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正文
房产销售称售楼部有人脸识别“很正常”事关佣金,律师:违法了
11-24 09:19:43 来源:成都商报-红星新闻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消息,近日,一则“头盔哥买房”的视频在网络上引起关注,这是“头盔哥”为了规避人脸识别系统而使出的“奇招”。

售楼处确有安装人脸识别系统吗?使用的目的是什么?

11月23日,某房产中介公司工作人员告诉红星资本局记者,售楼部有人脸识别是很正常的,通过此系统可以辨别自然到访客户与渠道客户。依托技术的进步,即使戴了口罩,依然能通过人眼虹膜进行识别。

对此,有律师表示,售楼处安装人脸识别系统对客户进行无感拍摄,此举涉嫌侵权。

戴着头盔去看房 售楼处设人脸识别系统

在“头盔哥买房”的视频中,客户戴着全罩式头盔前往某售楼部看房,视频上方有字幕提示道:为保护个人信息,戴着头盔去看房。

红星资本局记者搜索发现,这位“头盔哥”并非个例。多人同行去看房,每个人也都戴着头盔,将五官遮挡的严严实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防止进售楼部被人脸识别瞳孔识别。”拍摄视频的网友解释道。

“售楼部有人脸识别是很正常的,”某房产中介公司工作人员告诉红星资本局记者,“人脸识别是为了记录客户到访次数,开发商更想要自然到访客户。”据介绍,房产销售一般有两个渠道:一是售楼处的销售,这种主要接待的是自然到访客户,客户自己去售楼处的,就会有专门的销售人员跟进;二是中介渠道销售。中介带人看房成交后,会得到一笔佣金,这笔佣金会比售楼处销售人员得到的提成高。

该工作人员表示,通常楼盘开发商会选择自销一部分,剩下的房子交给中介渠道。渠道方面走量,所以会有一个价格上的优惠。对于开发商而言,毫无疑问更想要自然到访客户,因为不用给他们这方面的优惠。其次,如果是通过渠道销售,开发商还要付给中介一笔佣金费用。

而争取自然到访客户的方式,就是通过人脸识别系统来辨别客户的首次到访情况。

红星资本局记者以购房者身份咨询了另一房产公司中介,表示自己此前已去过售楼部,中介敏锐地问道:“有戴口罩吗?他们那边是有人脸识别的。”

她解释道,许多楼盘售楼处为了防止自己的客户被中介“截掉”,都设置了人脸识别系统。如果已经去过售楼部,可能会被登记为自然到访客户而享受不了中介渠道的折扣。

记者发现,此前有知乎网友发帖称,老公陪朋友去看房没有留下任何信息,后来自己要买房,经过渠道销售谈好了返点等购房事宜,付完首付要求返点时却被告知,人脸识别锁定的是当初陪朋友去看房时的销售,并非这位渠道销售。

知乎网友爆料

戴口罩也不行,人脸识别升级为人眼虹膜识别

在“头盔哥买房”的视频下方,不少网友评论,“一个口罩就能解决”、“头盔是不是太夸张了,戴口罩不行吗?”

戴口罩也许真的不行。

今年3月,优房软件在知乎发布了一篇文章——《“口罩”也封印不了优房算法人脸识别》,文章中称,由于还是疫情期间,到访售楼处的客户都戴着口罩,大大增加了人脸识别的难度。该公司算法工程师第一时间对现有模型表现进行量化分析,将人脸识别系统进一步升级为人眼虹膜识别。

其表示,在项目的实际使用中,利用渠道风控对佩戴口罩的客户进行识别,人脸识别效果有了明显提升。譬如江门骏景湾集团-领峰项目,近一个月都是戴着口罩来访的客户,但识别率仍然高达97.77%。

根据优房软件官网介绍,防飞单人脸识别系统主要针对“截客”,即渠道经纪人在售楼处门口拦截自然到访客户;以及“飞单”,置业顾问故意不将客户录入系统,把客户给外场经纪人重新推荐进来。并称,该系统可精准识客,数据上传云系统实现永久保存。

优房软件官网对人脸识别系统的介绍

明源地产研究院的一篇文章也曾指出,疫情发生后,云客算法工程师团队对现有模型的表现进行量化分析,并和国内顶尖的人工智能团队强强联手,解决口罩人脸识别难题。升级后的模型,大大提高了渠道风控戴口罩人脸图片的建模成功率,逼近了常规不戴口罩水平。

人脸识别系统无感抓拍 律师:涉嫌侵权

根据优房软件公司的相关介绍,人脸识别系统是基于AI技术并结合售楼系统,通过在销售现场安装摄像头,无感抓拍客户人脸头像存储到人脸库中。这意味着,许多前往售楼处看房的客户,他们的人脸信息在不知不觉中就被收集了。

如今,人脸识别进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使用人脸进行移动支付,通过人脸识别通过门禁,还有部分软件通过人脸验证信息。而人脸、指纹、虹膜在内的生物特征,具有唯一性。一旦人脸信息被泄露,可能造成难以预料的安全隐患。

泰和泰律师事务所刘秀律师表示,楼盘售楼处安装人脸识别系统,对客户进行无感拍摄涉嫌侵权。根据即将实施的《民法典》中的相关规定,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公开收集、使用规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被收集者同意。

今年10月1日起实施的新版《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也要求,在收集人脸、指纹等个人生物识别信息前,应单独向个人信息主体告知收集、使用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以及存储时间等规则,并征得个人信息主体的明示同意。这表明,收集个人信息必须要满足“单独告知”及“取得明示同意”的双重要求。

“普通人如果发现有单位或个人使用人脸识别设备且自己不愿意被识别的,可以主动与对方沟通,要求其删除与自己相关的个人信息数据。必要时可以通过诉讼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刘秀律师建议道。

原标题:房产销售:售楼部有人脸识别很正常,事关佣金 律师:违法了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