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上到地下、室内到室外、过去现在到未来,包罗城市每一个“零部件”,重庆有了一座“虚拟城市”,将为重庆建设智慧城市提供线上基础。
7月19日,上游新闻记者从重庆市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暨创新应用场景发布会上获悉,重庆市城市信息模型平台正式发布,动态汇聚重庆全域建筑、道路、轨道等多类信息模型,融合过去、现在、未来海量时空信息和感知信息,形成了一个线上的数字基础设施平台,为重庆城市的“规建管运”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
△发布会现场。
覆盖全市8.24万平方公里
包罗城市地上地下、室内室外海量数据
该平台在多年基础测绘成果和大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积累基础上,以市规划自然资源局2019年发布的“全市域多源多尺度实景三维模型”为空间底板,集成海量城市建筑、道路等空间数据,连接经济社会信息和物联感知信息,形成的数字基础设施,通过海量空间数据资源,让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经济运行、物联感知信息以空间为纽带在平台汇聚,实现数字城市和现实城市同生共长。
“平台构建了城市立体时空底座,建成覆盖全市8.24万平方公里的数字模型,通俗来讲,平台就像是一座‘虚拟城市’。”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党组成员曹春华介绍,在这个“虚拟城市”上,可以接入资源调查、规划管控、工程建设、物联感知和公共专题等数据,从而形成包罗城市地上地下、室内室外、过去现在未来,涵盖自然资源、规划、建设、地质、建筑、市政、公共服务和城市运行等多领域的城市数据资源体系。
在平台上,“城市-区县-街道-地块-楼栋-楼层-房间-构件”等城市形态、部件、构件信息以及运行状态信息,包括墙壁、门窗、桌椅,甚至每条管道和电线的空间位置和相互关系,都有了唯一身份编码。通过记录这些编码在不同阶段、不同时态下的场景和发展变化状态,就能实现城市全周期信息化和规划审批管理全流程数字化,监测与展示城市空间成长建设的全过程。
△重庆市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暨创新应用场景现场展示。
连接虚拟与现实
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关键基础
作为连接现实物理世界与虚拟世界的关键“桥梁”,重庆市CIM平台具有虚实融合、精准映射、仿真推演三大核心能力,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关键性的基础平台,推动相关部门间的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为城市建设、交通管理、能源管理、环境维护等相关管理部门提供业务支撑。
如虚实融合通过新型测绘技术,对城市进行全空间、全要素数字化建模,将现实世界的空间关系精准的“上传”到数字世界。还可利用语音、手势、图像交互技术,将现实世界的交互带入虚拟空间。
例如,将主播的实时互动形象送入到虚拟空间中的任意场景,并与虚拟空间进行互动。在发布会现场,主播可以立即“穿越”到平台上,在朝天门广场或是洪崖洞景区或任意场景,为观众提供导览和讲解。
在平台中,每一栋建筑、道路、树木都有唯一身份编码,通过空间定位和感知映射,就能对城市风貌、建筑格局、实时交通、社会活动等不同场景的真实呈现和动态监测。
例如实时感知洪崖洞游客数量和分布、嘉陵江的水位涨落、千厮门大桥轻轨穿桥,以及桥梁安全状况,让城市运行状态变得实时可查。
而以空间为纽带,可以为规划、建设、应急处置等事件提供量化、直观的推演、回溯与预测。例如,根据实时监测的降水信息,结合城市地形、下垫面、排水、建筑空间等信息,推演洪水水位、分析淹没影响。
新闻多一点>>
应用于智慧社区、智慧楼宇 让市民生活更“智能”
目前,该平台可以为全市各委办局、行业部门提供时空底座、开放接口、创新场景三大服务。“我们希望形成‘CIM+’开放应用生态,打造智慧社区、智慧园区、智慧楼宇、智慧水务、智慧管廊、排水防涝、交通仿真等丰富的智慧应用。”重庆市勘测院副总工程师兼空间信息分院院长薛梅介绍,对于普通市民来说,生活将变得更“智能”,更宜居。
当前,首个“智能城市空间(CIM+)创新中心”在西部(重庆)科学城落户,预计今年9月建成入驻,通过运维CIM平台,来支撑科学城的规划建设。
“目前,平台对高新直管园135平方公里未建设区域的规划进行整体推演,对路网和用地进行整体竖向优化。”薛梅说,在市政道路、地下管线、轨道交通、建筑、隧道等方面,形成了时间上的“过去现在未来”三个不同维度的建设数据全融合。完成了科学城全域1198平方公里时空数据汇聚,建立了数据驱动科学城产业、创新、空间布局协同发展的新模式。
在服务社会治理新场景方面,智慧警务、智慧社区、智慧楼宇方面已经有了应用案例。
如在渝中区石油路街道,通过“互联网+”打造街道对外宣传的窗口和服务商家居名的平台,让社区居民足不出户享受到智慧生活服务。
“未来,比如在渝中区的地下环岛区域,室内导航可以突破手机信号的障碍,变得更加精准,让市民不再迷路。”薛梅说。
上游新闻记者 王倩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