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四川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著名油画家。多次承担国家大型主题创作,成功争取第十三届全国美展(油画展、雕塑展)在渝举办,牵头创作和设计国庆70周年重庆彩车。带领四川美院获得博士学位授权点和授予单位,美术学学科在国家学科评估中进入A档,创新学院人才培养体系和模式,积极推动学院艺术教育改革。
庞茂琨拥有很多个身份:院长、美术馆馆长、著名画家、教师……但他最引以为傲的“头衔”,是“山城的孩子”,土生土长的“重庆崽儿”。
在12月27日“富民兴渝贡献奖”颁奖典礼上,他饱含深情地说:“我生在重庆,长在重庆,这里是我的家。我想要做的,就是让这个城市的艺术土壤更加深厚……”
为了让重庆变得更美好,他多年来一直努力在这片土地上耕耘。
重庆城也是一件“艺术品”
庞茂琨喝着长江水长大,在他眼里,重庆是一片文化沃土,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很多优秀艺术家在这里留下了不朽作品。
作为新一代艺术家,他也一直在思考和探索,如何用艺术提升城市文化与形象?他带领团队成立了重庆城市形象设计研究院,设计规划重庆美术公园,成立重庆工业设计中心……
“一座城市的文化氛围,要靠人们的耕耘和创造来改变。当专业门类与地方经济、时代发展有了更多互动,一座城市的文化生活将整体升级换代。”在庞茂琨看来,文艺是时代的号角,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文艺也深深融入人们的生活。把艺术追求融入家乡的时代发展进程之中——这是文艺工作者的职责。他推动成立重庆城市形象设计研究院,设计规划重庆美术公园,就是希望用艺术来提升城市的文化品质。
庞茂琨认为,艺术家群体具有较前沿的审美,具备一定的引领力量,在城市规划发展中,诸如活化改善“历史遗存”等事项,就需要艺术家们的担当。
重庆美术公园,是庞茂琨正在积极推动的项目之一。这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休闲绿化公园,而是以“美术半岛”全域10平方公里为基底,打造集形态、业态、生态三态融合,产、城、景为一体的泛城市公园。它以四川美术学院黄桷坪校区为依托,以重庆发电厂工业遗址为核心,以九龙滨江生态区域为轮廓,打造一个具有国际化艺术产业链的高品质国际化美术公园,是一个集“大美景、大美育、大美业”为一体,市民广泛参与的国际化高品质美术主题公园。
“美术公园做好了,对整个城市会有示范引领作用。重庆还有很多工业区域可以慢慢延伸开来,做成地方特色,从而带动城市整体发展。”庞茂琨说。
用画笔呈现历史 用艺术体现社会担当
艺术与社会责任感紧密相连,庞茂琨一直谨记这句话。
在纸上,他亲手为毛相林创作了一幅肖像,并赠与本人,希望这位脱贫攻坚楷模的形象被所有人记住。
在乡村振兴的版图上,四川美术学院与巫山县人民政府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对下庄村进行总体规划设计,将其建设为重庆乃至全国的乡村振兴示范点。
2021年春节刚结束,在他的号召下,川美师生便投入到下庄的设计中,走家串户,深入访谈毛相林和下庄村民,踏勘下庄古道、测绘民居,走遍下庄每一寸土地。
面对国家重大战略布局,四川美院在全国率先提出艺术设计介入精准扶贫的理念,与重庆30多个乡镇签订了实践基地协议,“与人民、为人民、以设计赋能乡村振兴”。
作为当代中国油画界领军人物,每个重大历史节点的大型主题创作,庞茂琨都从未缺席。近年来,他多次承担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脱贫攻坚、抗疫、建党百年等国家大型主题创作,《开天辟地——中共一大会议》《战乱中的墨子》《彝家新村欢迎您》等作品被国家历史博物馆、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收藏。
在接到《开天辟地——中共一大会议》创作任务后,庞茂琨马不停蹄地奔赴中共一大的两个会址进行考察,在南湖登船搜集资料。回来后,又进行了创作设计,借来服装并找来多位老师扮演角色,希望按照当年的真实场景进行创作。期间不断调整视点、角度和人物关系设计安排,经过了反复修改,八易其稿,才最终确定了画面样式。大年三十,庞茂琨开始绘制,期间突发疾病,他担心手术、住院会耽误时间,改为每天上午去医院输液,下午画画,一直画到晚上。由于画幅巨大,有时还要站在桌上、楼梯上来画。十多天后,庞茂琨如期完成了中共党史开端这一伟大时刻的重大题材创作任务。
2018年10月,庞茂琨第一次走进昭觉县三河村采风,彝族向导就热情地为他讲述了几个月前习近平总书记到村里看望乡亲的情景:人们守在路旁,激动的泪水伴随着歌声涌出……乡亲们的兴奋和期盼深深触动了庞茂琨,“渴求的目光不正饱含着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吗?总书记的到来正是对百姓盼望的回应。”
2020年,庞茂琨再一次来到三河村,看到脱贫攻坚的成效真真切切写在乡亲们脸上,开心的表情、幸福的笑容和美丽新农村构成了动人心弦的画面,他决定,用作品定格这一刻,创作了《彝家新村欢迎您》。
从中国共产党诞生到彝族山乡振兴,他用画作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跨越百年的历程和不变的初心。“一个艺术家要将手触摸在时代的脉搏上,传递出时代的召唤和最有力量的声音!”
庞茂琨不仅自己参与创作,也一直倡导全校师生参与主旋律重大题材创作,用艺术作品讲好中国故事。
塑造一座座“高山”
庞茂琨很受学生们的欢迎:凡是他的公开课,必定座无虚席。“在学校里要是看到一大群人都在匆忙地往同一个地方跑,可能就是庞院长的教学课要开始了。”有学生这样打趣道。
多年来,坚持教学、拿着画笔给学生们做示范的庞茂琨,并非是想让学生模仿自己的风格,而是希望通过言传身教,让学生能进步更快一些。给学生讲艺术的比较,让他们有自己的判断力,审美上有自己的观念,从而形成个人在创作上的方法论。
他经常对学生们说,老师是一座高山,但学生不是小丘,而应该成为另外一座高山,这座高山上还得有山有水——作为艺术家要德才兼备。
教学30余载,他创新学院人才培养体系和模式,倡导“个性化成长”“创作带动教学”的培养理念,打造出“思政人文”“专业教育”“实践教学”“信息化教学”四大教学平台,推出“拔尖人才培养”“特色工作室培养”“青年艺术家驻留计划”“创新创业教育”四大培养计划——塑造出了一座又一座的“高山”。
川美的人才培养体系和模式,也为高等艺术教育改革提供了“川美范本”。2021年,庞茂琨带领学院获得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美术学、设计学获批博士学位授权点,美术学学科在国家学科评估中进入A档,吸引了更多的高端艺术人才来到川美,扎根重庆。
在他的努力下,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油画展区、雕塑展区首次放在了重庆;他领衔设计制作的国庆70周年庆典重庆彩车,让无数人领略到了山城的魅力……
难得闲暇时,庞茂琨喜欢漫步于大街小巷,在江边看潮起潮落——此时,他的心会非常平静。这是家乡重庆,这是一片大有可为的艺术土壤。他手中的画笔从未搁下,愿为家乡绘制更多美景,打造新的城市名片。
上游新闻记者 纪文伶 受访者供图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