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90后小哥本·赞克(Ben Zank),是社交网络时代的摄影红人,很多人用他的作品做头像,却根本不知道他是谁。
用Ben的照片做社交网络头像自从18岁在祖母家里发现一台老相机,小哥便开始每天坚持自拍,作品脑洞超大,从不露脸。
本尽情在大自然中脱光衣服,拗出不可思议的动作,却一点也不色情,而是表达孤独。
他也经常把自己打扮成西装革履的男人,躲进水泥地、水管、树丛、沙漠,又或表演摔倒、悬浮、放火、扔烟雾弹,用身体打破常规、发泄压抑。今年10月,网红小哥将第一次来中国,他非常期待在本次旅行中自拍,“希望成长于网络时代的青年,包括中国新一代年轻人,在社交网络能更真实地表达自我,不一定要靠脸。”
撰文 | 王微辣
摄影师本·赞克是个90后“怪异”少年。他喜欢独自在空无一人的旷野、沙漠、城市废墟里,摆出极不舒适的姿势,拍自拍。大学毕业前后有一年半的时间,他每天坚持如此,再把自拍照发到社交媒体上,涨粉无数。9月下旬,本·赞克的作品将在“2019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PHOTOFAIRS)”展出。我们和生活在纽约的本,进行了一次视频采访。
大学时期的本·赞克
365天,坚持只做同一件事
本出生、成长于纽约布朗克斯区。18岁,他在祖母房子的阁楼里发现一台宾得胶片相机,从此开始摄影之路。
“我大学申请了摄影系,结果被拒,只能学新闻。比起念书,整个大学时代,我花更多的时间在树林里拍摄。”
因为拍摄,他曾在学校图书馆意外引发火警,差点被拘留。还有一次他在树林里拍得太兴奋,不慎把相机掉进沼泽,只能靠在Facebook上发帖搞众筹,才有钱买新相机,继续创作。
本的“365计划”,第156张
大三,他在图像分享网站Flickr上关注了一批年轻摄影师,他们发起了一项“挑战”——连续365天,每天坚持发一张照片。
“这个‘365计划’让我很受触动,而且参加的人都涨了好多粉。坦白说,一开始是抱着涨粉的目的才做的。”
为了完成“365计划”,本在冬天裸泳自拍,曾在冰湖下差点出不来
本花了一年半,才真正完成“365计划”。当他连续进行到第170天、拍下170张照片后,罢工了整整两周。
“当时摄影已经成为我每天唯一做的一件事了。即便是在休息的那两周,我也很焦虑:此刻我应该出门去拍照。”
本的“365计划”,第365张“无数次想放弃。要不放弃,要不就以自己精神状态比较好的节奏接着做。” 最后本还是坚持下来,也慢慢摸索出自己的超现实主义风格。
不露脸的自拍
最早,本几乎什么都拍,肖像、风景,“还对街拍特别感兴趣”。
“街拍其实挺可怕的。我有一次在纽约时代广场拍一个路人,他发现我在拍他,就来跟踪我、抓住我,并命令我一定要删除照片。这件事让我对拍别人产生心理阴影。”
他开始逃出繁华的都市,背上相机、三脚架、定时遥控器,寻找开阔的大自然。最方便的拍摄对象,就是他自己:在泥地里打滚,放烟、点火,在雪地里脱衣,玩得很high,无人打扰。
《西装》系列,拍摄对象都是本自己
在本的“365计划”里,90%的作品都是自拍。和大多数年轻人自拍的理由一样,本也承认:“一开始,我总想在照片里展示自己的脸,让自己看上去很帅。”
转折点是他的《西装》系列:一群穿西装、戴帽子的男人,背朝镜头或面目不清。一组黑白照,一种沉默而严肃的氛围。
两个西装革履、戴礼帽的男人在过马路,他们前后抬着一把大锯子。
三个男人躺在一片蕨类植物丛中,双脚从地上举起来。“这张照片在我祖父母的后院里拍摄,那是一片马克·吐温曾经生活的土地。”
雷内·玛格丽特油画《戴黑帽的男人》1964年
罗德尼·史密斯的摄影,1995年摄于纽约
当时,本深受美国摄影师罗德尼·史密斯(Rodney Smith)和比利时艺术家雷内·玛格丽特(Rene Magritte)1950年代复古风格的影响,想拍一组“超越时空”、能被人们长久记住的作品。
“我有点厌倦拍脸了。如果不去拍一张开心的脸、难过的脸,还能通过影像传递情绪,会是更有力量的作品。”
这是他第一次不靠脸,纯粹用视觉美感来表现人物性格,也正是《西装》系列,让他一炮而红。
毫不色情、雕塑般的人体
裸体在大自然里的作品,对于本来说,都是自然而然、一时兴起。“裸体不是预设好的,只有在安全的环境中,我才会考虑这么做。”
令他印象最深的一次拍摄,发生在新西兰的黑沙丘(Black Dune)上。他和好朋友一起脱光衣服,不停地表演空翻。“当时的情景有点搞笑,像是两个人在犯傻,但照片效果出人意料。”
《分界线》系列
他还拍过一组《分界线》系列,把人体置于一个自然的分界点上:雪地和土地之间、城市和自然之间、建筑和天空之间、岩石的夹缝中。
他拍下扭曲、伸展、跳跃的身体,出乎意料,“把身体去性别化,不贩卖性,与性联想无关。”
“人体很美,还可以做出很多你无法想象的动作。我拍裸体时,更注重身体的结构,怎么样去让人体具有雕塑感”。
当他把身体摄影发在社交媒体,也曾遭遇被禁,不得不进行PS处理,才得以发表。“也许是出于对不同人群的保护,但我还是觉得现在社交媒体对裸体的审查有点矫枉过正。”
揭秘超现实摄影
本的作品,看起来总是充满孤独、渴望逃离的情绪。然而比起作品的意义、观众的解读,他更在乎在这些场景是否在情理之中、预料之外,能给人带来新奇的视觉冲击力。
为了拍下这些照片,他超级拼命,甚至常常在危险中进行创作。
“我都不知道,是否应该称自己为超现实主义者。我更多是把人和环境的奇怪互动捕捉下来。”
黄色
黄胶带,是本的第一个“超现实主义元素”,反复出现在作品里。他把分隔道路的路标,用黄胶带实体化。当他躺在地上、坐在台阶上,黄线竟从他的头上越过。
身为摄影师,本却是一个红绿色盲。“说出来别人都不信,我喜欢黄色,因为它是我唯一能清晰辨别的颜色。”
捉迷藏
这些上班族,有的躲进下水道,有的一头扎进坚硬的水泥地,有的人头消失挂在树上。他们看上去好像被城市生活压垮。
本喜欢用视觉玩“捉迷藏”游戏,“尤其是和城市中衰败的景象互动,倒塌的房子留下的废墟、碎石、金属线,路上突然出现一个洞。”
无处可去
《无处可去》在一个十字路口,记录下行色匆匆的行人。
“我搬去新西兰住了一年,当时我感到孤独、沮丧。在奥克兰,有一个十字路口,在任何一天、任何时段,人们都在去往不同方向,非常繁忙。《无处可去》这个名字,也代表了我当时的心境。”
本找了一个俯视这个路口的商场,在光照条件相似的情况下,多次蹲点拍摄,拍摄超过1500张照片。最后选出最恰当表达他心经的六张照片,组成这个系列。
消失的重力
比起放火、扔烟雾弹,在本看来,表演倾斜、漂浮、抵抗重力,难度系数更高。
他一个人身兼摄影师、模特、视觉总监三个角色,往返于场景和相机监视器之间;还要不断跳跃、摔倒,并且“需要非常小心,才不至于把脖子弄断。”
不露痕迹的PS
本自己爆料:“我所有的图像都用PS做后期,最常做的就是换背景。比如先拍摄大自然背景、再拍人,把人脸PS成树叶,就像隐形了一样。小小的改变,会让作品大不同。”
最近,他还开始尝试“动态照片”:让人作为照片的主体,身边是被风吹动的树叶、水流,阵阵飘散的沙漠……
本会在Instagram页面发起与粉丝的问答互动
作为新生代摄影师,本觉得艺术手段、媒介没有高下之分。
他喜欢用社交媒体发作品,很多网友在他的作品下留言、点赞。 他也爱在社交媒体和网友互动,说话真诚、俏皮,像他的摄影风格一样,偶尔黑色幽默。
比如很多粉丝好奇人体对他摄影的意义? 他回答直接了当: “作为一个看小黄片的正常直男,不能否认,人体极大程度上是和性有关的,但我们也有权利,不过分强调身体与性的关联。”
当被问道: 你富有吗? 他回答: “我是时间的富翁,正确利用时间方面的穷光蛋。 ”
网友们也爱用他的照片当头像。他表示,“当然很开心(作品能被别人喜欢),为什么不呢?本·赞克的作品即将展出:2019 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PHOTOFAIRS | Shanghai)时间:2019年9月20日 – 22日地点:上海展览中心”
原标题:最高级的自拍:不露脸,用身体表达孤独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