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南风窗微信公号消息,8月15日上海浦东机场,赴美值机柜台前,蛇形排起了千米长队。美国高校开学在即,一批留学生飞往当地,准备新启或继续学业。
(图源:看看新闻)
如果不是中途的意外,8月18日,黄钺也该抵达美国芝加哥,随后奔赴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但他原计划的赴美留学之旅却因签证被撤销,无法成行。
签证遭拒,黄钺不是孤例。7月,超500名留学生联名致信中国驻美大使馆,反映他们赴美留学签证申请被美方拒绝。2020年6-9月,美国国务院撤销了1000多名中国留学研究生和科研人员的签证。
中国赴美留学生签证被拒相关微博热搜
如此集中的签证“卡脖子”问题,源于一项总统令。
2020年6月,特朗普签署生效了“10043号总统令”,以威胁美国经济活力和人民安全保障为由,通过限制签证,暂停特定院校的中国学生和研究人员入境美国。2021年1月,拜登入主白宫后,这一总统令至今尚未撤销,被视为美国政府对中国系统性打压的缩影。
因新冠疫情,从2020年3月20日起,美国驻华大使馆中止了所有常规签证服务,直到今年5月4日才重新开放部分签证预约,在这之后,被拒签的中国留学生、学者集中出现。
拿到美国大学录取通知书的留学生,为何却被签证拒之门外?纯粹的留学计划为何受到如此大的阻力?
面对不合理的拒签,面对欺辱和打压,中国留学生们决定不再容忍美方对他们的不公待遇,他们寻找法律途径,将对美国政府提起集体诉讼。
01
千张白色拒签单
2020年9月,美国驻华大使馆仍未开放常规签证申请,为了前往美国密歇根一所大学继续博士学业,26岁的吕博思不得已飞往柬埔寨申请美国签证。
“你是否接受了政府资助?”面签时,签证官拿着她的材料问道,她如实回答:“得到了留学基金委(CSC)的生活费资助。”
对方追问:“你跟军队有什么关系?”这一提问让她摸不着头脑。“我肯定说没有关系,我这么大,连个军人都不认识。”吕博思对南风窗复述道:“我的专业跟军事差了十万八千里,我的专业是临床药学。”
签证官没有多说,给了吕博思一张黄色回执单,告知她要走Check(行政审查流程),让她回去等消息。
中国公民在美国驻华大使馆排队等候申请签证
另一边,想要结束网课、赴美留学的韩益在上海领事馆面签时,是在今年7月,面试他的是一位白人男面签官,看起来很友好,排在他前面几位的申请人都快速过关。
但轮到他时,面签官看着他的材料,得知他本科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读的专业是机械工程,面试官沉默了,开始对着电脑密集敲击键盘。
时间持续了近10分钟,韩益紧张了起来。
结束面签第二天,吕博思收到了Check之后的结果:拒签。这让她很意外,不只是因为被拒签,更因为结果来得太快了。
拒签单(受访者供图)
按她过去的经验,审查最快也要一周时间,她曾经等过1个月,“这也已经算快的了。”但一天之内就给出Check结果,这是第一次,她对审查产生了怀疑。“真正的审查,一天看不出什么。”这更像是基于某种标签的粗暴排除。
通知邮件中对“拒签理由”的说明,提及了美国移民法一项条文——212(f),旨在限制对美国国家利益有害的非移民入境,但吕博思不明白的是,她究竟如何有害,没有具体解释。今年3月,她在北京申请加急签证,再次被拒。
在沉默中等待终于结束,面签官给了韩益一张白色的拒签回执单,并告诉他:我不能给你签字。“I know it.(我就知道)”韩益回答。他询问是否因为它的本科学校和专业,对方没有明确答复。
在这之前,韩益已经听说有同学因此被拒签,但仍抱着“没准自己是例外”的想法来试试,但没能成功。
和韩益相比,黄钺曾有机会实地踏进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校门。
6月中旬,他在北京面签,尽管也听说有同校学生签证被拒,还是来试试。面签官对他“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术背景没有异议,一系列常规问题过后,对方给出了“听起来很好”的答复,他当场拿到了意味着“签证通过”的蓝色回执单,并在他的护照上加盖了印章。
之后,订机票、租房子、选新课,他为赴美留学做好了准备。
但一个月之后的7月23日,一个同学向黄钺诉苦,因为前一天接到通知:签证被撤销。黄钺一边安慰同学,心里却隐隐不安。果然,2个小时后,他也接到了“撤销签证”的通知,安慰同学的话,自己用上了。
“撤销签证”的通知(受访者供图)
10个月内,中国留学生、访问学者签证被拒、被撤销的遭遇发生了超过千起,学生尤其不理解,拿到美国大学录取通知书的他们,为何却被签证拒之门外?纯粹的留学计划为何受到如此大的阻力?
原先他们只是分散的个体,但因为相同的被拒遭遇、适用模糊且不合理的限制令、被损害的留学权益,逐渐从分散走向联结。
02
鸡蛋与高墙
签证第一次被拒之后,吕博思一开始以为是自己的回答出了疏漏,她在网络上寻找同伴,一开始只是抱团取暖,而后逐渐集结成了互助小组。
黄钺4月份进群时,群里还只有几十人,一个月不到,建起了四个群,成员超2千人。信息共享与交流中,他们才发现问题的真正源头——10043号总统令,也逐渐理清它针对的具体人群。
被拒签的留学生集中在国家工信部直属的七所高等院校,七子之外,北京邮电大学毕业生也是集中被拒签的对象,八所院校先后被美国政府列入制裁的实体清单。
一位很多年前上过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同学收到的10043拒签单显示,他因为自己曾经上过HIT而被拒签
这些院校中,专业背景属于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合称“STEM学科”的留学生,通常意义上的理工科留学生几乎无一幸免,北理机械专业毕业的韩益就是其中一员。“只有纯文科,比如历史艺术才有可能拿到签证。”南航商科出身、事后被撤销签证的黄钺说。
八所院校外,像吕博思一样得到留学基金委(下称:CSC)资助的留学签证申请人,也被集中拒绝入境。吕博思对此难以接受。
据CSC官方政策文件,其资助面向专业基础好、成绩优异、有科研能力的所有留学生,并没有针对诸如国防军事等特定专业,设立初衷是鼓励留学、培养人才,虽有要求得到资助的留学生按期回国后在国内工作至少两年,但这是鼓励人才学成之后优先回国就业的常规操作,且CSC并不单独资助中国留学生,外国来华留学生同样可以申请。
CSC官网表示,不仅中国留学生能够获得CSC奖学金,同样也为外国来华留学生提供CSC奖学金
同时,吕博思的留学计划是“授课制”而非实验研究,听完课通过考核、修完学分就可以毕业,她的专业角色更接近“医务工作者”。
即便吕博思向面签官提供了美国博士院校为她开出的支持信,以证明她确实急需前往美国完成学业实习,但都被面签官无视了。“不管怎么证明我跟军队没有关系,我是无害的,就是不行,他已经罔顾事实了,没有地方申诉,这是霸凌。”吕博思颇为不满。
03
温和抗争
以国家安全和主权之名,一纸限制令成了竖在这群留学生面前的高墙,但这群95后,没有把自己当成受害者,他们从一开始就在温和地抗争。
在一份反对10043总统令的倡议书里写道:名义上,这份总统令限制帮助实施军民融合计划(国家同高校、科研机构合作研究,这是国际社会通行做法)的实体,实际上,它扼杀的是大量无辜学生的求学之路。
一个呼吁停止10043号令的网站(10043.org)搭建了起来,互助小组创建起“学术无国界”的双微、推特账号同步信息,讲述他们遭遇的签证歧视,质疑10043的合理性,更新他们的行动进展,对外发声。
呼吁停止10043号令的网站页面
莫奇是“学术无国界”互助小组的志愿者,不同于其他被拒签的留学生,他还没有定下留学目的地,也没有被拒签的经历,但他关注到了这一群体困境,认为这或将影响他的留学计划,在事件初期就加入了互助小组,现在参与和负责对接联络。
留学生持续发声,终于在7月得到了积极回应。
当时,有央媒记者来联系采访,几天后,又有记者在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就此事提问,发言人赵立坚表态,希望重新审议有关中国留学生赴美留学签证申请,当天#500多名中国留学生赴美签证申请被拒#的话题登上微博热搜。
7月9日,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再次回应美方需要正视对中国留学生的无端打压
热搜一出,莫奇记得,4个聊天群很快沸腾起来,群友相互呼吁着去热搜底下留言、转发,他们亲眼看着话题从热搜榜后排冲到了榜首。
在美国学界,他们也在寻求支持。
志愿者们联系上了麻省理工大学研究生联合会、卡内基梅隆大学研究生大会,二者代表1.4万名研究生联名致信美国国务院、国土安全部机构审查小组:国际学生对我们的研究生态系统至关重要……强烈支持废除有害的移民行政命令,欢迎全球多元化人才。
他们还联系到了康奈尔大学国际事务副教务长温迪·沃尔福德,后者去信美国务卿布林肯,询问10043执行的具体标准并表示:“一个明确的标准可以防止不平衡和武断的解释……否则领事官员可能会以反复无常、不明确和过度的方式执行前任政府的指导。”
美国高等教育协会也为此声援,从“延误学生学术生涯和关键项目进展”的角度,联名向美国国务院东亚和太平洋事务局表示担忧。
遗憾的是,这些联名信发出后,并没有得到美国官方的回复。
唯一可能有实效的抗争是诉讼:起诉美国政府,这也集中了互助小组最多的心力。莫奇告诉南风窗,志愿者联系了超过30位律师,大约一二十位给了回复,他们一致做出了“案件难度很高”的评估。
网站首页的《发起反对美国10043号总统令行动倡议书》中提到:诉讼是最有效的武器
发邮件、电话连线、开视频会议,他们花时间了解每一位律师的诉讼思路。“有的律师觉得这个案子不适合他来办,或是他没有特别好的思路,有的经验不够丰富。”
互助小组最后选择了胜诉率高、名声好的移民官司律师Ira Kurzban,认可他的诉讼思路,与之沟通的态度也让他们觉得“值得信赖”。“他是自己带中文翻译来跟我们交流。”莫奇说。
美国宪法在国家安全上赋予总统相当大的权力,法院很难作出完全推翻10043号总统令的判决。但Ira表示,诉讼并非没有获胜的希望。除了通过诉讼扩大我们的影响力、让拜登政府意识到禁令的不合理之处,禁令本身的模糊不清、签证官员对禁令的简单理解和粗暴执行,留出了起诉的空间。Ira会选择美国对华友好的时机,或是对华友好的州,又或对华没有偏见的法官发起诉讼,以利于诉讼进展。
同时,按照美国法律,一旦美国政府或政府官员作为被告,被告会对案件向法院请求驳回起诉;互助小组成员若成原告,就有机会对此进行反驳。“最理想的结果是庭外和解,撤销10043号令,这样我们就可以不战而胜,不需要再花后面的钱。”莫奇说。
但启动诉讼进程需要至少35万美元诉讼费,个体难以负担,互助小组在GoFundMe发起筹款,因其可以保证筹款不经过志愿者保存或转交,筹集完成后,将由代理律师提款,更加规范。但眼下距离目标金额仍有差距。
“钱筹够了,律师才干活,着手起诉。”吕博思说。
互助小组在GoFundMe上发起的筹款
在美国政府的铁幕高墙面前,千名留学生显得渺小,但莫奇和其他志愿者却有这样的勇气和自信:“我们一定要去做,不要等别人来帮我们解决,我们要去发声,要被看到。”
“(诉讼)这是唯一掌握在我们手里的事,不管赢不赢都要去做……如果不发起诉讼,他们(美国政府)仍然只会淡化和回避。”吕博思说。
至少,他们的主动表态都进入了两国政府的视线。
04
暗柳中寻花明
网络发声中,被拒签的留学生常被问到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一定要去美国留学?
吕博思是为了更好的学术环境。她所学的临床药学专业在国内刚起步,师资水平不如美国高校成熟:“美国在学术方面是无可争议的NO.1。”向外取经是现实需要。
10043.org网站上的插图
但更现实的原因在于,若不去美国完成一年的毕业实习,吕博思很可能拿不到已经读了3年的博士学位,前功尽弃不说,未来就业也会面临尴尬:有博士水平却没有博士文凭,工作机会和待遇都受负面影响。以至于在国内跨洋上了一年网课的她,多次怀疑“如果将来被迫退学,上课还有什么意义?”只要10043号令还在,她的处境很难改变。
赴美留学,黄钺看重的是留学经历本身,专业学习是一方面,他只是想多延续一段校园时光,尤其是跨文化交流的经历:“本科浪费了很多时间,硕士留学是我给自己最后的机会。”
黄钺曾收到两封高校offer,之所以选择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是因为另一所学术上略胜一筹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但它的商学院校区是两栋写字楼,“这不是我憧憬的校园生活。”眼下,他不希望一年半的留学计划以从未踏进校园、全程靠上网课的形式草率收场。
10043.org网站上的拒签故事之一
总之,赴美留学是个人的发展选择和自我追求。
10043号令还没有松动的迹象,诉讼启动乃至最终结束之前,被拒签留学生面临着重新选择。
他们当中,有的已经“跳车”,重新申请到其他国家的留学,或是直接换offer转去香港的大学,要么一边上网课,另一边把重心放在实习上,又或者准备应聘就业,重新确定行进的轨道,这是他们没有更好选择之下的次优选。
已被拒签的留学生之外,像莫奇这样正在准备留学计划的学生对选择美国高校也更加谨慎,以免被卷入不确定、动态更新的拒签名单中。
这并非“多虑”,因为风起于青萍之末。早在2019年,南航的韩益就听留学中介说起,当时有北航计算机专业多名学生被拒签,他没有留心,留学时依然首选美国高校,一年之后,他也被卷入类似的风波。
存续生效的10043号令,其影响或将在未来进一步显现。据美国乔治城大学估计,因此被拒签的学生人数,每年在3000~5000之间,占美国STEM专业中国留学生的16%-27%。
在美国的大学,国际学生的比例中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为中国留学生
被拒签的留学生重新用脚投票,以诉讼抗争,他们的姿态和选择也引发美国对留学生流失问题的关注,代价是昂贵的。
福布斯新闻援引美国统计局分析,每年每1000 名博士被美国大学拒签,10年内大学产生的专利的预期价值估计为 2100 亿美元,10 年损失近10亿美元的学费。
从这一点来看,损害美国利益的不是中国留学生,而是制定了10043的美国政府自己。
(吕博思、黄钺、韩益、莫奇为化名)
原标题:千人留学遇阻,起诉美国政府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