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区图书馆图书借阅处。华龙网首席记者 佘振芳 摄
编者按>
重庆,一座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现代化都市,朝天门和嘉陵江见证着它的奔流进取,数千万人共同生活在这座山城之中,更多年轻人被吸引来落地生根。城市是人与人之间的联结,城市也是被关注和呵护的对象,生于斯长于斯,我们希望通过生活者的视角,从公共出行到市民文化需求等方面,提出一些观察到的问题和思考,来传递大家对城市生活的看见和让城市更美好的期盼。
华龙网消息,华新街街道文化服务站的社区图书室内,坐着寥寥几位读者,几乎全是老年人。而位于凤天大道的重庆市图书馆,每天早上一开门就迎来排队的读者,不乏年轻人,来晚的人找不到座位只有席地而坐。为何存在这种反差?社区图书室为何门庭冷落?又该如何解决?记者近日进行了走访调查。
暑期人气爆满 大型图书馆一座难求
7月26日,记者一早来到重庆市图书馆,此时馆内几乎坐满了人,其中大部分为中小学生,还有部分青年读者在阅读文化类读物,自习室更是一座难求。
陶女士家住小龙坎附近,从事律师工作,工作对专业学习要求高,她常来这里看书,“抢座位根本抢不过勒些学生娃儿。”
图书馆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暑假开始以来,每天到图书馆看书的市民较往日增加了不少,尤其是中小学生。
10点不到,在一楼大厅的屏幕上显示今日到馆人次1969人次。据统计,当周总到馆人数为43575人次,上月总到馆207459人次。
江北区图书馆人气也不错。记者看到,几个阅览室都接近满座,还剩少许空位。有市民带着孩子在公共区域,大人打开电脑办公,孩子则在一边做暑假作业。图书管理员称,“有时候也会出现座位不够的情形,主要是在寒暑假的周末”。
家住前卫江畔的市民吴鹏表示,重庆市图书馆和江北区图书馆他都去过,感觉都不错,就是距离太远,去市图需要半小时以上,去江北区图书馆不方便停车,公交车要坐四五站。
家门口图书室冷冷清清 只有少数人知道
除了市图书馆和各个区的图书馆,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看书?
记者在街头随机采访了一些市民,多数人除了“新华书店”和“钟书阁”等网红书店,其他就不太清楚了。少数人知道街道和社区图书室,但大部分没去过,也不知道具体位置。
家住华润中央公园的程女士表示,自己去过家附近的瓦厂嘴社区图书室。“我去打探过一次,的确很近,就在楼下不远处。但几乎没有适合孩子看的书。我如果想带孩子看绘本,还是得去大点的图书馆。”程女士无奈地说。
离家最近的街道、社区图书馆为什么很少有人去?很多工作人员和市民都认为,街道图书馆和社区图书馆往往在街道办或者社区服务中心的楼上,标识也不是很醒目,知道的人不多。
民心佳园社区图书室。华龙网首席记者 佘振芳 摄
在两江新区金山街道民心佳园综合楼三楼的阅读室里,记者看到三排书架整整齐齐,一旁的座位上,一位老人在写信,另外有几个孩子在看书。“我今天是第二次来。前几天才知道社区有个图书室。”五年级的杜佳霖是带着妹妹一起来的,他说以后每天都要来看书。
图书管理员、志愿者段诚敏告诉记者,这里藏书共有近7000本,平常周一到周五来的老人居多,一天大概有二十多个人,少的时候是七八个,暑假期间孩子居多。因为人手不足,周六周日目前不开放。
华新街街道文化站。华龙网首席记者 佘振芳 摄
在华新街街道文化服务站二楼的一角,记者看到图书室内书架靠墙摆放,中间摆放着一排桌子和十把座椅。“这里的藏书有1万册左右,但每天只有三四人前来阅读,偶尔有人借回家去看。一个月大概借出去三四百本吧。”工作人员车敏说,借书的以老人居多,他们最喜欢看的是养生类书籍,其次是小说。
车敏认为,现在年轻人都喜欢用手机看书或者玩游戏,还有的平时要忙着上班,周末暑假带孩子上培训班,根本没时间来看书。
此外,多数社区图书馆的书籍更新慢也是人们不太愿意去的重要原因。在瓦厂嘴社区的图书室,记者看到藏书很少,基本都是历史类书籍和言情小说,而且座位也很少,墙面还有漏水痕迹。
市民心声:我们想要什么样的图书馆?
“首先,我们得知道重庆有哪些图书馆,它们都在哪儿。如果没听你说,我都不知道重庆有那么多可以看书的地方。”市民王先生说。
很多市民很期待家门口可以有一家图书馆或者图书室,但又担心书籍数量、质量、种类不能满足。
“我的亲戚在新西兰,他们社区图书室都配有绘本。”市民曾女士说,她的女儿已经6岁,特别喜欢看绘本,要么自己买,要么去市图书馆。但由于距离太远,时间都浪费在路上了,一个月最多去一两次。
重庆少儿图书馆里的温馨提示称,一卡通借阅厅暂未开放。华龙网首席记者 佘振芳 摄
有市民建议让市内图书馆的藏书资源流通起来。据了解,重庆市已经推出重庆市公共图书馆一卡通通借通还服务,主城区共有11家图书馆纳入其中,包括重庆图书馆、重庆少儿图书馆以及9家区级图书馆。但目前通借通还服务还不是特别完善。当记者在重庆市图书馆咨询是否可以在市图书馆借书、在江北区图书馆还书时,工作人员表示只有成人的书籍才可以,少儿图书还需在本馆借还。而在位于两路口的重庆少儿图书馆,一则温馨提示称“我馆一卡通借阅厅暂未开放,借书、还书、续借等图书相关手续办理暂停”。
少儿阅览区很受欢迎,有孩子席地而坐,入神地看书。华龙网首席记者 佘振芳 摄
“外地很多社区图书室环境优雅,还兼卖饮品,饮品收入还可以补充新的书籍,或聘请人员专门负责管理图书室,一举两得。”市民陈女士希望重庆也能采用这样的模式,“这样一定可以吸引更多市民来社区图书室。”
市民苏小姐希望能多建立一些24小时自助图书馆和电子图书柜,“现在重庆有些商圈已经有一些电子图书柜了,但还不够普遍。”高女士希望能多建一些投放到社区和街边。
大水井社区体育文化公园内的自助借书柜。华龙网首席记者 佘振芳 摄
事实上,重庆很多地方已经在进行探索。在江北区大水井社区体育文化公园,记者就看到了一台电子图书柜,里面摆放着大约一百多册书,都是较为时新的书籍。不过,借阅需要关注公众号缴纳押金。“现在网上看书也得付费,我也愿意花钱看正版书。”高女士表示。
“这个书柜的借阅情况还可以。”管理人员介绍说,自从去年底公园开放以来,这个书柜到现在已经借出100余次了。
九龙坡区巴国城社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成了当地一个“人气”景点,市民可在全天任何时间前往免费阅读和自助办理图书借阅。74平方米的玻璃屋内,藏书4200多册,设有一张长桌和几个阅览座位,经常坐满了人。南岸区则打造了100家标准化社区图书馆,实现了重庆图书馆、南岸区图书馆与社区分馆之间的“通借通还”一卡通服务。
未来:重庆正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重庆人对阅读的热情近年来逐步高涨。《2016年度重庆市全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2016年,重庆市民综合阅读率为85.9%,年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5.69本。
上午十点不到,重庆市图书馆自习室就坐满了人。华龙网首席记者 佘振芳 摄
目前,重庆建成有43个公共图书馆、1014个文化站、10201个村(社区)文化室(含农家书屋)、3000余个文化大院(农村文化中心户)、35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主城区16个)、1147个图书馆分馆。
根据重庆市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重庆“今年要开工青少年活动中心等重点项目,改造提升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记者也从各方面了解到,重庆市图书馆二期选址正在进行中。重庆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包括少儿图书馆+少年宫)已选址完毕,将在园博园轻轨站附近开建。
社区文化站的建设也在加快,以两江新区为例,其辖内共有46个社区,其中已建成了37个左右。“我们今年计划建7个社区文化站,目前已经建成了3个。此外,新区图书馆的建设也在计划中。”两江新区社会发展局有关负责人说。
原标题:市民阅读圈调查:社区图书室 为何门庭冷落?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