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岁的熊世蓉从春节忙到现在,用她的话说是“一刻都没歇过脚”。山城巷这个不到一百平方米的“熊呷婆油茶铺”,从大年初一到昨天(22日),最忙的一天接待了500多名客人,收拾桌子都要小跑!让熊世蓉意外的是,原本作为外地游客青睐的“网红”景点山城巷,过节来“打卡”的,90%都说着重庆话!
“山城巷、磁器口,不都是外地人去耍的景点吗?我们本地人才不会去!”如果你曾经也有过这样的想法,那么现在可能要“更新”一下了。
牛年春节的旅游市场与以往相比发生了明显转变:在就地过年的号召下,重庆本地人逛本地景区成为旅游新时尚。山城巷、磁器口等重庆人“耍烦了”的网红景点,正悄悄地重新迎来本地客人。
最多的一天卖了近200碗油茶 90%被本地人吃了
大家都管熊世蓉喊“熊婆婆”,她的“熊呷婆油茶铺”开在山城巷传统风貌区的巷口。为做好接待外地游客的准备,熊婆婆还专门恶补了一下普通话。
今年春节期间,山城巷游客如织,熊婆婆最多的一天能卖出近200碗油茶。“累得背都伸不直!”熊婆婆一边熬米糊一边乐呵呵地“抱怨”。不过她没想到,来吃油茶的90%都是本地人,这下她也不用费劲地说普通话了。
从早到晚她都难得休息一会,哪怕是春节过后的这一周,由于天气晴好,生意依然火爆。熊婆婆预计这样的“盛况”会持续到元宵节。
开店前,油茶铺的目标客户主要是外地来“打卡”的游客,因此店里还进了一批重庆特色礼品,比如火锅冰箱贴、索道书签等。然而消费人群突然“转内销”,这是熊婆婆完全没有料到的。
2月17日下午,小长假最后一天,家住大渡口的袁先生带着老母亲和妻子、女儿来逛山城巷,四个人要了两个油茶套餐。“感觉山城巷变了,好像又没变。变得更好看了,但还是保留了老味道。”袁先生告诉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说,“比如这个油茶,本来就是重庆特色小吃。米糊是现熬的,吃起来有颗粒感,是小时候的味道。油辣子很香,馓子也酥脆。”袁先生的母亲吃下了一整碗红糖小汤圆,她说:“以前每天能吃到的小吃,现在吃一次都好像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在这里能找到回忆,以后要多来转转。”
一家人从山城步道牌坊入口爬坡906步、上坎264阶,花了三个多小时逛完了整个山城巷。袁先生表示,在这里,一家人重新体验了老重庆人在交通不便的年代“爬坡上坎”的日常生活,和充满柴米油盐的烟火气息,而这些,都是上小学的女儿以前没有经历过的。
他深有感触地说:“以前重庆人厌倦了爬坡上坎,现在是专门来享受爬坡上坎!”
买一坨“老沱茶” 寻回儿时记忆
在旁边“婆婆与猫”小卖部,原住民老人陈绍珍老人成了一道风景。90岁的陈婆婆守着开了三十多年的小店铺,引来很多市民跟她合影。家住化龙桥的市民严芳说,小时候老居民区楼下的小卖部早没了踪影,但在这里可以找得到时光的痕迹。
“灵儿姐豆腐脑”做的鸡丝豆腐脑也是地道的重庆味儿。石臼舂的干辣椒、石磨磨的豆浆、手舂出来的蒜泥、现炒的黄豆……这样的一份传统重庆小吃,在春节期间红遍了抖音。顾客中,很多都是一家三口重庆人,父母会跟孩子介绍:“喏,这个就是你爸妈小时候在街上巷子头追到吃的!”
位于山城巷中段的“时光小卖铺”在春节期间最多一天卖出了700杯老鹰茶。“来店头的,100位顾客里最多有三四位是外地人。”店主陈雪说,游客大多是本地人,全家出动的尤其多。复古玩具“翻花”、重庆沱茶、印有山城巷老照片的冰箱贴和明信片成为热销品。
店里15元一坨的重庆沱茶,一天至少能卖出50坨。一位来自大渡口的年轻女顾客一口气买了6坨,说都是给家里老人带的。“平时老人家都是喝的高档茶叶,但这些老味道,对他们来说尤其珍贵。”正是看到了本地文化旅游市场的巨大潜力,“时光里书店”开创了文创产品小店,主题也落在“寻找消失的山城巷”上。陈雪说,外地游客无法体会到这种情结,只有重庆本地人,才会在老鹰茶的氤氲中驻足,细细挑一张可能不会寄出的山城旧照明信片,和一款貌不惊人却承载了儿时记忆的老沱茶。
“重庆真是个宝藏地!”80后绘本作家刘何跃说,因为疫情春节不能出远门,只能把目光放在近处的主城。他惊喜地发现,以前认为是外地游客专属的景点其实也非常吸引人。山城巷是独特的半边街,能同时感觉到山城和江城的特色。领事巷——山城巷这一带,母城厚重的历史中又加入了前卫艺术,历史和现代在此碰撞,让人耳目一新。
他推荐说,市民可沿着高低起伏的步道,通过记忆塔楼、遗址公园、城墙花境一路寻觅惊喜。既能体验母城文化的历史底蕴,又能看到现代都市的快速生长,城市生活的多元变化。
非主城重庆人热衷买麻花当“杂包”
同样的,在春节期间,磁器口古镇接待游客16.6万人次,其中原本作为主力的外地游客大幅度减少,非主城重庆游客大量增加。
在老街上的陈建平麻花铺子前,排队买麻花的队伍有十多米。陈建平麻花刚申请到了区级“非遗”,下一步准备申请市级“非遗”。其负责人秦华介绍说,受疫情影响,今年春节期间的外地游客减少许多,来自主城以外的重庆市民成了主力军。她发现,从周边区县自驾来的客人特别多,比如万州、开州、忠县等。他们热衷于在磁器口采购麻花等年货,除了传统的项目外,还饶有兴致地了解了去年磁器口抗洪的情况。在陈建平麻花店外2020年最高水位刻度前,有大人给孩子讲解重庆市民是如何英勇抗击洪水的。
来自黔江的中学教师陈琪夫妇开车到主城游玩,她带来了外公外婆,他们是第一次来磁器口古镇,一起去转运楼看了川剧变脸,品尝了特色烩千张、毛血旺等美食,临走前还带了两袋椒盐味麻花。老人家对春节期间的安排特别满意。“平时孩子工作忙,过节响应就地过年号召,也不走远了,来主城区有代表性的景点逛逛,玩两三天,既不累,又能找到节日出游的感觉。”
古镇的锦绣梨园推出了传统民乐表演、手影表演,古镇内的小酒馆、咖啡馆、音乐吧每天表演歌曲弹唱,为游客提供驻足之地,分享新春年味。
磁器口巴村人手工糍粑店负责人也表示,今年春节接待最多的是非主城区的重庆人,他们对于古镇美食的兴趣最为浓厚,既有一定的了解,又存在新鲜感。
春节周边游增长3倍 玩本地景区成旅游新时尚
本地人青睐本地景区,已成为今年春节的一个新趋势。据飞猪平台数据显示,牛年春节期间,本地游预订量同比涨超660%。同程航旅数据显示,假期前六天周边游整体环比涨幅达289%,部分城市周边游同比增长300%以上。
就地过年的倡议下,相比往年的异地长线游,今年春节,短途本地本城游市场更受青睐。驴妈妈旅游网发布的《2021春节就地过年出游盘点报告》显示,重庆与上海、苏州、成都、广州、杭州、南京、无锡、北京、深圳,成为就地过年最热出游城市。根据携程门票的数据,上海、北京、苏州、洛阳、深圳、长沙、广州、成都、西安、重庆的景区预约人数最多,成为今年春节景区旅游的热点城市。
重庆积极响应“就地过年”号召,开展了“这么近那么美·重庆人游重庆”主题活动。据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发布的消息显示,春节期间,全市235家开放的A级旅游景区春节假期实行预约出行,共接待游客791万人次,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65.2%。在做好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共235家A级旅游景区正常对外开放。其中,洪崖洞民俗风貌区接待游客28.3万人次,磁器口古镇16.6万人次,歌乐山森林公园及烈士陵园5.4万人次,涪陵美心红酒小镇共接待近20万人次,长嘉汇弹子石老街推出盛唐游园会、新春嘉年华等活动接待游客20.5万人次,大部分游客为本地人。
秦源在磁器口古镇主营毛血旺,去年底,他在古镇管委会帮助下复原了豆汤毛血旺的做法,并申请到区级“非遗”,现在这道菜已成为店里的招牌菜。他表示,老重庆人对这道菜有特殊的感情,由于疫情防控原因,对于“网红”景点,在外地游客相对减少的情况下,努力争取到更多本地游客成为新趋势。他们也希望吸引更多本地消费者,将“重庆味道”发挥得淋漓尽致。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 纪文伶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