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珍档丨炸不死的重庆之蛙——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前世今生
09-20 07:50:26 来源:华龙鸣家

“我皇军飞机轰炸重庆,那里的青蛙全都炸死无声,为什么那个扰人心绪的中央电台还是叫个不停?”

1940年,东家一家报社在社评中感慨日机的轰炸能炸死小小的青蛙,竟然停止不了重庆的广播。不过,日本人却弄错了诅咒的对象,那个“炸不死的重庆之蛙”,并不是中央电台,而是呼号为“XGOY”的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而今这座有近80年历史电台仅存的遗迹——电力厂旧址,已修复完工对外开放。让我们走进最早向世界发出“Voice of China”的国际电台,探寻这座诞生于战火中的短波电台的前世今生。

初创南京,惨遭轰炸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前身是成立于南京的“南京短波广播电台”。在广播技术中,电磁波长直接影响传输距离,中波的传输距离仅有几千公里,而短波电台的传输距离可达几万公里。1927年4月,北伐胜利的国民政府迁至南京后,便在南京设立中央广播电台。由于中央广播电台为中波电台,射程局限在东亚地区,为加大国际宣传,着手建设国际短波电台。

blob.png

1936年年2月23日,中央广播电台自行装制的500瓦短波机在南京江东门发射台正式开播,定名为“南京短波广播电台”,呼号XG0X,频率9460千赫。每日从19时30分至21时40分,联播中央广播电台的《新闻》、《时评》、《英语报告》及音乐节目等,计两小时又10分钟。

同年2月16日,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与英商马可尼公司,签订购置35千瓦四波段短波广播发射机合同,其中包括360马力蒸气引擎发电机一部、200尺高铁塔两座、不定向天线4套、定向天线4套、架空传音电缆15公里及供给中国工程师5人在英国工厂监造机器及实习8个月的费用等,总计耗资6万英镑(约合当时99万银元)。

1937年8月,日本侵华日急。为防避日机轰炸,中央电台将500瓦短波机装设在南京东郊中山陵园灵谷寺附近,临时播音室设在新街口中央通讯社。8月24日夜,日机乘月夜轰炸南京东郊,设在那里的短波发射机被炸毁,青年工程师蒋德彰被弹片击中身亡。南京短波广播电台不得不中断广播。

西迁重庆,正式建台

因日本侵华战争战局日趋紧张,短波发射机又遭炸毁,短波电台决定改在重庆建台。1938年,中央短波广播电台筹备处正式成立,由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副处长吴道一任筹备处主任,冯简任筹备处副主任兼总工程师。冯简随即自南京到重庆进行勘察,选择台址。

1938年夏,经过实地勘察,选定重庆邻近磁器口的沙坪坝为发射台台址,临嘉陵江的土湾为发电机厂址,两处共占地200亩,歇子台为收音台台址,播音室设在重庆国府路2号上清寺。

民国28年2月6日,短波广播电台在重庆上清寺国府路2号正式播音。台名“中央短波广播电台”。短波台的蒸气发电厂和收音台于同年建成使用。中央短波广播电台建成后,由吴道一兼任台长,冯简任总工程师,钱凤章任副总工程师。全台工作实际上由冯简负责。同年6月1日,取消中央短波广播电台名称,与中央广播电台中波台合并,统称中央广播电台。

blob.png

短波广播电台的任务主要是对国际播音,而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当时无法提供各种外文的稿件和外国语言的播音员,故不得不依赖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国际宣传处。1940年1月15日,根据中央广播指导委员会决议,为便利国际宣传起见,将并人中央广播电台的短波电台,连同人员及经费,划出来交给中宣部国际宣传处直接管理,并派王慎铭任台长,同时改名为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台呼号改为XGOY,另加一个英文名称:VoiceofChina(中国之声),简称VOC。

1940年6月7日,中央宣传部国际宣传处奉令又将国际广播电台交由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管理,中广处派冯简任台长。传音科人员仍多由国际宣传处派来。

电波抗战,功秉卓著

抗战时期,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是中国政府对外宣传的重要工具。珍珠港事件后,远东盟国电台尽落入日本手中,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成为盟军在远东唯一可利用的短波电台。国外记者均利用这个电台转播、传真、发稿。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自建立起,便以“电波抗战”为主要任务,以广播抗战新闻为重心,有一时期每晚对南洋广播70分钟全部为新闻。在后期,国际广播电台新闻稿由播音员自己编写,每天各种语言及方言所播出的新闻及时事评述总计达l0小时,新闻来源主要是中央通讯社电讯稿及报纸。

blob.png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除设有英语、汉语普通语、泰语、缅甸语专门播音员外,其余外国语言节目多系各国驻华记者到电台自编自播。如当时的美国国家广播公司 (NNC)、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互通广播组织(MBC)、英国BBC等电台的记者,经过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国际宣传处的介绍,都可以在国际广播电台直接播出。此外,每晚还有对美国播出的英语记录新闻l至2小时,由美国旧金山收录转播。国际台的广播还被灌成唱片在全美各地电台播放。据称当时美国有120家报纸刊用国际台新闻。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另一个新闻来源是收听各国电台广播的重要新闻。例如1941年6月22日,国际广播电台最先收到德国对苏宣战消息,即赶播出去。1941年l2月8日凌晨2点05分,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国际广播电台于上午3时45分收到伦敦英国广播公司(BBC)广播后,即于上午4时15分在国语和英语广播中播出。《中央日报》根据国际台消息,于8日出版的报纸刊出大战爆发消息。其余各报均根据国际台消息赶印号外,一时轰动山城。从此,国际广播电台的国际宣传占有突出的地位,建立了“权威”。1945年8月10日,国际广播电台在重庆歇台子的收音站侦听获悉日本以降求和的决定,当即以最快方式播发了日本请降、抗战胜利的消息,并从10日晚反复播出,直至次日凌晨5时。

中国声音,名流荟萃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作为中国对世界发生“中国声音”唯一的窗口,在抗战时期担负起宣传中国抗战,介绍世界反法西斯动态的重要使命,各界名流政要均利用这一窗口频繁发声,向世界传达“中国声音”。

blob.png

1942年 6月1日蒋介石、宋美龄夫妇应美国陆军部之邀,利用国际广播电台为美国陆军纪念日作特别广播。蒋介石在这次广播中,介绍了中国抗战情况,呼吁美国加速以军备援华。同以往一样,宋美龄以英语译播,并随后以个人名义作简短讲话。为表示友好,这次还邀请在华美军人员参加广播。为转播这次演讲,美方安排国家广播公司于一次特别节目中向全美转播,收听者甚众。美国陆军部长马歇尔将军发来电报称 “此次贵台播送之特别节目,在美国转播结果十分良好,引起美国千百万听众之热烈兴趣及好感”。援华问题在美英等国舆论界得到了重视,许多友好人士为此积极活动。

1942年 12月7日,美国史迪威尔将军就太平洋战争一周年纪念日,在国际广播电台发表演讲。1943年,国际广播电台每月邀请党国要人演讲6次。1945年 7月7日,为纪念 “七七”抗战 8周年 ,蒋介石在国际广播电台发表演讲。

抗战史迹,电台新生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在重庆播音一直维持到1949年11月底。1949年11月27日,重庆解放前夕,国际台的35千瓦和10千瓦短波发射机及其它重要机器设备,被国民党方面安排炸毁。11月29日,重庆宣告解放,国际台就这样结束了它在重庆的历史。

blob.png

2009年7月,沙坪坝区文物部门在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实地调查阶段工作中,在沙坪坝嘉陵江滨江路下土湾段发现一处建筑风格独特的石砼结构建筑。通过实地调查、查阅史料、走访得知,该建筑为抗战时期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电力厂旧址。

2010年6月,沙坪坝区文物部门组织涉及文物、档案史料、建筑等相关方面的市级专家组对该文物点进行了实地调查和论证。专家组一致认定,从建筑形制、档案记载等方面综合评估,该处建筑确为抗战时期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电力厂旧址所在地,是国际广播电台仅存的遗址,为一处重要的抗战遗址。同年旧址获评重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重大新发现,并列入重庆市抗战遗址名录,纳入《重庆市抗战遗址保护利用总体规划》。

2012年,沙坪坝区文物部门委托重庆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完成了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电力厂旧址的保护规划及修缮设计方案编制工作,并通过市级专家评审。

2013年至2015年,沙坪坝区文物部门先后完成该旧址外墙防风化处理和文物保护抢救(一期、二期)工程,确保了电力厂旧址的原有形制。根据电力厂旧址半地下掩体的特殊形制,保护工程在严格遵循修缮设计方案的同时,对地下掩埋的不可预知部分,采取了“边维修、边复原、边考证”的科学维修方法,先后在旧址内发现了原电力厂蒸汽机进水管、烟囱等遗迹和抗战时期生产的特种耐火砖等重要文物。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电力厂旧址,这栋历经近80年风雨的防空工事,诞生于战火纷飞的抗战岁月,见证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坚持抗战的艰辛历程。如今,这座国际电台仅存的遗址历尽铅华,修复开放,静静的向观者诉说着那段血雨腥风却无上荣光的历史。

原标题:炸不死的重庆之蛙——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前世今生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