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正文
教育部:不得以任何名义设置重点班 小学一二年级不进行纸笔考试
08-30 10:05:49 来源:央视新闻

教育部:

不得以任何名义设置重点班

央视新闻消息,今天(8月30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秋季学期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情况。目前,除个别地方暂缓开学外,全国绝大部分地区中小学、幼儿园将于9月1号安全正常开学。同时,今年秋季学期是中小学全面落实“双减”有关部署要求的第一个学期,教育部要求,要下大力气做强做优校内教育,切实做到教师应教尽教、学生学足学好。

会上通报,新学期开学后,义务教育学校要严格执行均衡编班的法律规定,不得以任何名义设置重点班,切实做到均衡配置师资。严格执行教学计划,不得随意增减课时、改变难度、调整进度,不得利用课后服务时间讲新课。严格执行作业管理规定,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作业。严格执行考试管理规定,不得违规组织考试,考试结果不排名、不公布并以适当方式告知家长和学生,不得按考试结果给学生调整分班、排座位、“贴标签”。

教育部:

小学一二年级不进行纸笔考试

教育部今天(8月30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秋季学期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情况。

为切实降低学生考试压力,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的通知》,提出了准确把握考试功能、大幅压减考试次数、合理运用考试结果、完善学习过程评价等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的考试主要发挥诊断学情教情、改进加强教学、评价教学质量等方面功能,除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外,其他考试不具有甄别选拔功能。

《通知》明确小学一二年级不进行纸笔考试,其他年级由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期末考试;初中年级从不同学科实际出发,可适当安排一次期中考试。要合理控制考试难度,严禁超课标超教学进度命题。要合理运用考试结果,学校期中期末考试实行等级评价。要统筹处理好考试、作业、日常评价、质量监测等方面的关系,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学习习惯与学习表现、学习能力与创新精神等方面的综合评价。

教育部:

“双减”督导列为“一号工程” 已收到8000多条相关举报

今天(8月30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秋季学期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情况。发布会上,教育部教育督导局的有关负责人介绍,中央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意见》明确要求,加强“双减”督导。目前“双减”督导已被列为2021年教育督导工作“一号工程”。

建立“双减”专项督导半月通报制度

《关于建立“双减”工作专项督导半月通报制度的通知》明确自2021年9月起,每两周对各省“双减”工作落实进度进行通报。通报内容包括作业时间达标学校比例、课后服务时间达标学校比例、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情况、违规培训广告查处情况和群众举报问题线索核查处置等8方面内容共计21项指标。各地从8月30日起,每月15日和30日前,报送半月报,第一期于本月30日前报送。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将在汇总分析各地数据的基础上,形成“双减”工作专项督导半月通报。《通知》还明确,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将开设“曝光台”,对该落实能落实而不落实的工作,或经多次通报仍整改不到位的典型问题,要直接在有关媒体和网络上曝光,并依规启动问责程序。

将“双减”工作纳入省级政府履职督导评价

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还印发专门通知,明确将省级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贯彻落实中央“双减”工作部署情况,作为督导评价的重点内容进行督查考评。在综合考虑各地自查、监测评估、信访举报、地域分布等因素基础上,拟于11月抽取7个省份开展实地督查。

设立“双减”问题专门举报平台 目前已收到举报8000多条

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在“微言教育”“中国教育督导”微信公众号开设举报专栏,受理群众对学生作业负担重、学校未依规开展课后服务和校外培训机构无证照培训、虚假宣传、超标超前培训、超期预收费、违规高收费、退费难等问题的实名举报。目前已收到8000多条举报。下一步,将分省归集有效举报问题线索,印发督办通知,按属地管理原则要求相关省份核查处理。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典型问题,将组织国家督学和有关专家进行实地核查,并向社会公布核查情况。

及时发布风险预警提示 公布违法违规典型案例

9月开学后,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将在梳理群众举报问题线索、半月通报和明察暗访发现问题的基础上,针对普通性、趋势性问题,及时发布风险预警提示,公布虚假宣传、无资质运营、卷钱跑路等机构名单和违法违规典型案例。

教育部:

可统筹安排教师实行“弹性上下班”

今天(8月30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秋季学期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情况。目前,除个别地方暂缓开学外,全国绝大部分地区中小学、幼儿园将于9月1日安全正常开学。教育部要求,要下大力气做强做优校内教育,切实做到教师应教尽教、学生学足学好。

可统筹安排教师实行“弹性上下班”

推进课后服务是支撑实现“双减”工作目标的重要举措。教育部要求,新学期要实现课后服务校校开展全覆盖、保障时间“5+2”、丰富内容上水平、吸引学生广参与。

学校课后服务既要为学有困难的学生答疑辅导、指导完成作业,又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体育、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拓展学生学习空间,努力满足学生不同学习需求,切实增强课后服务的吸引力和有效性。

要关心爱护教师,可统筹安排教师实行“弹性上下班”,对参加课后服务的教师给予相应补助。课后服务可以聘任退休教师、具备资质的社会专业人员或志愿者参与,并充分利用好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等社会资源。

各地各校要把学生参加课后服务的情况纳入义务教育学校质量评价体系。

用好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等提供的精品课程资源

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阵地,学校要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作为核心任务。各地各校要深入实施新课程新教材,积极引导师生用好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和中国教育电视台“空中课堂”提供的精品课程资源,广泛开展教师教学基本功和教学展示交流活动,精心做好教育部部署的“基础教育精品课”遴选推荐工作,激励广大教师深入研究课程教材,融合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方式,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教育部:

“五项管理”规定要求正在逐步落地 学生“睡不够”问题值得关注

教育部今天(8月30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秋季学期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情况。今年1至4月,教育部先后印发五个专门通知,对中小学生手机、睡眠、读物、作业、体质管理作出规定。6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组织16个督查组,对全国除有疫情的广东省外的30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五项管理”规定落实情况进行了实地督查。

此次督查共核查417所中小学校、241个校外培训机构,访谈校长、教师、家长、学生计2200余人,回收问卷45000余份。

从实地督查看,绝大多数省份“五项管理”规定要求正在逐步落地,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97%的学生表示学校对带手机入校园进行了管理

在手机管理方面:97%的学生表示学校对带手机入校园进行了管理。绝大多数地区和学校坚持疏堵结合,细化管理措施,基本做到了在校期间学生手机的有效管控。

在睡眠管理方面:一些地区通过制定睡眠管理计划、签订责任书等方式,形成家校共管合力,基本保证了学生睡眠时间。

读物管理方面:93%的学生表示学校建立了课外读物进校园遴选审核制度。多数地区能够落实课外读物管理规定,健全入校审核机制,基本堵住了问题读物入校通道。

在作业管理方面:学校和教师更重视作业质量,设计差异化作业,在“控量”的同时力求“增效”。

在体质管理方面:多数学校能够严格按规定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课程,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体质健康测试和抽测复核制度。

实地督查这些数据值得关注:

在督导中,也发现一些地方存在政府部署落实不到位、学校细化落实不到位和家校协同不到位的问题。

政府部署落实不到位,包括:

一些地方师生、家长对“五项管理”知晓率低,个别省份超过40%的学生和家长不了解“五项管理”规定要点

一些省份没有建立部门联动机制,还是教育部门在唱“独角戏”等。

学校细化落实不到位。问卷显示,67%的中小学生睡眠时间不达标,17%的中小学生书面作业总量超标。

手机管理不严密。一些学校申请使用手机制度不够规范,执行流于形式、把关不严。部分学校没有设立手机保管装置和明确手机管理责任人。

睡眠时间不达标。问卷显示,38%的中小学生就寝时间晚于规定要求,67%的中小学生睡眠时间不达标。

读物管理欠规范。一些学校图书、报刊杂志数量不足,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生均配备标准。少数学校存在教师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指定读物问题。

作业负担仍偏重。问卷显示,22%的小学一二年级学生反映有书面家庭作业,17%的中小学生书面作业总量超标。部分学校仍有教师用手机布置作业情况。部分教师未履行作业全批全改职责,老师部分批改、学生互批互改、学生自批自改、家长批改作业情况仍存在。

体质管理有漏洞。问卷显示,38%的学校未落实“每学期视力筛查不少于2次”要求,22%的中小学生反映体育与健康课程开设时数不达标。体育课时被挤占问题突出,初三、高三年级尤为严重。

各地普遍存在学校“一头热”现象

家校协同不到位方面,各地普遍存在学校“一头热”现象。家长虽认可“五项管理”政策初衷,但更担心孩子掉队、输在起跑线上,除学校作业外,不少家长还要额外给孩子布置作业,结果是“老师减负、家长增负”。

形成分省问题清单 视整改情况适时开展“回头看”

据介绍,下一步将对问题进行梳理,形成分省问题清单,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名义正式反馈各省,提出整改要求,视整改情况适时开展“回头看”。同时,组织中小学校责任督学定期开展督导。在省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中,将“五项管理”落实情况列为考评内容。

教育部:

严格禁止以各种名义变相组织考试

今天(8月30日),教育部出台《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考试的功能,突出强调主要发挥学情教情诊断、改进加强教学、评价教学质量等方面的功能。

《通知》提出要大幅压减考试次数,并区别不同年级做出明确规定。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介绍,关于压减考试次数的要求,文件提出,先在中央和各省市确定的“双减”试点地区来开展。

吕玉刚强调的,严格禁止以各种名义变相组织考试,这是作为教学工作纪律来要求的。在规范考试命题上,强调要合理控制考试的难度,不得超标、不得超教学进度。还没学就考,这是不行的,要以学定考。注重考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在考试结果的运用上,明确要求实行等级评价,并依据考试结果,精准分析学情教情,有针对性地帮扶学生不断改进课堂教学。

《通知》特别强调,不得按照考试结果给学生调整分班、排座位、“贴标签”,期中期末考试成绩不得与升学挂钩。《通知》要求,各省级教育部门要加强统筹,结合各地实际,制定义务教育考试管理的实施办法,切实把《通知》落实好。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

举报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