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作为重庆的文化符号,“水”融入25个行政区县的地名中
11-01 07:48:18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

10月31日,由重庆市河长办、重庆市水利学会主办的“河(库)长制与水文化”专题研讨会在合川举行。来自河长制湖长制和水文化领域160余名专家学者围绕河长制湖长制的建立与深化、重庆水文化遗产保护等议题展开交流讨论,促进河长制工作与水文化建设的融合。

围绕此次研讨会主题还开展了论文评选,优秀论文作者就河长制推进过程中的水文化需求、水文化对于建设重庆“山水城市”的功用等方面进行了交流探讨。

1.jpg

重庆市河长制工作位居全国前列

在当天的研讨会上,中国水利工程协会会长孙继昌介绍了目前全国河长制湖长制工作的开展情况,并为重庆市河长制工作点赞。他介绍,重庆市河长制工作的开展走在了全国前列,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也得到了水利部的充分肯定。

据了解,重庆目前建立了三级“双总河长”架构和四级河长体系,实现了5300余条大小河流、3000余座水库“一河(库)一长”全覆盖,并持续推进“一河一策”和“一河一档”。

孙继昌提到,河长制核心是建立责任制,解决河湖管理和保护工作碎片化的问题,不改变相关部门和单位的职能分工。目前在全国开展河湖管理保护工作中,河湖管理保护积累的问题较多,主要集中体现在河湖水域,需水岸同治、系统治理。要彻底解决这些问题,绝非一日之功、不可能一蹴而就。

孙继昌认为,近期需要抓住主要矛盾,针对河湖管理保护的突出问题和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实施专项行动,集中力量打歼灭战,还河湖以宁静美好,清水绿岸,和谐自然,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水文化可助力实现可持续治水

重庆是依山而建的山城,也是因水而生的江城。

重庆境内水系发达、河流纵横,而三峡库区是全国最大的淡水资源战略储备库,维系全国35%淡水资源涵养和长江中下游3亿多人饮水安全。深入推进河长制,实现治水可持续显得尤为重要。

重庆市水利局党组成员谢飞提到,水文化既是一个新兴的、具有广阔前景的科学领域,也是保护水环境、实现水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途径。将水文化融入河长制,将成为化解水危机,维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持良好水环境的重要因素。 

“河长制工作不仅是面上的治理,更是质上的提升。”谢飞表示,着力为人民群众提供优美的水生态环境,要达到这个目标,就需要水文化这个关键手段的加入。

如今,重庆已在水文化与城市建设、水环境管理的融合上,开展了两江四岸、广阳岛打造等有益探索。作为河长制深入推进、创新发展的有效手段,将水文化融入河长制工作,可助力提高公众对水的认识,培养水环境友好行为,建设人水和谐关系,使水文化成为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重庆水文化遗产可为治水工程添彩

中国水利博物馆宣教处处长、水利部水情教育专家涂师平则将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与大家进行了分享。涂师平介绍,水文化遗产是一种渗透性、跨界性、包容性非常强的文化遗产,往往依托、藏身于其他文化遗产。作为重庆的一个文化符号,“水”融入于重庆25个行政区县的地名中,而在水文化遗产上也具有诸多特质。

在涂师平看来,重庆作为水文化遗产大市,在治水工程建设中,保护好、利用好水文化遗产资源,有利于提升治水工程的文化品位、旅游效益。

“白鹤梁水下博物馆是水文化遗产保护博物馆化的成功案例。”涂师平说,建博物馆是保护和利用水文化遗产的最好形式,重庆还有很多资源可以建独具特色的水文化博物馆,比如重庆火锅博物馆、重庆桥梁博物馆、奉节长江诗文化博物馆等。

涂师平表示,重庆还可以从人文景观开发、创作雕塑雕刻艺术品、探索综合保护与旅游开发模式等方面入手,探索水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并通过策划系列宣传教育活动,讲好重庆水文化故事,使水文化遗产资源转变为生态文明资源、人文旅游资源、经济转型资源。“比如重庆纤道、三峡水道文化线路,就包含着镇水文化、古桥文化、古船文化、航灯文化等内容,可以开发出许许多多的不同主题游览线路。”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王梓涵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