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消息,4月27日是犹太教传统重要节日逾越节的最后一天,距离美墨边境不到60公里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南部城市波韦天气晴好天空湛蓝。小城的宁静在当地时间11时20分被打破。19岁的约翰·厄内斯特走进一座犹太会堂,朝着会堂内正在进行宗教仪式的100多人扣动了扳机。
就在波韦市枪声响起的前一天,4月26日夜间,远在太平洋另一边的斯里兰卡东部省城市卡尔穆奈(Kalmunai),恐怖分子和斯里兰卡当地警察发生枪战并引发爆炸,造成了15人死亡。其中,6名儿童的尸体在一安全屋附近被发现。在这之前的4月21日,斯里兰卡多地发生了连环爆炸事件,自杀式爆炸袭击者携带炸弹在酒店餐厅和教堂内外引爆,至少253人的生命从此消逝,数百人受伤。
再往前溯一个多月,奉行“白人至上主义”的澳大利亚凶手塔兰特,为了“驱赶”穆斯林群体,在网络上写下长篇宣言后,冲进了新西兰基督城的清真寺内,用写满了标语的枪支扫射,而他头戴的GoPro相机则使得他独狼式的恐袭,在枪声响起的瞬间传向整个网络世界。
从偏隅一洋的“上帝之国”新西兰,到“印度洋的明珠”的斯里兰卡,再到鲜为人知的美国波韦市,如今因为恐怖主义和种族主义,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微妙联系。
对此,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研究员、反恐问题专家张家栋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分析称,如果说新西兰恐袭是作为“白人至上”主义者的塔兰特对穆斯林不满的结果,近日发生在斯里兰卡的连环恐袭可能是极端组织“伊斯兰国”(IS)对新西兰恐袭的报复。而发生在千里之外的美国犹太会堂枪击案,则或许通过连接全球的网络,受到了新西兰恐袭影响而产生的连锁效应。
连锁效应
3月15日,当凶手塔兰特向新西兰基督城的清真寺扫射之前,他不仅发布了74页名为《大置换》的宣言,还在脸书上直播了袭击的过程。在他的长篇宣言中,塔兰特提及2011年发生在挪威的布雷维克恐袭事件对他的影响。在那一场本是旅行的途中,他目睹了布雷维克恐袭事件,从此“白人至上”的想法萦绕在他脑中挥之不去。在宣言中,他提出暴力消灭穆斯林移民重振西方文化,却又矛盾地表示自己并不憎恨穆斯林,只是希望他们离开不属于他们的地方。
新西兰恐袭事件发生后,就在全球媒体和网民们如同寻找谜底一样地分析着凶手在直播、宣言和社交媒体账号中留下的痕迹并试图拼凑出塔兰特最终演变成恐袭恶魔的轨迹之时,远在太平洋另一边的加州州立大学圣马科斯分校学生厄内斯特,却在屏幕前找到了自己表达对犹太人不满的途径。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4月28日报道,一个多月后,在一个匿名网络论坛上,厄内斯特发表了一篇宣言,称自己是 “反犹者”和“白人至上”主义者,计划杀害犹太人。他还将去年匹兹堡犹太会堂枪击案和今年3月新西兰清真寺枪击案的嫌疑人等列为自己的偶像。他还承认自己在3月24日对波韦附近的埃斯孔迪多(Escondido)的一处清真寺纵火,还称将此次纵火行为献给新西兰清真寺枪击案的嫌疑人。
以色列《国土报》4月28日报道,厄内斯特在网上发布的言论称特朗普“反白人”、“犹太复国主义者”,还污蔑西班牙裔、穆斯林和黑人。他还多次引用圣经新约,用宗教来为自己的暴力行为辩护,也是这类恐怖主义者常用的手段。
此外,厄内斯特还在宣言中声称要在社交平台“脸书”上直播他的行动,并分享了相关链接。而他发布宣言的论坛讨论版,正是一个多月前新西兰枪击案嫌疑人发布宣言的同一平台。
《华盛顿邮报》4月28日的消息称,据美国波韦市当地治安官表示,19岁的厄内斯特闯入犹太会堂之后,连发子弹后其枪支似乎出现问题。随后厄内斯特逃离现场。他顺利地躲过了边防巡逻员朝他驾驶的汽车开的枪,但前往追赶厄内斯特的警察却在路上发现了他,随后厄内斯特抱头下车并被警方带回警察局。圣迭戈警方负责人说,是嫌疑人给警方打电话自首,并告知自己所在的地点,一名警官正好路过,嫌疑人举着双手从自己的车上下来,没有反抗。
报道称,19岁的厄内斯特袭击后的表现很平静,主动告知自己的地点等待被捕,这和新西兰恐袭嫌疑人塔兰特在法庭上面不改色,却疑似打出了“白人至上”手势的举动一样,令人毛骨悚然。
跨宗教的矛盾
塔兰特或许会因为厄内斯特的跟随而自诩,因为有一个人支持其主张,尽管他们针对的族群并不一致。但他或许无法想象的是,当他冲进清真寺对着寺内穆斯林扫射致近50人死亡时,一些万里之外的伊斯兰极端分子正在酝酿另一场规模更大的恐袭。
4月21日,正是复活节当天,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等地爆发了针对教堂、酒店的有组织爆炸袭击,斯里兰卡官方表示,爆炸造成了超过253人死亡(经修正的数据)、500多人受伤。《纽约时报》日前报道称,教堂外,推土机在附近的空地上清理出一大片空间,赤脚的男人用铲子在挖土,棺材一个接一个地被抬过来,有些重,有些则轻得多——许多逝去的人,都是跟着家人去教堂祷告的孩子。
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国际关系理论室副主任、上海犹太研究中心副主任汪舒明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对比新西兰恐袭事件和斯里兰卡恐袭,犹太会堂枪击案在有些地方有所不同。他指出,前者是全球性的,是基督教极端分子、伊斯兰极端分子(主要是“伊斯兰国”组织)之间的憎恨屠杀;后者主要还是美国国内极端思想导致的白人极右翼对自由派、对犹太人的憎恨。
“(上世纪)70年代以来,犹太人在美国的融入比较顺利,主流社会把犹太人当作白人。以往美国反犹人群主要是如黑人、西班牙人这样的少数族裔,但现在增加的反犹人群主要是从种族主义、宗教极端思想出发的白人右翼,尽管这一群体以前也存在。“2017年夏洛茨维尔事件就是白人极右翼和自由派之间的冲突,反映出了近几年白人右翼有很强的白人优越论,他们往往不把犹太人当作白人,认为犹太人对美国的影响太大,控制了美国。”汪舒明指出,此次厄内斯特对犹太会堂的枪击也是同样的性质。
张家栋指出,从历史上看,有些阶段某一种冲突会很流行,这种冲突还会相互传染、模仿。“美国的犹太会堂枪击案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是学习新西兰恐袭案,而斯里兰卡的连环爆炸袭击又可能是对新西兰恐怖袭击的报复。
“三起事件都是跨宗教的宗教冲突,核心都是宗教矛盾。凶手希望实现的目标也都类似,那就是宣泄仇恨和实施报复。”张家栋还指出这三起事件的共同特点,称这三起袭击具有随机性较强,且发生在边缘、和平、长期没有类似冲突的地域和群体中。
挑战:网络世界的模糊边界
无论是新西兰枪击案还是犹太会堂枪击案,嫌疑人都在同一个网络论坛的同一版块发布了相似的言论。外国媒体指出,他们发布内容的版块都充满了极右翼言论,而两起案件的嫌疑人发布的内容几乎都抄袭自之前的白人民族主义者。可以说,他们在案发前的准备,很多都和对网络相似势力的学习有着极强的联系。
在斯里兰卡连环恐怖爆炸案中,遇难者中有至少35名外国人士,包括丹麦、日本、巴基斯坦、摩洛哥、印度、孟加拉国、中国、荷兰、美国、土耳其和英国等国公民。爆炸发生后,“伊斯兰国”发布声明称,为斯里兰卡发生的连环爆炸恐怖袭击负责。更多信息显示,虽然发动爆炸案的凶手大多数为斯里兰卡本地人,但是有迹象显示,这些嫌疑人曾经在叙利亚接受过“伊斯兰国”组织的训练。
面对近期频繁的恐袭,《华盛顿邮报》发表评论认为,这些袭击的性质和频率引发了紧迫的新问题,即如何在政治极化、社交媒体难以管制、公共机构(包括政治和宗教机构)公信力降低的时代,与极端主义作斗争。《纽约时报》的评论也指出,网络上的仇恨和论坛上的文章正在渗透入现实世界,社交平台也可能成为恐怖主义行为的催化剂。
“网络技术给弱势群体提供了机会,建立不对称信息的通讯网,而过去这些通讯可能处于国家反恐部门的监控之下。现在很多网络信息隐秘性很高,多数国家的反恐和情报部门无法破解,这样就相当于在主权国家以外建立了一个新的恐怖主义的联系网络。这就对很多中小国家、反恐能力弱的国家构成了严峻的挑战。”张家栋指出。
汪舒明对此持同样观点,认为网络和社交媒体不管理会导致很大的问题。他指出,网络、(新的)社交媒体导致了信息碎片化,在没有检查机制的情况下,完全个人化、极端的言论可以随便发表,传播非常迅速,所以影响非常大。“极端思想、民粹主义,任何一种看来怪异的思想、极端的思想可能都有追随者,改变某些人的思想。”
专家表示,科技网络难以有效管控的情况下,打击恐怖主义、种族主义可谓不容易,这需要全球各国之间的合作,但是专家也坦言目前障碍很多。“由于各国对恐怖主义的定义标准不同,各国政府之间的信任程度也差异很大,中间也存在着很多技术性问题。加上这其中涉及许多主权、情报交换等,要实现真正的全球合作很不容易。”汪舒明说道。
原标题:一个多月、三大洲、三场恐袭,跨宗教矛盾引发全球连锁反应?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