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心日报 | 唐僧西行取经,竟是私自“偷渡”?
12-13 08:33:30 来源: CCTV4微信公众号

CCTV4微信公众号消息,老子出关的典故可谓是妇孺皆知,但是老子所处的春秋战国时期,“关”和现在的“海关”是一个概念吗?唐僧西行取经,是国家派遣,还是私自“偷渡”?咱接着往下看~

中国海关博物馆位于中国北京长安街,与海关总署相邻,是中国目前唯一全面开放的海关博物馆。

中国海关博物馆收藏有文物、资料达18000多件,包括:中国历史上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九江关”青花瓷碗、李鸿章题写的“津海新关”木匾、1894年“中国灯塔图”,还有接送过国家领导人的功勋舰艇“海关902”艇等珍贵文物。

其中,有一块瓦片上面有一个篆体的“关”字,它就是“关字瓦当”,别看它不起眼,却称得上是中国海关博物馆馆藏中资格很老的一件文物。它出现于两千五百多年前的汉代。 它的背后还有一段“老子出关”的历史典故。

公元前485年,老子眼见周王朝日渐衰微,统治者昏庸无能,深感绝望,最终决定辞官不做,云游四海。而老子想要离开周朝国境,西去云游,就一定要通过函谷关。那么,那时候的“关”有什么职能?和我们现在所说的“关”是一个概念吗?

其实,早在周文王在位时,就下令设置关隘,那时候的关隘主要是管理进出境事务,限制外国人进出,严禁兵器和铁器外流。和平时期,检查出入境商旅和货物,防止人员外逃;战争时期,封关闭卡,成为军事要塞。周朝当时所设的关都是陆地关,但是已经具备今天我们所说的海关的一些职能了,可以说是今天海关的雏形。

函谷关,是周代设立的重要关津之一,它位于今河南省灵宝县境内,是东去洛阳、西达长安的咽喉,著名的丝绸之路,由东往西的第一个关卡就是函谷关。这件“关字瓦当”就是汉代时函谷关门楼上使用的。它既是古代关卡起源的有力证据,也见证了古代丝绸之路的辉煌。

函谷关的关长,史称“关令尹喜”,是中国第一个在史书留下姓名的“关长”,善于观测天象、星宿。这一天,他又像以往一样,站在城关上,观测天象。突然,不远处有团紫气从东方飘来,心想“今天一定会有高人到来”。果然,没过多久,一位老者骑着青牛慢慢朝着函谷关的方向走来。尹喜见此人红颜大耳,仙风道骨,气度不凡,上前一询问,原来是老子。

尹喜大喜过望,他非常敬佩老子的学识,可是当他知道老子此行,是打算西去做隐士时,想要挽留他,那么,身为函谷关的关长会想出怎样的方法挽留老子呢?

尹喜对老子说“您若想出关,我不拦着您,但是得把肚子里的墨水留下来”。老子虽然不情愿,但是在当时没有携带通关凭证想要出关,还得关长点头才行,所以,为了出关,老子只得照做。就这样,老子在函谷关小住了几天。几天后,他交给尹喜一篇五千字左右的著作,据说,这篇著作就是后来被奉为道家经典的《道德经》。

尹喜看完这篇著作,深深的被其吸引,非要拜老子为师,还跟随老子一同出关云游。

唐僧西行取经,是国家派遣吗?

唐代,中国的通关制度已经非常严密了。在电视剧《西游记》里,唐僧几乎每到一个国家,都要向当地的国王出示唐朝皇帝签发的过关文牒,而当地国王就会在这个小册子上盖上刻有国名的印章。但是,历史上的真实情况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唐代时,想办理通关凭证非常困难,唐玄奘苦等了三年都批不下来,最后他决定孤身一人偷渡出国。而在电视剧中,关于唐僧每到一国所用的那些通关文牒的描述,其实是后代人们的想像。

唐代真正的“通关文牒”,其实就是“过所”。唐代法律明文规定,凡是通过唐代周边地区各种关卡者,须持有当地官府发放的通行证,方可“度关”,而这种通行证,就称之为“过所”。

上图这件石染典过所,就是唐代的一件过所实物。它由三张纸粘接而成,长78厘米,宽28.5厘米,上面密密麻麻书写着二十四行文字。乍一看,有些像古代文人的一幅书法作品。

它是唐开元二十年,即公元732年,商人石染典从瓜州和沙州户曹处申领的通行证,文书中分别盖有“瓜州都督府之印”、“沙州之印”、“伊州之印”,表明石染典携带着安西都护府颁发的“过所”,从安西到瓜州经商。交易结束后,为返回安西,又请求瓜州都督府发给回去的“过所”,可见当时对于通关管理的严密。

通过“石染典过所”,我们可以看到,唐朝时,如果要申请过关,必须提供性别、年龄、居住地、度关理由、度关时间等材料,度关超过一个月时,只有及时申请更换由政府发放的“行牒”才有效,申请人万一丢失过所,就要被拘押扣留,查清身份后再酌情处理。如果没有“过所”,却想要过关,就被认为是“私度关”,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偷渡”,要受到不同程度的法律制裁。 

唐朝历史上,高僧玄奘赴天竺国,也就是今天的印度求取真经时,因为手里没有“过所”,玄奘只好冒险偷渡玉门关。路上他找了一个胡人当向导,快到玉门关时,胡人害怕事情败露连夜逃走,玄奘只好独自前往。结果被守关将士发现,差点乱箭射死。被抓后,校尉王祥亲自审问他,玄奘声泪俱下述说原委,打动了同为佛教徒的王祥。王祥私下帮助他一路出关,顺利到达天竺完成了取经伟业。

原标题:唐僧西行取经,竟是私自“偷渡”?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