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截世界瞩目的大足石刻千手观音身上脱落的“金手指”,正是因为它在病害的侵扰下离开千手观音,才引发了集全国文物修复专家耗时八年的千手观音造像修复工作。
16日,这一截承载了千手观音重生故事的“金手指”,首次离开重庆,来到邻居家成都串门。和它一起出行的,还包括大足石刻博物馆的三大镇馆之宝。它们和另外70余件博物馆里的精美石质文物一起,将拉开“天下大足——大足石刻的发现与传承”展览的大幕。
本次展览将在金沙遗址博物馆展出至2021年1月3日。
“金手指”首次离开重庆去邻居家“串门”
说起大足石刻的千手观音,大家都不陌生,这尊承载着大足石刻工艺、历史、文化、宗教之大成的造像,一直是世界关注的焦点。
但是你知道吗,大足石刻千手观音耗时八年的修复工作,是因为一截从千手观音身上脱落的手指引发的。
站在这截“金手指”旁,大足石刻研究院院长黎方银回忆起了这段十余年前的往事。
2007年,国家文物局的工作人员前往大足考察的时候,发现千手观音的手指竟然掉了一只,经过专家们的“会诊”发现,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因为重庆环境潮湿,石刻的手指非常容易受到高湿度的影响而发生脱落等一系列状况。
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的单霁翔随即率领工作组来到大足石刻调研,指出“要把千手观音造像的抢救性保护修复作为国家石质文物保护的一号工程。”
此后,千手观音开始了8年的艰辛修复之路。
2015年5月6日,历时8年的国家石质文物保护一号工程——大足石刻千手观音造像抢救性保护修复工作通过验收。6月13日,千手观音造像在世人面前一扫往日的病容,重新焕发出迷人的光芒。
三大镇馆之宝首次集体出行亮相成都
在大足石刻博物馆里,有三件镇馆之宝,它们分别是释迦牟尼佛像、香炉和观音坐像。在过去的岁月里,这三件镇馆之宝从来没有同时离开过大足。
此次,为了给邻居们尽情展示大足石刻的绝美容颜,三件镇馆之宝第一次集体出行,来到了金沙遗址博物馆。
黎方银说,大足石刻虽然早已蜚声海内外,巡展足迹遍布各地,但与大足石刻以往的外展相比,本次特展不仅是文物展品数量最多的一次,更是大足石刻博物馆三大镇馆之宝的第一次集体出行。
在展览现场,观众们走进展厅,就可以看到本次展览最重量级的展品——重达720公斤的释迦牟尼佛像坐在莲台之上,佛像眼帘低垂,身体微微前倾,仿佛在倾听与沉思中,带领观众徐徐探寻大足石刻历经千年的发现与传承之旅。
而另一件镇馆之宝——观音坐像则被安放在展厅中心,与20余件重点展品组成石刻群像,一展大足石刻作为“中国观音造像陈列馆”的风采。
此外,大足石刻中体量最大、雕刻工艺最杰出的一件香炉也在展览中露面。这件香炉雕刻于明代,通高101厘米,重达近500公斤,由上至下分为五层,每层造型不同、图案各异,通体镂空,刻工极为精湛,可谓是大足明代香炉的扛鼎之作。
数字手段活化大足石刻世界文化遗产
为了弥补千手观音、圆觉洞等难以移动的大足石刻精华不能前往成都的遗憾,展厅中使用了沉浸式的灯箱造景、超300英寸的巨幅投影等展陈手段,带领观众身临其境地畅游大足石刻。
位于宝顶山小佛湾的千佛壁也是大足石刻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以“千佛千姿”著称,却因文物保护的需要,从未向公众开放。而在此次展览中,依托高清文物数据采集的成果,这幅南宋时期的众生百态图首次与观众见面。
满壁的佛龛图片环绕三面墙体逐次铺开,一直绵延到了游客头顶,使游客得以想象千佛壁的辉煌壮丽。
展览中还展出了三件3D打印的文物复制品,让成都的观众也能一睹千手观音主尊头像和辨音菩萨的美姿。对于想要了解更多大足石刻研究资料的观众,金沙遗址博物馆还特别开发了线上知识平台,与观众分享更多与石刻相关的文献数据。
此外,千手观音持续8年的修复历程也将在展厅中完整呈现,观众还可以通过互动设备,亲自体验千手观音的修复。
相关链接>
“天下大足——大足石刻的发现与传承”展览是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和两地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背景下,诞生的首个展览成果。2020年4月,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与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共同签署了《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合作协议》;重庆市文物局、四川省文物局签订《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文物保护利用战略合作协议》。今年6月,金沙遗址博物馆与大足石刻研究院签署《学术合作备忘录》,为此次合作办展奠定基础。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李晟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