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正文
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刘小样
05-26 22:09:46 来源:澎湃新闻

人是很矛盾的生物,千百年来多少伟大的哲学家都没能说清楚。有时候,心中满怀理想,恨不得立马仗剑走天涯;有时候,又觉得应该知足常乐,珍惜眼前拥有的一切就好。大多数人,就是在这样的纠结中度过每一天。

但人之为人,最可贵的一点还是“超越性”。说白了,人生在世,还是要有点追求的,否则,和咸鱼还有什么两样呢?理想主义者值得尊敬的理由,就在这里。

20年前,一位农村妇女刘小样给央视《半边天》栏目写信,震撼了节目组的每个人。她有什么特别之处呢?“人人都认为农民,特别是女人不需要有思想,她就做饭,她就洗衣服,她就看孩子,她就做家务,她就干地里活。”但是,她不接受。

20年后,人们又找到了她。她曾经像娜拉一样“出走”,但最终还是回归普通的农村生活。绕了一圈回到远点,好像什么都没变,但其实又变了很多。比如,她对世界、对人生的看法。

农村+妇女的组合,很容易让人联想起韩仕梅,那位农妇诗人。如果再往前推,还有余秀华。我们还能想起安娜·卡列尼娜、包法利夫人、达洛维夫人……总有一些人,渴望着心的自由,与传统的束缚、环境的要求时刻进行着斗争。

正因为如此,不必给她们贴上“女性”或者“农村”的标签。这样做,只会把刘小样的生命意义狭隘化、简单化。是坚持抗争还是屈服妥协?其实,面对这个问题的,又何止是她们呢?

在舆论场中,人们对刘小样的评价并不一致。有人赞扬她的所作所为是生命的觉醒,是对另一种生活路径的探索和憧憬;有人说她是眼高手低、不懂珍惜;还有人为她最后的妥协感到惋惜、哀伤。

每一种观察视角都有道理,可是生活毕竟不同于数学公式,不可能沿着一条直线前行。要月亮还是要六便士,没有绝对的对错,但是苏格拉底说过,未经反省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明白自己要的是什么,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这样的生活才是有意义的。

刘小样不需要追捧,更不需要被同情。或许,我们更应该庆幸她有一个包容她、爱护她的丈夫。她说她自己的生命是个“悲壮”的东西。悲壮,是因为她努力过了,实践过了。光是这一点,就足以赢得所有人的尊重。

很多人都说,看完了刘小样的人生故事,心中有一种难解的惆怅。这种感觉好像很难用语言来表达,但其实,电影《立春》里的王春玲讲得特别形象:“每年的春天一来,我的心里总是蠢蠢欲动,觉得会有什么事要发生;但是春天过去了,什么都没发生,就觉得好像错过了什么似的”。

如果在每天繁忙的工作、生活中,你有时候也会不自觉地望向窗外,感到内心的“蠢蠢欲动”,那么这就说明,你的心里也住着一个刘小样。

原标题:夜读|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刘小样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

举报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