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重庆下半城的旧时光 一半都藏在这条路上了
05-22 10:26:06 来源:播客来

解放东路是下半城的主干道,原名林森路,1937年以原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的名字命名。1950年,为庆祝重庆解放及新中国建立,改称为解放东路。

以储奇门红绿灯为界,到望龙门中医院这一条线都是属于解放东路。谢家大院、胡子昂故居、湖广会馆、中共重庆地方执行委员会旧址、国民政府外交部、白象街、元通寺、江全泰号、卜凤居、海关办公楼、聚兴诚银行、巴县衙门、药材公会等等,政治、经济、金融、商贸中心汇聚,扎扎实实地证明着这个区域作为重庆母城的实力所在。

回到十多年以前,棒棒们从九道门下穿储奇门小学经过羊子坝菜市场,到中药材市场揽活,重庆的地理地形本就是适合力气人的天然地盘,搬运养活了无数来重庆城区讨生活的人,从远古时期朝天门的挑水夫开始,一根扁担战天下,以力为生的人们一点一点铸造这座爬坡上坎的山之都城的演变。

那些年,我们一起走过重庆下半城的解放东路

羊子坝菜市场转角处对面的楼房好像是外贸公司跟银行的合建所在,站在楼下大声叫喊楼上小伙伴的经历,对现代习惯于用电话网络通讯联络的人们来说估计再也不会有了。拆迁前夕菜市场最后坚守的这几间店铺屋檐上的野花绽开了,紧贴其后的学校大楼教室依旧沉默坚定。商贸,教育跟住家如此紧密的结合在同一个不算宽敞的空间领域之内,也许能让人更多的深思和谐共处的本质意涵。

那些年,我们一起走过重庆下半城的解放东路

那些年,我们一起走过重庆下半城的解放东路

那些年,我们一起走过重庆下半城的解放东路

学校门口的老街坊住宅,绿树荫映,楼上楼下相处多年胜过于远亲,在此住家的调皮小同学近到第一声校铃响起才冲到教室,放学之后随时可以到同学家串门玩耍是那时的平常日子,各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独特印记,也许经济环境上的不那么宽裕,反而释放了某些方面的自我限定。

那些年,我们一起走过重庆下半城的解放东路

那些年,我们一起走过重庆下半城的解放东路

储奇门派出所门口,居住在这的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弯偻着腰提着一个篮子常常蹒跚在解放东路大街上的情形,不知道是否还有人记得。旁边曾经开了一间被视作坏娃儿们才会去的台球室。

那些年,我们一起走过重庆下半城的解放东路

那些年,我们一起走过重庆下半城的解放东路

年少时从来没有用心看过的解放东路,厚重平实美丽大方,形形色色三教九流混集于此,从早期湖广填四川的大移民到战乱时的下江来人,默默的溶于这个山城江边“火炉”之中,一代又一代延续着属于自己的那点小故事。

那些年,我们一起走过重庆下半城的解放东路

那些年,我们一起走过重庆下半城的解放东路

那些年,我们一起走过重庆下半城的解放东路

那些年,我们一起走过重庆下半城的解放东路

那些年,我们一起走过重庆下半城的解放东路

那些年,我们一起走过重庆下半城的解放东路

太平盲人按摩不晓得"整哭"了多少不知天高地厚的街坊,多少年了那对盲人夫妇一人搭着一人的肩膀,相互扶持着走在上下班路上的情形都还在记忆之中。这一带的楼房都年久失修得厉害,进去里面木制楼梯破破烂烂,楼道黑灯瞎火,墙皮脱落,淋雨漏水,使用的都还是公共厕所。环境虽是如此不好,大多数的街坊们把自己的小屋照样收拾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有些讲究是与金钱无关的。

那些年,我们一起走过重庆下半城的解放东路

那些年,我们一起走过重庆下半城的解放东路

那些年,我们一起走过重庆下半城的解放东路

沿着江边小巷子走完整条解放东路能看到最地道的市井生活。临江而居的人家因着环境的原因有的还在烧柴生火做饭,每个人都在用尽所有的力气扎根于这块土地,随遇而安的生活乐观顽强,只为养活家人。从棚户搭建木板房吊脚楼开始到大楼林立,从常年战乱瘟疫只剩不到3万人的巴蜀之地,到大移民背景下成长至今天3000万人口的大都市,时代洪流之下个人命运的转变,唯有自力更生坚强不屈。因着这种意志力,重庆城这块倔强的土地酿造出了无数默默支撑着社会前行的中流砥柱们。

那些年,我们一起走过重庆下半城的解放东路

那些年,我们一起走过重庆下半城的解放东路

那些年,我们一起走过重庆下半城的解放东路

修复后的太华楼谢家大院还没去过。外婆的老友长居于此,小时候就经常在里面进出,记忆之中踏进门就是四合院的格局,中间大天井,四周围各家各门挂个门帘,大都是一户人家一间房,但并没有看见精美的木雕等印象,还是当时年纪小不太懂的原因?现在能作为下半城为数不多存留下来的原貌市级文物单位保护很是幸运。

那些年,我们一起走过重庆下半城的解放东路

那些年,我们一起走过重庆下半城的解放东路

从解放东路的人行道分别再往里走,就会有各种弯弯扭扭的街巷藏于其中,配合梯坎走一段或上又或下,拐来拐去千变万化,有时候本以为的一条走到头的死巷子,突然柳暗花明又一个开阔的院落地坝民居群,对习惯于此的人们来说也并不觉得多苦,更是小孩子们从小最好的游乐场。在这样的天地间生于斯长于斯,难怪我们从小就有被封印在心底的各种遇仙人的故事,例如朝天门金竹宫、会仙楼老伯伯等,深信不疑。在道门口食品公司对面的一条巷子,刚好遇到赤膊搬货的师傅肩扛着比身体还要大的货物慢慢穿巷而过,这是靠近朝天门小商品市场每天生活的一个常态,当牢骚满腹的时候来此走走才会知道什么叫生活的不容易。没有悲情,只是用自己的方式养家糊口踏踏实实,这些平凡的坚韧成就了生活最真实的本身。

那些年,我们一起走过重庆下半城的解放东路

那些年,我们一起走过重庆下半城的解放东路

那些年,我们一起走过重庆下半城的解放东路

用木头等各种材料想方设法搭建自己的小房子,宛如成年人的游戏。阁楼棚户吊脚楼在当年下半城比较常见,一块一块钉补衍生出莫名的美感,不得不佩服人类困于环境生就出来的智慧和艺术。对于旧城改造这一块有时候要更多的换位思考,当外人看到所谓的美,可能正是别人千方百计想要摆脱的境地。

那些年,我们一起走过重庆下半城的解放东路

那些年,我们一起走过重庆下半城的解放东路

芭蕉院那会儿已经被改建得七七八八了,留了点余韵尚存,等着回家的小花猫不知道有没赢过绿了芭蕉的时光。旁边的湖广会馆虽然进入到了收费阶段,还是觉得值回票价。

那些年,我们一起走过重庆下半城的解放东路

那些年,我们一起走过重庆下半城的解放东路

那些年,我们一起走过重庆下半城的解放东路

那些年,我们一起走过重庆下半城的解放东路

五味杂陈,作为曾经的一代人永远离开了市中区下半城。原来以为在心底最深处灰飞烟灭的它,依稀又还在,越来越清晰的撩拨着永远挥不走的童年。

原标题:那些年,我们一起走过重庆下半城的解放东路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