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每一刻都像被刀割” 病房里,他们最大的诉求是……
02-04 15:25:57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

癌症病人的疼痛分析表

2月4日,又一年的世界癌症日。对于大部分普通人来说,这种让人闻之色变的疾病,代表着死亡与绝望。人们同情着每一位病人,却很少能真正“感同身受”。不少人在劝癌症病人要坚强时,并不清楚他们到底在承受着怎样的痛楚。

2021年2月4日,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走进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缓和医疗科,“缓和医疗”,是指对于不能治愈的中晚期慢病,致力于缓解患者病情,减轻不适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的一门学科。在这里,“缓解疼痛”是病人最大的诉求之一。

缓和医疗科的无痛病房

身体里有个定时器,12个小时响一次

在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缓和医疗科,虽然肝癌确诊到晚期只有短短半年,但家住重庆北碚的何军说起自己几乎已经无法挽回的健康,更多的是洒脱,“生死有命,最重要的是不要给家人留下遗憾。”

除了定时到医院治疗,何军把自己的每一天都安排得丰富多彩,每天清晨绕着山路散步,回家种点菜、钓钓鱼,偶尔与亲朋聚一聚,如果不说,一般人根本无法看出他是一个肝癌晚期的病人。

何军有个秘密,他维持着正常生活的武器,是一颗药片,10毫克的吗啡缓释片,“我身体里有个定时器,12个小时响一次。”而一颗吗啡缓释片的药效,就是12小时。

在何军的记忆里,几个月前,第一次感受到癌痛的经历让他“死也不想有第二次”,每一秒钟,肝区都疼得人全身无力,何军形容,就像是有个铁锤每过几秒狠狠在肝上锤一下,期间有一双手向两个方向“撕裂”肝脏。

疼痛来时,坚强的何军会蜷缩在床上,止痛片服下以后,会迅速见效,但只要时效过一秒钟,那种痛不欲生就会再次袭来,让他即使不看时间也能卡点服药。

何军是缓和医疗科能够成功减少吗啡用量的病人之一,从过去每天4片共40毫克的吗啡用量在半年内降低到了每天20毫克。

更多时间,何军选择忍耐和用大自然山水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

现在,何军在与疼痛做着最后的斗争,“止痛片确实能让我远离痛苦,但我害怕以后病情越重止痛片的效果也就越低了。”

何军正在服用止痛药物

她每隔几秒钟就要擦一下头发和脖子

住在单人病房的赵雨(化名),在整个缓和医疗科都是名人,几乎所有医护人员说起她都由衷钦佩,“赵姐是巾帼,再大的痛都压不弯她的腰。”赵雨对每个人都很有礼貌,走路一定腰背挺直,她不是很喜欢躺在床上,只要见人,一定是端正坐在病房里。

赵雨的身上永远干净整洁,但她的头发却总是湿漉漉的。住院期间的赵雨手上时刻都有一张毛巾,那是专为擦汗用的,疼痛让她全身时刻都被汗湿透,和别人聊天时,赵雨每隔几秒钟就要擦一下头发和脖子。即使这样,她的头发仍旧是湿淋淋的,那是冷汗浸湿了。赵雨是重庆知名连锁企业的老板,生病前一直以知性干练的形象示人,癌痛发生后,她忍痛剪掉了自己的齐肩长发,“没法再留了,痛得头发就没有干过。”

每天20毫克的吗啡对于何军来说已经是可以完全战胜癌痛的良药,但赵雨现在每天的吗啡用量约1600毫克,除此以外,她还利用多种全世界最先进的医疗手段控制癌痛。但即便如此,她的疼痛仍旧让她每一刻都像被刀割一般。

医生正在为病人进行日常诊疗

在癌痛治疗过程中镇痛具有重要作用

赵雨的主管医生、副主任医师称,癌痛会给癌症病人造成极大的痛苦,是导致抑郁和死亡等不良结局的高风险因素。数据显示,初诊的癌症患者中,疼痛发生率为25%,晚期的癌症患者中,疼痛发生率则升至60%—80%,其中1/3为重度疼痛患者。在中国,估计有70%的癌症患者疼痛未得到有效控制,有30%的患者临终前的严重疼痛没有得到缓解。

癌痛会随着肿瘤的进展加重、多变,并出现多部位的疼痛。值得一提的是,根据2007年的一项国外临床研究,在治愈后肿瘤患者癌痛发生率也达到了33%。有80%的疼痛是因为肿瘤直接浸润、侵犯、压迫其他器官的神经所致,患者会感觉有刺痛、钝痛、压痛或刀割痛等。临床上还有一部分患者通过常规药物治疗后,效果不佳或出现不耐受等不良反应,导致发生难治性疼痛,比如:癌性爆发痛、骨转移性癌痛、癌性神经病理痛等。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人们劝正在忍受疼痛的癌症病人,坚持一下,忍耐一下。”田医生认为,这样的鼓励对癌痛病人来说没有太多帮助,因为癌痛是不需要忍受的。

癌痛可能会引起或加重病人焦虑、抑郁、乏力、失眠以及食欲减退等症状,显著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自理能力、社会交往和整体生活质量。癌痛治疗过程中镇痛具有重要作用。

止痛药物

90%以上疼痛患者都可以达到无痛

2017年,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委会牵头撰写了《难治性癌痛专家共识(2017年版)》,首次明确了难治性癌痛的定义和诊疗标准,同时提出了多学科治疗难治性癌痛的基本原则,统一了镇痛泵技术、神经毁损术、放射性粒子植入术等治疗技术的规范化诊疗意见,为各学科提供临床实践的依据。

近年来,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缓和医疗科也致力于癌痛的管理和控制,2019年牵头成立了西南地区首家“难治性疼痛规范化诊疗示范基地”,旨在进一步规范难治性癌痛的诊疗过程,让患者实现无痛、少痛。

无痛是人的基本权利,选择理想的止痛药并合理使用,90%以上疼痛患者都可以达到无痛。长期得不到有效止痛治疗的病人,容易出现因疼痛导致的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相关的交感神经功能紊乱,发展为难治性癌痛。

大约有75%—90%的晚期肿瘤患者因癌痛需要使用阿片类等药物。但很多癌症病人即使疼痛难忍,仍旧因为“害怕成瘾”拒绝用药,实际上,阿片类药物的缓释剂型采用现代科技手段,使药物在胃肠道缓慢释放吸收,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能在很长时间内保持稳定水平,起到止痛作用,而不会形成血药浓度的峰值,无法达到成瘾的浓度。因此,癌痛患者采用阿片类控释、缓释剂型时,血药浓度维持稳定状态,不易成瘾。

癌痛的治疗是抗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镇痛可以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增加社会交往、改善整体的生活质量。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石亨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