厕所已成为发展乡村旅游重要的公共服务设施。图为南岸区迎龙镇北斗锄禾农耕体验园的公共卫生间。(资料图片)特约摄影 郭旭\视觉重庆
铜梁区二坪镇农户正在修建化粪池。通讯员 赵武强 摄/视觉重庆
万盛经开区万东镇五和村,乡村厕所青瓦白墙,与周边环境相得益彰。(资料图片)通讯员 曹永龙 摄\视觉重庆
核心提示
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十四五”时期要继续把农村厕所革命作为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工作,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注重因地制宜、科学引导,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求好不求快,坚决反对劳民伤财、搞形式摆样子,扎扎实实向前推进。
自2018年深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以来,全市卫生厕所不断推广普及,累计完成改厕106.9万户,新建农村公厕3077座,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2.9%。当前,我市农村厕所革命工作还存在哪些问题?下一步又该如何深入推进?近日重庆日报记者深入我市部分区县农村进行实地调研。
问题 不想改
对策 示范带动 宣传引导
2018年下半年,黔江区小南海镇新建村党支部书记张太福到村民董红香家宣传农村改厕,让他意外的是,一向支持工作的董红香,却总是推三阻四:“祖祖辈辈都用旱厕,习惯了,不改不改,麻烦!”
在新建村,董红香辈份高,做事勤快,人缘好,在村民中有一定威望,她不愿改厕,很多村民也选择了观望。
张太福见劝说没有用,只有自己家先改,给村民做个样子。2018年8月,他带头改建自家的旱厕。他还联合社长组成户厕改造宣讲队,挨家挨户进行宣传讲解,通过开院坝会、发宣传单、讲解卫生厕所的益处,动员党员干部带头改、意愿强的农户优先改。
当年10月,张太福家的水冲式厕所建成了,他邀请村民上他家参观:5平方米的厕所亮亮堂堂,干干净净,墙面和地面都贴上了瓷砖,热水器、浴霸、洁具一应俱全。村民纷纷称赞:“确实安逸!”
“张书记,改成这种厕所要花好多钱哦?”董红香问。
“现有国家有政策,要补助大头,自己再添点,就差不多了。”张太福顺势给大家介绍改厕的优惠政策。
董红香动心了,主动提出改厕。紧接着,其他村民也渐渐转变观念,2019年,全村100多户村民完成了改厕。
据市农业农村委人居环境和社会事业处处长刘明介绍,在农村厕所革命推进过程中,有部分农民不愿改掉延续多年的生活习惯,觉得改厕纯属多此一举,因此工作实施起来有阻力。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和村社干部做过细的工作,一是要做好示范带头,二是要加强宣传引导,结合健康知识讲解改厕的好处,三是要把农村改厕和生态环境改善、产业发展结合起来考虑,让大家明白改厕实质上是改善居住环境,是农旅融合的基础条件。”
问题 不会改
对策 推广“首村首厕制”
记者在调研中了解到,巴南区石滩镇天台村村民张孝伦和奉节县云雾乡屏峰村村民刘金培在改厕后不久,又重新启用了旱厕。
张孝伦家房屋后面有座土坡,他和泥水匠师傅图方便,将新建的户厕修在土坡附近。而按照技术规程,厕屋、三格式化粪池都应该建在地势开阔的平地。今年夏天,一场暴雨诱发了泥石流,导致张孝伦的户厕地基出现裂缝,化粪池也随之渗漏。出于安全考虑,使用不到两年的户厕,只好被闲置。
刘金培也有同样的经历。2019年,老刘听说村里推行改厕,第一时间便找到当地的泥水匠帮忙修建。当年10月,他家就用上了水冲式厕所,可用了3个月意外发生了:由于地处海拔1200米的高寒山区,冬季管网结冰,供水出现了问题,最后又只得用回旱厕。刘金培向专业人士询问才找到意外发生的原因,由于泥水匠操作不规范,忘记用保温棉包裹管网,同时管网填埋的深度又没能达到要求,这就导致管网冬季容易结冰。
市农科院农业工程研究所所长高立洪介绍,目前,在农村具体实施旱厕改造的有两类主体,一种是政府请来的专业施工队全程托管,另一种是农民自己找泥水匠修:“后一种方式虽能节约一点成本,但可能因操作不规范而导致各种后续问题。”
为解决农户“不会改”的问题,我市将推广“首村首厕制”,即各村社改造或新建的第一个厕所,选址、安装、调试、验收、管护等各环节必须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合格后才能全面推开。所有厕所改造的流程和质量标准,均比照“首厕”进行。每个村的“首厕”建成后,还会组织第三方机构和周边群众现场参观、点评、验收,从而避免施工走样。
问题 不愿用
对策 推广使用节水式厕所
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有些农户虽然已经新修了水冲式厕所,但并未使用,他们仍使用原来的旱厕,水冲式厕所成了摆设。
巴南区接龙镇荷花村是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当地结合生态优势,先后建起葡萄采摘园、休闲鱼塘等,发展乡村旅游。村民陈浩在当地建起葡萄园,吸引市民前来采摘、游玩。
游客虽然来得不少,但却留不住客,问题就出在厕所。
有一次,游客询问哪里有厕所,陈浩把她带到了离果园最近的农户家。这家农户把游客带去了旱厕,看到厕所臭气熏天、蚊蝇乱飞,这位游客扭头就走,葡萄也不摘了。
陈浩知道这位农户家里有新建的水冲式厕所,但他就是不用。农户解释说,使用水冲式厕所,一个月要增加10元左右的水费,一年就是100多元,他觉得没有必要花这笔“冤枉钱”。
后来,陈浩聘请了这位农户到基地务工,他答应把新厕所拿出来供游客使用,原本闲置的厕所才重新“上岗”。
目前,我市农村改建后的厕所90%以上都是水冲式厕所。水冲式厕所会产生一定的水费,但综合其他改厕模式,水冲式厕所更简便,成本低,效果也更好。
为进一步降低农民使用新厕的成本,目前有关方面正研究节水型地下储水式高压冲水厕所,水源可来自于生活废水、窖水、屋檐集水,这种厕所每次用水量为0.5升左右,较传统水冲式厕所节水75%以上,适合广大山区和农村使用。
相关新闻>>>
重庆升级数字化平台 农村改厕实现“码上办”
三分建、七分管,一家一户分散式户厕的后期管护是农村改厕工作中遇到的一大难题。近日,重庆日报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委了解到,我市正在升级“码上办——重庆市农村户厕改造数字化管理服务平台”,通过平台,农村户厕将实现全程监管和有效管护。
2018年上半年,巴南区石滩镇万能村村民李朝全通过改厕,用上了水冲式厕所。可没多久,李朝全和朋友到巴南城区打工,这一走就是大半年。
过年时李朝全回家发现厕所管道出现了堵塞,请来维修人员也无法解决这个问题。无奈之下,李朝全通过村里向镇里的负责人反映了这个问题,镇里又把问题反馈给改厕的施工队伍,前后花了一周时间才解决了这个问题。
“通过摸排整改,我们发现农村户厕管护存在两大难题:一是户厕坏了不能及时得到修缮;二是丧失劳动能力的老人,无法对化粪池进行及时清掏。”市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说。
在农村户厕改造工作过程中,我市为农村户厕建立了数字化管理服务平台。以前,这个平台储存有户主、农户厕所改造前后的基本信息和管护人员的基本信息,只有台账功能,现在,市农业农村委将平台进行了升级,增设了“我要保修”“我要报抽”“其他服务”3个子菜单,村民在手机上就能“下单”,申请需要的管护服务,平台在12小时内就会将订单推送给附近的管护人员,让他们第一时间上门服务。
据介绍,全市还将在每个村配备农村厕所协管员,协管员的手机App里有农民改厕的信息,如果有农民不会扫码,可以找协管员代为报抽报修,让“方便”的事更方便。
原标题:农村改厕如何让“将就用”变“讲究用”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