和平女神》被国家博物馆收藏。

△剪纸作品:文昌宫

好的剪纸也有人格

2001年,邓和平受邀携作品参加丹麦的丰收节展出。回忆起自己的剪纸手艺迈出国门的经过,邓和平坦言,这与她刚刚“出道”时模仿剪贴的“华夏之魂”剪纸图有关。“当时,我已是四进敦煌,已经将飞天的形象烂熟于心。”在观察、记忆的同时,邓和平开始了以剪纸方式临摹。

那是一幅长3.8米、高2.4米,由蓝、灰、黑、褚、绿、紫、红色为基色调,容纳了500尊菩萨和上千个“飞天”的巨幅剪纸作品。“最精细的部分,当数那尊‘千手观音’,虽然没有达到实际的一千只手,但她的姿态却惟妙惟肖。”很多人看着邓和平从剪纸爱好者成了剪纸专家,也获得了国内外的声誉,还在磁器口开了一家剪纸店,都猜测,这生意,肯定是日进斗金吧。

事实并非如此。

邓和平说,每个月房租虽然并不昂贵,但她必须要到处采集素材,来充实自己的创作。经常不开门,自然会影响收入。 

“不过,剪纸也靠缘份。曾有两个美国人和一对台湾夫妇无意中逛到我的剪纸铺,坐了一个下午,就买了这个数。”她伸出一个手指头对记者说。

“一百元?一千元?”

邓和平微笑着摇了摇头:“后面还得再加一个零。”

△剪纸作品:中秋

现在,邓和平的剪纸作品已经到过美国、英国、丹麦等 18 个国家进行过交流和交易,受到喜爱剪纸艺术的人士推崇。邓和平对剪纸作品的理解是,真正的艺术品必须具有蕴含艺术家思想的成分在里面,它来自于民间,还起着传承文化的作用。

这位50岁才开始钻研剪纸的妇女,用了十余年时间,从剪纸爱好者变成了剪纸专家,2012年6月,她被重庆沙坪坝区评为非物质遗产传承人。

如今,她走到哪里,剪到哪里。一把剪刀,一张纸,就是一个艺术。用她的话说,“爱剪纸就如爱生命”。“如果你只是单纯地剪一张画,它像什么,我剪什么,没有具体的文字,没有语言,没有故事,这个东西时间长了,就没有意味了。人说话也好,做事也好,要有人格。你的人格要在你的作品中体现出来,在你的故事当中,你的人生当中体现出来。”

原标题:在磁器口,一把剪刀,一张红纸,剪出光阴的故事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