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地理微信公号消息,
今天我们讲,
睡不醒的冬三月。
每当冬季来临,
很多动物都疲于应对,
无脊椎的蜗牛闭关自守。
两栖爬行类的蛇盘踞地洞之中,
哺乳类的松鼠和熊往往藏匿于树洞。
人类同样受到冬季的困扰,
容易变得更加贪睡,
睡或者不睡,这是一个问题。
为什么冬天会“睡不醒”,
怎么做才能摆脱冬季嗜睡呢?
▲ 冬眠的刺猬
人类篇:贪睡无罪
由于冬天比较寒冷,
人类以及其他多数内温动物,
为维持相对恒定的体温,
需要消耗的能量大大增加。
同时每到冬季,
在自觉或不自觉的情况下,
人所摄入的食物也会相应增多。
吃得多,才能获得更多的能量,
而这些能量除了对抗寒冷、维持体温以外,
很大一部分也用于消化食物和分解脂肪。
更多的血液用于消化食物和获得能量,
因此脑部供血会时常短缺,
脑供血不足的表现。
就是打哈欠犯困精神不集中,
同样是和脑部的血液有关,
在冬天犯困还有另一重要原因,
开窗通风换气相应减少,
屋子里二氧化碳的浓度较高,
血液中含氧量相对较低,
脑供氧不足,也体现在眼皮坠地哈欠连天上。
动物篇:冬眠有理
冬眠的对动物的意义在于,
尽量减少身体内外的生命活动,
将能量消耗降到最低,
以挨过环境严酷的时间段。
动物冬眠时,能把生命的时钟调得多慢呢,
生活在北美洲的普通箱龟,
冬眠时心脏5~10分钟才跳1次。
更夸张的是它们几乎完全不呼吸,
只靠皮肤吸入少许氧气。
外温动物的冬眠往往并没那么惬意,
因为它们的体温依外界的环境温度而变化,
当环境温度低到威胁生命的致死温度时,
它们可能就无法再醒来了。
内温动物的冬眠则相对灵活,
当外界温度太冷,或局部体温太低,
它们能在不觉醒的情况下,
通过增强代谢率抵抗低温。
而当环境温度低到威胁生命,
它们会随时醒来,
寻觅食物补充能量或者换个温暖的地方再睡。
最初,人们根据动物体温的高低,把动物分成温血动物和冷血动物两类;后来,人们又根据动物体温有无稳定状态划分出常温动物和变温动物;再后来,依据动物自身对体温的调节能力,划分出了外温动物和内温动物。外温动物的体温根据外界环境而变化,比如两栖类、爬行类;内温动物决定体温的热源主要是机体自身产热。
▲ 冬眠后变“苗条”的地松鼠
反抗篇:摆脱冬季嗜睡
动物冬眠,
是因为没有足够的能量用以,
对抗寒冷,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
而人类呢,
当能量用于抵抗严寒的时候,脑供血匮乏,
造就了“睡不醒的冬三月”这一说法。
所以如果把动物挪到温暖的环境里,
同时提供充足的食物,
它们可能就不再需要冬眠。
而人类如果想摆脱冬季嗜睡,
首先是保暖,
节省用于抵抗严寒的能量。
其次避免饭后立即大规模动用脑,
让消化和思考分开。
最后,屋内时常换气,
也是驱赶倦意的有效手段。
原标题:地理知识 | 冬天为什么睡不醒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