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汽笛声划过江面,这是蔡琴歌里的渡口
01-28 09:34:46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消息,一大清早,江边人迹寥寥,江面水雾濛濛。远远地,一艘船从下游缓缓驶向朝天门二码头。这就是1月12日刚刚恢复航线的弹子石轮渡,每日十班,票价五元。新华网 李相博 摄

   

是蔡琴歌里的渡口,也是重庆人口中的码头。受长江航道疏浚施工影响,这艘轮渡的码头由野猫溪调整回了弹子石,如今停泊朝天门、江北嘴、弹子石三处。新华网 李相博 摄

   

头两班乘客并不多,所以还没有开始忙碌。乘客都是坐船到对岸上班的年轻小伙儿,他们坐在船舱内闲聊,有说有笑,也不时抬头看看窗外。新华网 李相博 摄

4.jpg

轮渡准点开动,渐渐驶离码头。一个小男孩儿好奇地靠在船舷上,下巴抵着栏杆,望着底下摇曳的水波入了迷。新华网 李相博 摄

   

与小男孩儿的新鲜劲儿不同,爷爷辈的乘客则昂首望江滩,对着尚未竣工的高楼大厦,细数重庆近年来的变化与发展。高楼拔地起,两江水更清,眼见自己曾经工作、生活过的地方都大变了样,老人们都很是感慨。新华网 李相博 摄

   

“那个时候是叫过河船嘛,坐船上下班的人都多得很喽。”“落霜落雪都要开!”数十年前,既没有如今的跨江大桥,也没有发达的陆路交通时,是水路让天堑变成了通途。新华网 李相博 摄

   

“后来有跨江大桥了撒,又修了南滨路,慢慢儿就没得好多人坐船了。”船长徐力回忆道。1980年,长江大桥竣工;2009年,朝天门大桥通车;2014年到2015年,东水门大桥和千厮门大桥相继落成。在陆上公共交通逐渐发达的今天,人们乘坐轮渡大多以观光为主,很少再将其作为上下班的通勤工具。新华网 李相博 摄

   

“专门出来坐起耍一哈。”甲板上的蔡阿姨心情不错,满面春风,脚步也格外轻快。船上的视野很开阔。站在二层甲板,迎面吹来湿润的江风;四下一望,两岸的风景尽收眼底。新华网 李相博 摄

   

一位妈妈蹲着拍照还不够尽兴,索性坐了下来。眼前咬着零食的孩子还不理解什么船舶、运输,却定定地望着江面,目光痴痴地追随着两只飞过的江鸥。新华网 李相博 摄

   

也有独自乘船的旅客。对岸的高楼朝向统一,意气风发,而他则凭栏沉思,默默不语。恍惚间,叫人疑心是否走进了某个电影片段。新华网 李相博 摄

   

怀旧也好,尝鲜也罢,眼前的风景仍然保留着熟悉的轮廓,却也发生了许多变化。滚滚长江东逝水,忆及往昔轮船时代,观光客们意犹未尽,流连忘返。新华网 李相博 摄

   

船在水中转向,岸边的江景和玻璃上的倒影徐徐流到了一起。岸边新楼高挺,欲与天公试比高,昂首迎向新的挑战;江中轮渡低伏,永远贴合流水,保持着谦卑的姿态。新华网发(杨锐澜 摄)

   

“呜——”一声悠长的汽笛划过江面,船到了。在内燃机的强大动力下,从朝天门到弹子石只用了十分钟。从老人父辈们那时仅载十人的小木船,到后来兴起的蒸汽船,再到现在的交运轮渡,已经是动辄上百吨。新华网 李相博 摄

   

纤夫和烧煤工不必再挥汗如雨,舵手和旅客也不必再担惊受怕。如今,配有GPS定位、雷达导航等多项设备的轮渡越来越安全,乘坐体验也愈加舒适。挑个时间,不妨看看,你儿时那张旧船票,还能否登上这艘客船。新华网 李相博 摄

   

原标题:悠悠长江水 重载轮渡情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