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揭秘三三一惨案背后的故事:人生如马掌铁,磨灭方休!
03-23 06:30:00 来源:重庆日报

三月十九日,渝中区七星岗三三一惨案纪念碑,人们敬献鲜花,向死难的烈士表达无限的哀思和敬意。记者 郑宇 摄\视觉重庆

三三一惨案发生地——打枪坝旧址。

漆南薰

杨闇公

冉钧

陈达三

重庆日报消息,1927年3月31日上午,重庆通远门打枪坝广场,重庆各界群众两万余人正在举行反对英美炮击南京市民大会。

“砰砰砰……”突然,人群中响起尖锐的枪声,混在人群中的大批军警、便衣特务用手枪、马刀、木棒、铁尺等凶器,射杀和追砍手无寸铁的群众。

会场秩序顿时大乱。一时,枪弹呼啸,刀棍交加,许多人躲避不及,倒在血泊之中,死者三百余人,重伤者七八百人,轻伤者不计其数。

这便是四川军阀刘湘与蒋介石勾结,制造的残酷屠杀共产党人、左派国民党人和爱国群众的大血案——三三一惨案。这一惨案的发生导致大革命运动在四川转入低潮,也是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序幕。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惨案?三三一惨案背后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连日来,记者走访了全国党史研究领军人物、重庆市地方史研究会会长周勇,踏勘了部分历史遗迹,揭开了一段峥嵘岁月的光辉记忆。

革命洪流澎湃和革命力量增长,引起反动军阀和反动势力恐慌

为什么会发生三三一惨案?

“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周勇认为,一方面,1926年底1927年初,随着北伐的顺利推进,蒋介石集团在掌握军权及在国民党内政治实力进一步巩固基础上,反共反革命真面目日益暴露。

另一方面,四川革命运动的迅猛发展,左派力量的日益壮大,尤其是泸顺起义的爆发以及綦江、涪陵、南川等地农民革命武装力量的崛起,极大地削弱了四川军阀的势力。

1926年2月,中共重庆地方执行委员会成立,四川党组织有了第一个统一的领导机关。同时,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重庆成立了由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控制的国民党四川临时省党部,实现了国共合作。

“革命洪流的澎湃和革命力量的增长,引起了以刘湘为首的反动军阀和各种反动势力的恐慌。”周勇说。

1927年3月24日,英美军舰炮击南京,打死打伤平民2000余人。消息传到重庆,民众愤慨,中共重庆地方执行委员会决定由“重庆工农兵学商反英大同盟”出面,于3月31日举行抗议英美暴行的市民大会。

但是,国民党右派却趁机散布“共产党要暴动”,市民要焚烧英、美领事馆和教堂等谣言。为此,英、美领事馆决定撤离侨民,并把锚于重庆港的军舰褪下炮衣、生火待发。

刘湘决定借此机会着手镇压这场革命活动,并指使所部第三师师长兼重庆卫戍司令王陵基、第七师师长蓝文彬策划具体镇压措施。

3月31日上午,通远门打枪坝广场,一场上千人死伤的惨案由此发生。

“怕什么!百年的老公鸡只死一回”

“树棻,你听说没有,明天会场上他们会有大动作,你就莫要去了!”

“怕什么!百年的老公鸡只死一回!”中年男子摆摆手。

“明天你就不要出门了吧!”中年男子的妻子苦苦劝说。

“不用害怕,不打倒军阀,白活着也没有意思,何况不一定发生意外,你放心好了。”中年男子拍拍妻子的手,安慰说道。

中年男子没有接受朋友和妻子的劝说。1927年3月31日凌晨,他趁一直守候在身边的妻子疲倦得睡着的时候,悄悄起身,赤着脚,提着鞋,深情地看了看妻子和幼小的女儿,毅然决然地走向了会场。

这位男子便是国民党重庆市党部(左派)执行委员漆南薰,作为大会主席团成员之一,他要去通远门打枪坝广场,参加反对英美炮击南京市民大会。

然而,这一去,漆南薰却再也没有回来。在三三一惨案中,他被暴徒殴伤后,拖至两路口荒郊,用大刀剁成数段,弃于荆棘杂草之中。

“漆南薰是三三一惨案中牺牲的四川国民党左派革命家,也是一名著名经济学家。”周勇说。

周勇介绍,漆南薰,又名漆树棻,江津人。早在五卅运动期间,他编写出版的《帝国主义铁蹄下之中国》一书,就深刻揭示了帝国主义侵略本质以及中国落后之根源,不少知识青年读了此书后走上革命道路。

1927年,漆南薰回川任《新蜀报》主笔,并在共产党创办的中法大学任教。其间他与中共重庆地方执行委员会及刘伯承等保持着密切联系,热情宣传革命,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军阀斗争。

“共产党人的故事不是艺术创造,而是信仰的真实写照”

“呯!呯!呯!……”1927年4月7日凌晨,渝中区二府衙70号,一阵低沉而急促的敲门声响起。

大门应声而开,来者环顾四周,见四下无人,从兜里掏出一个小包裹交给开门人,一番耳语后匆匆离开。

包裹里有一枚戒指。见状,屋中的老者顿时老泪纵横,一旁的年轻女子当场晕倒在地。

送包裹者是一名狱卒,戒指的主人是杨闇公。就在一天前,1927年4月6日,三三一惨案后被捕的杨闇公在佛图关被残忍杀害。这名狱卒受其精神感召,冒死将杨闇公的遗物送交其家人。

“杨闇公牺牲的时候,只有29岁。他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是我党早期军事工作的优秀领导人,是四川早期党组织的杰出领导人,是重庆人民优秀的儿子。”周勇说。

史料记载,面对敌人的利诱和严刑,杨闇公坚贞不屈,大义凛然,军阀残忍地割去了他的舌头,丧心病狂地挖去了他的双眼,还砍断了他的双手。最后他身中三弹,牺牲于佛图关。

“对于杨闇公牺牲的情景和细节,我曾经以为是艺术的创造。”周勇称,1991年,他到杨闇公家乡——当时的四川省潼南县任县委副书记。为深入研究那段历史,他曾发动群众,在全县收集到一批杨闇公的珍贵文物,还原了历史的真实场景:

杨闇公牺牲后,家人将其遗体暂厝于重庆江北相国寺内,请来照相馆师傅为他的遗体拍摄了两张照片。

一张是杨闇公就义后平躺在木板上的侧面照,白色衬衣,深色西裤,全是血迹和泥土。从照片上可以清晰地看到他脸上的伤痕,平放着的右臂以下没有手。

另一张是杨闇公家人将其遗体清洗洁净、穿上西式礼服后,让其斜靠在椅子上拍摄的正面照片。眼上、脸上、嘴上的伤痕清晰可见,左右手臂以下均无手。

如今,这两张资料照片均存放于杨闇公旧居陈列馆之中。

1987年潼南人民将原来埋葬在双江镇黄家沟枣子湾的杨闇公,迁葬于城郊尖山子新建的杨闇公烈士陵园。当时现场照片清楚地显现,棺木打开时,杨闇公烈士遗骸没有手骨。

这便是军阀残忍、烈士壮烈的铁证!

“杨闇公牺牲的故事如此惨烈地、真实地展现在我的面前,令人震撼。这让我知道了,杨闇公被割舌、挖眼、斩手而牺牲,决不是艺术创造,而是历史的真实,更是信仰的真实写照!”周勇说,这些史料,真真切切地证实,在这个世界上,真有杨闇公这样大义凛然,视“人生如马掌铁,磨灭方休”的共产党人。

“‘念及大众同胞痛苦,不得不尔’,这就是共产党人的担当”

随着采访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先烈的故事鲜活地呈现在众人面前。其中,有一人名叫冉钧。

冉钧,江津人。1920年与邓小平等一起,由重庆赴法勤工俭学,在法国经李立三、聂荣臻介绍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后来转为中共党员。1925年,他奉党中央之命回到重庆开展革命斗争。

1926年2月,四川党组织的领导机关中共重庆地方执行委员会建立,冉钧负责组织工作。

三三一惨案现场,冉钧在工人纠察队和革命群众的掩护下,跳城墙脱险,藏匿于江北。

深夜,他为了通知幸存的同志脱险,并销毁党的秘密文件,又渡江回城。行前有的同志要他隐蔽,他痛心地说:“(陈)达三、(漆)树棻都当场牺牲了,我怎么可以一个人偷活着呢!”

4月1日上午,他与任白戈一道去团地委书记刘成辉家,准备约刘去找重庆地委书记杨闇公研究惨案的善后工作,在途经七星岗时,被刘湘的便衣认出,当即遭到枪杀。

冉钧牺牲时,年仅28岁,还没有结婚。牺牲前,他曾给弟弟写信道:“母老家贫,余不能顾及,有负期许。但一念及大众同胞痛苦,不得不尔……望弟好自为之。”

“‘念及大众同胞痛苦,不得不尔’,这就是共产党人的担当。”周勇敬佩地说。

“我们应该像他们那样,全心全意地为党工作,为人民服务”

3月19日,在周勇等专家的指引下,记者来到渝中区七星岗寻访三三一惨案遗址。

沿着七星岗通远门城墙一侧的小路往里走几百米,那里矗立着三三一惨案纪念碑。只见高高的红色花岗石平台上竖立着一只硕大拳头的雕塑,五根手指紧紧攥着,充满愤怒的力量,似乎在向世人控诉反动派的罪行。

纪念碑是1987年由四川美术学院设计,重庆造船厂制作,为纪念三三一惨案六十周年而竖立的。

众人在纪念碑下献上鲜花,肃立默哀,深深三鞠躬,向死难的烈士和同胞表达崇高的敬意和无限的哀思。

在城墙公园背后,记者找到了打枪坝。经历百年沧桑巨变,打枪坝原貌已难寻,渝中区把那一片地区作为历史街区的一部分进行打造。现在,打枪坝的一角被辟为打枪坝休闲广场,作为居民的一处休闲之地。

广场进口的青砖门坊上有一副对联:“忆往昔,打枪坝内忙演练;看今朝,绿荫树下好悠闲。”

站在这里居高临下,凭栏远望,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一座座桥梁横跨两江,一条条道路在眼底下伸延……当年先烈的遗愿早已化为现实,让人感慨万分。

“正是当年那一批批共产党人,心怀坚如磐石的信念,无私奉献,至死不移,不懈奋斗,才有今天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美好现实。我们应该像他们那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为实现重庆的新跨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出自己的全部力量。”周勇说。

新闻多一点>>

杨闇公之父杨淮清撰写祭文首次公布

3月18日,重庆市地方史研究会会长周勇披露了收藏于中央档案馆的杨闇公祭文。1927年4月11日,即杨闇公牺牲五天之后,父亲杨淮清率领家人在江北相国寺内祭奠杨闇公时,撰写并诵读了这篇祭文。原文如下:

尚述英灵:

初五惨况,家中均已尽悉。但托诸友营救,连日苦无善果,家人痛心,匪言可及。

惟尔生前富贵不能淫,临难威武不能屈。知尔为国宣劳,为党牺牲,日来含笑着大礼服印我脑筋。尔之精神不死,九泉故无遗恨矣!

我垂死老朽,尔无我念。尔当有灵,日常拥护尔颁白 苦境之老娘,青年单向之少妇,岁半弱女,月半孤儿,安康平福。

目睹尔最后之光荣,释我愿耳!

今须与尔永别,不久我亦当与尔见面于地下也!

民国十六年阴历三月初十

淮清率家人痛书

“这是一篇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祭文,惨痛悲愤,情透纸背。这更是一篇革命者前赴后继的宣言,撼人心扉,具有穿越时空的永恒魅力。”周勇说,他第一次读到这篇祭文时,热泪难抑。

“‘尚述’是杨闇公的字。”周勇对祭文做了详细的解释:文中开头便称“尚述英灵”,是父亲杨淮清对儿子最沉痛的悼念,也是最深情的呼唤。

“惟尔生前富贵不能淫,临难威武不能屈。”这是父亲杨淮清对儿子一生的评价和最高褒奖。意思是“我”早就知道“你”是一个为国为民不辞辛劳、不懈奋斗的共产党员。而今“你”为国捐躯,为党牺牲了。“你”身着大礼服而含笑九泉的形象,将永远地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之中。有“你”的精神永垂不朽,因此即使命赴黄泉也没有遗憾。

“我”已经老了,“你”不必挂念。但是,“你”的在天之灵,一定要好好地经常地保护照料“你”那头发花白的母亲、年轻守寡之媳妇,尤其是“你”那岁半的女儿和月半之儿子,让他们能安康平福。“你”的牺牲是“你”和“我们”全家最大的荣光。

“最后一句尤为催人泪下。”周勇称,“我们今天与你永别,不久我亦将与你相会于地下,再续父子之情!”

祭文的原件于上世纪30年代由中共中央交共产国际代管,上世纪50年代,当时的苏联交回中国,现收藏于中央档案馆。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为本报资料图片

重庆日报记者 匡丽娜

原标题:“人生如马掌铁,磨灭方休”——揭秘三三一惨案背后的故事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