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日报消息,难降解的塑料垃圾已成为世界公认的治理难题。
中国的“限塑令”已经走过11个年头,禁止进口包括废塑料等多种固体废物的“洋垃圾”禁令实行也早已超过一年。如今,随身携带环保袋的人越来越多,商品过度包装越来越少。然而,白色垃圾真的离人们远去了吗?
《法制日报》记者近日调查发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饮品塑料杯、塑料吸管、吸管包装袋、饮品塑料托盘、杯口封装直饮盖等塑料垃圾仍然无处不在。
冷饮广受青睐
催生大量垃圾
5月底,北京气温逼近35度。炎热让人们渴望更加凉爽的东西——冷饮。夏季正是饮品店的销售高峰,商场里销售员托着试饮热情推介,街道两侧“买一杯送一杯”“第二杯半价”的吆喝此起彼伏。
谈及塑料垃圾,多数人会想到塑料袋、包装袋和快递包裹,绝少有人将奶茶同白色污染联系起来。但记者调查发现,饮品店每天产生了巨量的塑料垃圾。
4月22日,连锁咖啡巨头星巴克宣布要在今年内停供中国境内门店的塑料吸管,并已开始在上海、深圳等地千余家门店试点。
但5月23日记者走访朝阳大悦城两家以及通州区万达商场一家星巴克门店后发现,塑料吸管依然摆在柜台前,供需要的顾客自取。
虽然星巴克也提供直饮盖,但大部分顾客还是会取用吸管,店员打包时也会将吸管一起打包。
奶茶对吸管是依赖的,一些奶茶品类加入珍珠、果肉、坚果,为配合不同奶茶种类,一些店家甚至准备了多种吸管。记者走访发现,在朝阳大悦城20家饮品店和万达广场北京通州店内20家饮品店内,全部提供塑料吸管,并且不限制顾客多取用几支。而吸管的包装袋也多选用塑料包装,仅少数几家连锁饮品店使用纸质包装。
对一些出品量大的饮品店来说,除了堂食以外,还有大量的外带订单,而外带容易出现泼洒。在上述商家中,多数采用固定托盘加封口胶带,虽然除一家饮品店使用塑料托盘外,其余提供托盘的商家均选择纸质托盘,但为了封口而消耗的塑料胶带数量仍然可观。
一位饮品店服务生告诉记者:“店里的胶带只是用来做杯口封装,但一些代购对店家的密封并不放心。这些人有时会向我们借用胶带,把奶茶严严实实地缠裹起来。”
服务生向记者示意购买奶茶的长队,“外卖只接近距离的单子,很多离得远的顾客会找代购”。记者注意到,这家饮品店仅使用杯盖密封,由于路程较长,为防止泼洒,饮品代购会尽可能用胶带将杯盖固定住,并堵住所有可能的缝隙,商家则默许了这一行为。
“一卷胶带很快就用完了。”服务生说。
包装多用塑料
喝完随手丢弃
饮品店消耗最多的塑料品是盛放奶茶的饮品杯。
夏季到来,冷饮的销量直线上升,一些商家利用塑料杯透明的特性,制作出渐变色的奶盖茶、油画一般的脏脏茶和斑斓的水果茶。在网红奶茶喜茶朝阳大悦城门店,在记者观察的15分钟里出产了近50杯奶茶,全部使用塑料杯。
其余店家大多如此,虽然大部分店家也预备了纸杯,但仅在制作热饮时使用。但如今,购买热饮的顾客很少。以脏脏茶闻名的某网红饮品店干脆舍弃了纸杯,店内饮品全部使用塑料杯封装。在记者走访的40家饮品店中,仅一家打造质感的饮品店内全部使用纸杯。
与此同时,杯口封装的直饮盖同样存在问题。由于设计精巧,还需具备密封功能,记者观察到的直饮盖全部为塑料制品。
记者发现,大部分饮品店使用的塑料杯以及杯盖明确标识为食品等级的PP5号塑料,但仍有少部分店家使用的塑料杯和塑料封盖质地软而薄,没有任何标识。
而一些商家使用热膜封口机封装饮品,但用于封口的塑料膜仅印刷了店家品牌名,记者未观察到有相关的质量等级标识。凑近经过热膜封口的塑料杯边缘,能闻到塑料制品加热散发的特殊味道。
在一些电商平台,记者发现PP5号材质的塑料杯已经成为主流产品,这类产品采用注塑工艺,一个500ML容量塑料杯的批发价不到0.3元,如果搭配上配套的杯盖和塑料密封塞,一套价格约在0.4元。在一家电商店,记者发现塑料包装的吸管售价每百支3元,而纸包装的吸管每百支4元。店家称,如果购物满200元,不仅能够减免10元,还能够免费赠送吸管。
比较环保的纸杯每个要价近0.5元,尽管打出“健康、环保”的旗号,但上述电商也坦言,这些杯子内侧有塑料淋膜工艺,并不能在环境中完全降解,“应该说是半降解”。
这些塑料饮品杯,消费者会怎么处理呢?
在知乎平台上,有这样一个问题:你在街头买了一杯包装很精致的奶茶,喝完以后奶茶杯怎么处理?绝大多数网友称“直接扔掉”。
环保意识薄弱
转型收效甚微
面对越来越严重的塑料污染,一些饮品店已经作出转型,尝试使用非塑料品,但店员对塑料垃圾问题并不敏感。
虽然星巴克推出了自带杯优惠的制度,但记者在调查的3家门店内,均未发现有相关优惠标识,在顾客购买饮品时,店员也不会对这项优惠作出任何说明。
5月23日中午,星巴克店内挤满了闲聊的顾客,几乎人人手上都捧着冷饮。在记者询问堂食能否选择陶瓷马克杯时,朝阳大悦城星巴克门店的服务员称,店内没有马克杯;而通州万达门店的店员在向主管确认后,才答应使用陶瓷杯。
在另一家定位相似的Costa咖啡店,店内虽然准备了大量堂食使用的陶瓷咖啡杯,但在记者观察的半个小时内,坐在店内的顾客没有一位使用陶瓷杯。在记者点单时,店员也直接默认使用塑料杯。
在朝阳大悦城某网红饮品店,店家安排一名服务生守在用餐区,及时清理桌面垃圾。虽然这家饮品店使用的塑料杯上明确标示了“可回收垃圾”字样,不大的门店内竖立着3个垃圾桶,但服务员在收拾垃圾时,并未将塑料垃圾与生活垃圾分隔开,反而一股脑倒进一个垃圾桶,可回收与不可回收的垃圾完全混合在一起。
在另一家主打鲜榨果汁的饮品店中,记者发现点单台上放置了数个回收桶,统一回收顾客取下吸管的塑料包装。然而,这些回收桶形同虚设:一个成为垃圾桶,胡乱丢着纸巾和包装袋;另一些则成为新吸管的收纳桶。
在调查中,记者也向一些饮品店的店员要求使用纸杯,但几乎均被拒绝,理由类似,即“仅供热饮使用”。
除了必须使用的塑料制品以外,饮品店产生的大量塑料袋也值得注意。
虽然一些店家提供纸袋供外带,但仅打包一杯饮品时,多数商家只提供塑料袋。一家靠近电影院的饮品店,店员不会询问顾客是否打包,而是将饮品直接装在塑料袋中交给顾客。
北京市民康星常点饮品外卖,积攒了许多外卖纸袋,“纸袋留着还有用,塑料袋我一般不留,因为开口小,装不了什么东西”。
每次和朋友一起叫饮品外卖时,康星都会收拾出一大包垃圾,“基本都是塑料包装。吸管、杯子、包装袋、封口,喝完了直接塞回打包的塑料袋。很难找到把这些东西再次利用的地方,喝过就扔了,真正的一次性”。
塑料垃圾泛滥
威胁人类健康
目前在全球,仅以塑料吸管为例,其消耗量惊人,美国每天丢弃约5亿根塑料吸管,接起来的总长度可绕地球两圈半。
“吸管多用于餐饮行业,主要是由聚丙烯材料制成,这一材料具有耐热的优点,能耐130℃高温,是可以放进微波炉的塑料,所以可以用来喝热饮。”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副教授黄瑛说,聚丙烯的化学稳定性很好,除能被浓硫酸、浓硝酸侵蚀外,对其他各种化学试剂都比较稳定,故而吸管极难自然降解。
统计显示,包括塑料吸管在内,全球每年有800多万吨塑料垃圾进入海洋,对海洋生物、渔业、旅游业造成严重影响,造成经济损失达80亿美元。塑料垃圾每年导致上百万只海鸟、10万头海洋哺乳动物和难以计数的鱼类死亡。
有研究显示,如果对现状置之不理,到2050年,海洋中的塑料垃圾重量将超过鱼类总重量。
塑料垃圾不仅危害海洋生物,也可能会威胁人类健康。塑料垃圾在海洋中会逐步破碎,形成大量直径小于5毫米的微塑料颗粒。微塑料颗粒本身含有的有毒有害物质以及在水中吸附的有毒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累积,最终可能进入人体。
英国普利茅斯海洋研究所分子生物学家彭尼·林德克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限塑令”会帮助消费者改变使用塑料吸管的习惯,消费者很快就能适应替代品。如果越来越多的企业推广纸质吸管等替代品,替代成本就有可能下降,成本因素也就不会让商家在遵守“限塑令”时感到为难。
2018年起,中国全面禁止废塑料等24类固体废物入境。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埃里克·索尔海姆认为,中国打击塑料“洋垃圾”进口,对于富裕国家来说是个信号,它们应该加强回收,减少塑料吸管等非必要产品。
分析人士认为,应推动普通消费者尽量减少使用塑料吸管等一次性塑料制品。
在2018年世界环境日,索尔海姆发文呼吁消费者拒绝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购买可循环利用的商品,在生活中养成合理消费习惯。消费者不能仅仅扮演参与者的角色,也应该成为推动供货商和零售商行为变化的驱动因素。
对此,不少受访的业内人士认为,相关部门、行业协会等应该加大对限塑令的宣传。目前,外卖行业、餐饮行业普遍使用的一次性塑料制品,严重增加了环境负担。因此,政府、协会要引导企业和消费者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的生产和消费。对于企业来说,应顺应绿色环保的潮流和共识,尽可能生产易于降解的一次性制品,或易于回收的一次性制品。
原标题:饮品店那些被忽略的白色垃圾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