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一百年来,党领导文艺战线不断探索、实践,走出了一条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符合中国国情和文化传统、高扬人民性的文艺发展道路,为我国文艺繁荣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实践充分证明,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广大文艺工作者无愧于党和人民的期待与要求。”来自重庆的文艺工作者代表们,坐在人民大会堂,聆听了总书记的重要讲话。
近日,上游新闻采访了来自重庆的六位参会代表。总书记的讲话深深撼动了他们的心,他们回忆了过去5年重庆文艺界取得的成绩,回到重庆,他们更希望未来能够将重庆的故事、文艺的声音更加广泛地传达出去,树立新时代文艺渝军新形象,奋力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庆文艺新篇章。正如总书记所强调,“展示中国文艺新气象,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李元胜在中国作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分组讨论中发言 李姗姗 摄
“这次到了北京之后,我还写了3首诗……”作为重庆作家参加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之一,重庆市作协副主席、著名诗人李元胜一直心情激动。
用心用力创作作品
“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衡量文学家、艺术家的人生价值也要看作品。”在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中,李元胜对这一句格外印象深刻。“每个作家都应该让作品来说话,全身心地投入到创作中。”李元胜说,这也印证了自己过去十余年的创作规划是合理的。
作品,尤其是自己用心、用力创作出来的作品方面,李元胜向来就很有发言权。他告诉记者,在自己如今的创作中,和诗歌同等重要的就是以自己自然考察为基础的生态文学,目前刚刚完成了第一阶段。“‘昆虫之美’和‘博物考察笔记’系列基本完成了。下一步,自然主题的散文我正在思考当中,可能会有比较大的调整。”
按照李元胜目前的思考,他下一步会更加集中精力去寻找人类精神和自然启发交叉的部分,从中去找到自己新的创作坐标。在他看来,总书记重要讲话中一再强调“作品”,其实也是在提醒每一位作家,“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去积累思想素材、情感素材,而不是把时间耗费在社会活动上。”
说到这里,李元胜特别提到本次到北京参会自己写的3首诗,依然是以自然为主题。这当然也和他过去十余年间不断的行走、不断扎根到大自然中的考察、探寻息息相关。
翻开李元胜过去数年间推出的自己追蝴蝶、拍昆虫、迷植物的自然考察书系,大家很容易发现从重庆市民耳熟能详的四面山、金佛山、大巴山脉,到我国最南端的三沙市,再到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广东岭南等区域,他都留下过足迹。
“有时候是参加笔会、诗会,如果周边有大山、保护区,会议、活动一结束我就一个人扎进去了。有国家森林公园更好。”李元胜告诉记者,自己通常在里面一呆就是两三天。“当地农民家里,保护区工作人员的巡护站我都住过。像在西双版纳,保护区的巡护站也没有多的地方,最后就在工具间里临时给了我一个钢丝床,我也照样睡。”
李元胜说,基于自己的考察做自然科普书已有近20年时间。他一直希望,可以说是自己用脚走出来的这个系列的作品不光在青少年认识自然、了解物种方面有工具书的作用,同时在培养兴趣、情感、情怀上也有相当的感染力。接下来,他在这方面也会继续“行走”下去,同时利用好自身的优势,持续发力。
增强文学服务能力
在12月15日上午举行的中国作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张宏森代表九届全委会所作的报告中也明确提到,作协要继续“拓展作协工作和文学事业的空间,增强文学服务人民和社会的能力”。李元胜在这方面也已经有了一些思考。
“这个‘服务’不应只在作协工作范围为大家服务,我们接下来也应该更多、更好地激发社会各界都来为文学创作服务。”他表示,回到重庆后,自己会继续把少数花园的文学会客厅做好,让更多的好作家把文学“公开课”、创作谈带到普通市民、阅读爱好者当中,“我也会继续发掘、支持更多的70后、80后、90后乃至00后作家。”
上游新闻记者 裘晋奕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