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正文
光影中的亚洲:看懂了这些电影,你就读懂了亚洲
05-14 10:43:19 来源:中国新闻网微信公号

你能以何种方式了解一个地区、一个民族、一种文明?

你可以吃一道当地的特色菜,也可以读一本书,或者,看一部电影,也是个不错的办法。通过电影银幕,人们可以跨越时空,与各国文明对话。

印度电影为何总出现载歌载舞的场面?泰国电影只有“鬼片”吗?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前夕,小新带你走进光影世界,领略亚洲风情。

那些年流行过的日本电影

如果能“穿越”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国,你大概会发现,当时不少中国人都看过这样一部日本译制片——《追捕》,甚至连剧中角色的名字——横路敬二,都成了中国人口中“脑子有问题”的代名词


《追捕》海报。

对于那个年代的中国人,这就是他们从光影中了解到的日本。但不同时代的中国人对于日本电影有着不同的记忆。

到了本世纪初,日本电影中的动画电影又成为年轻人的心头好。宫崎骏的《千与千寻》无疑是其代表。


《千与千寻》海报。

在这部动画电影中,你能看到鲜明的日本元素——日本传说中的妖怪“牛鬼”、秋田县民间传说中的“剥皮鬼”,你也能感受到杂糅其中的多元风格,甚至像汤婆婆等形象还具有明显的西方动画风格。

而《千与千寻》在借用大量隐喻折射社会现实的同时,却依旧显得纯粹。这部影片也因其“温暖人心”的观感,被归入“治愈系”范畴。


《小偷家族》海报。

到最近,受到关注的日本电影是更具现实性的《小偷家族》。影片关注由社会底层“边缘人群”组建的没有血缘关系的特殊家庭。

事实上,这些因时间推移而风格不尽相同的日本电影,正反映出日本社会一点一滴的变化。

现实主义内核中的韩国电影

相比而言,韩国电影给大多数中国人的明显印象是严肃与写实。

2001年上映的《我的野蛮女友》在娱乐化剧情的外壳之下,仍展现出一种写实风格。


《我的野蛮女友》海报。

电影中,全智贤扮演的女主人公完全颠覆传统韩国女性温柔贤惠的形象,而韩国男性的传统强势地位也在片中有所改变。

这部影片恰恰呈现出当时韩国年轻人的生活、感情状态。

此后,不少为中国观众熟悉的韩国电影,也延续了现实主义的内核。生活化的场景、偶像型演员、社会热点事件,成为其中的重要元素。


《素媛》海报。

近年来引起广泛讨论的《素媛》《熔炉》等作品,均直指社会现实。两部影片也斩获多项大奖。


《熔炉》海报。

其中《熔炉》所反映出的社会问题更是引起韩国国内高度关注,这部影片也被媒体称为“改变韩国国家的影片”

值得一提的是,几年前一部韩国“僵尸片”《釜山行》受到了不少网友关注。


《釜山行》海波。

然而,有着好莱坞丧尸片外衣,其内核却显示出明显的东方文化、细腻的人伦情感。

印度电影为何总要唱歌跳舞?

 “一言不合就尬舞”,这大概是不少人对于印度电影的最直观印象。

对于印度人来说,没有歌舞场面的电影,曾经是不可想象的。

甚至,在上世纪30年代,有公司因拍摄了不含歌曲的电影引发印度人不满,不得不拍摄宣传片做出解释。而当时,印度的故事片中有多达几十首歌曲是司空见惯的。还曾有印度电影被加入了约70首歌曲,几乎成为歌曲串烧。

这种对歌舞的热爱似乎能从印度电影传统中找到缘由。

有文章考证,1896年卢米埃尔兄弟拍摄的电影在印度孟买展映就是在乐队伴奏下进行的。事实上,几乎在整个默片时代,在印度看电影都是有乐师演奏的,而且用来伴奏的还有不少印度本土乐器。从那时起,印度电影即显现出与印度戏剧相似的叙事特征。

此后,印度电影中的歌舞元素一直延续下来。


《三傻大闹宝莱坞》海报。

广为中国观众所知的《三傻大闹宝莱坞》,就是一部包含歌舞元素的喜剧片,同时影片也体现了当时印度的教育制度以及年轻人的生活状态。

《印度往事》海报。

此外,从本世纪初的《印度往事》到近期的《摔跤吧!爸爸》,印度的体育题材电影颇为亮眼。而这些影片在讲故事的同时,也无一例外地呈现现实中印度的变化。


《摔跤吧!爸爸》海报。

值得一提的是,在《摔跤吧!爸爸》这部影片中,印度歌舞比重再次大幅减少。观众印象中载歌载舞的印度电影正在以印度的方式做出改变。

泰国电影只有“鬼片”吗?

在东南亚国家中,泰国电影似乎在中国观众的心目中有一个固定的位置——“鬼片”。

从电影史角度来看,泰国恐怖电影可以追溯至上世纪三十年代。最初的泰国恐怖片带有明显的模仿特征。此后这种恐怖片迅速与泰国本土文化融合,出现了诸多改编自泰国民间神鬼传说的影片。

世纪之交,泰国“鬼片”逐渐形成了风格独特的“泰式恐怖片”。在不少相关影片中,观众都会发现,佛教观念、学说等元素渗透在影片当中,体现出鲜明的泰国特征。

此外,一部分“鬼片”在恐怖的外表下,也着力于制造喜剧效果,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喜剧恐怖片”


《初恋这件小事》海报。

同时,泰国电影中也有“小清新”风格的爱情电影。其中最被中国观众熟悉的大概是《初恋这件小事》,该片当年也曾掀起一股“泰式青春片热潮”。

虽然影片从选题到情节都显得简单,甚至有些平淡,但电影也把握大量细腻的细节,呈现出一种浪漫、唯美的观感。

儿童视角电影下的中亚、西亚

在中亚、西亚,以儿童、家庭为题材的影片常常引起关注。

其中,伊朗电影给中国观众的印象往往是返璞归真。这些影片也确实以清新质朴、恬淡、温暖又充满哲理的影像风格,呈现友谊、宽容、爱、和睦相处等主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不少中国观众了解的伊朗电影都聚焦儿童题材。


《小鞋子》海报。

1997年上映的《小鞋子》讲述了一个家境贫寒的男孩为了一双鞋子而参加长跑比赛的故事。影片虽情节简单,但从儿童的角度窥探、审视成人的世界,同样具有感染力。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正在上映的黎巴嫩电影《何以为家》在中国广受好评。

《何以为家》海报。

影片同样聚焦儿童,以更具冲突性的情节呈现当地的社会现实。


《一次别离》海报。

2011年上映的伊朗电影《一次别离》则聚焦家庭。整部影片虽然只是叙述了一个面临婚姻危机的家庭的经历,但故事充满戏剧性,剧情也多次反转。

而这种贴近普通人生活的影片,也折射出当代社会的一个侧面。

你最喜欢哪部中国电影?


《战狼2》海报。

至于中国电影,2018年中国电影票房突破600亿大关,《战狼2》票房更是达到56.85亿元人民币,登上中国影史票房首位;今年,《流浪地球》内地总票房也超过46亿元人民币。


《流浪地球》海报。

百花齐放的影片类型更是满足了观众多元化的观影需求。


《我不是药神》海报。

国内既有像《我不是药神》这类现实题材的佳作,也有《霸王别姬》、《红高粱》等斩获国际大奖、又具有鲜明中国印记的国产影片;动画电影也从原先颇具特色的水墨动画,到如今带上 “国风”……

塔可夫斯基在《雕刻时光》中,将电影称为“留取时间印象的方法”。对于一个地区、一个民族、一种文明来说,电影应该也必然会通过“雕刻时光”的方式呈现其文化内涵。

这里的每一部电影都是光影故事中的亚洲文明。

原标题:光影中的亚洲:看懂了这些电影,你就读懂了亚洲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