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人档案:
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生于1951年,四川成都人。现任新希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民生银行副董事长、全球川商总会会长、中国企业家俱乐部副理事长。
△刘永好
新希望集团档案:
新希望集团始创于1982年,由刘永好先生发起创立。新希望的发展成果入选国家博物馆“伟大的变革”改革成就展。旗下已拥有3家A股上市公司,在全球30多个国家拥有分子公司超过600家,员工近7万人,集团资产规模近2000亿元人民币,年销售收入超1000亿元人民币。
△新希望国际大楼位于成都天府新区。
2018年正值改革开放40周年,刘永好被评为“改革开放先锋人物”;此外还先后入选“改革开放40年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中国改革开放30年影响中国经济30人”、“中国改革风云人物”、“中国十佳民营企业家”。
这些光环的背后,是刘永好创造的多个“第一”。
新中国成立70年,在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历程中,新希望集团是见证者、参与者,极具代表性。
“新希望集团能有今天的成绩,最关键的是在每一次发展浪潮到来之时,我们把握住了机遇。”
3月5日,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在接受记者釆时表示,只有紧跟时代,“新希望”的发展才能一路“永好”。
艰难起步
创业遇困难时想过跳河
△1982年,刘氏四兄弟创办育新良种场,自农业领域开始创业。
“我1951年出生于四川新津县,20岁之前几乎没有穿过新鞋,最大目标是拥有一双新鞋和一辆自行车。你说,我的工作是铁饭碗,要是辞职下海是不是疯了?“说到初期创业,刘永好的笑中却露着苦涩。
5年的知青生涯结束,他进入学校学习,毕业后留校当了老师。此时,大哥刘永言已分配到成都906厂计算机所工作,二哥刘永行到了县教育局工作;三哥陈育新到县农业局当农技员。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刘永好的父亲反复对四个儿子说:“时代变好了,机会难得,你们要珍惜,要好好把握。”父亲的话让兄弟们开始思考,并踏上创业之路。
80年代初,四兄弟在四川新津县出了名,原因是他们先后自己砸了“铁饭碗”。
刚开始,本来他们合计着要办一家电子工厂,厂名起好了,也研制了第一款产品。
“当年我们设计了一个音响,但最后并未成功。我们的公社书记说,这是走资本主义道路,那时候才1980年。”刘永好记得很清楚。
“既然电子产品不让做,我们就做农业吧。”刘永好找到当时的县委书记。县委书记说行啊,我给你一个任务,一年带十个专业户,让他们率先致富。
“我们领了任务,开始到农村种蔬菜、养鹌鹑、养猪。”
“当时想向银行贷款1000元,银行说没听说过私人贷款,不贷。”
刘永好几兄弟只好典当了手表、自行车等值钱的家当,还向亲戚朋友借钱最后筹了1000块钱作为启动资金。
“那时真的很艰难,甚至跳江的想法都有。”刘永好说,最难的时候孵化的种鸡卖不出去。当时又快过年了,按照川西的风俗,到年底一定要还钱。说起这段记忆,刘永好盯着面前的水杯,沉默了好一阵。
“我们兄弟商量,有的说干脆不干了,不干了钱也得还啊。有的说去新疆跑路,还有的说干脆跳岷江,一了百了,钱也不还了。”
刘永好笑着,后来还是决定,新疆不跑了,岷江不跳了,我们把孵出来的小鸡,骑着自行车到成都的市场上去卖。最后小鸡卖完了,不但还了钱,还赚了“第一桶金”。
“为什么叫希望集团,一是宋健同志的提词,二是我们对发展民营企业充满了希望。”
刘永好说,时任国务委员宋健同志到育新良种场视察,为其题词“中国的经济振兴寄希望于社会主义企业家”。这就是后来企业名字中“希望”一词的来源。
1987年,刘氏兄弟的资产已经达到1000万元,是1982年启动资金的一万倍。
涉足饲料产业
“养猪希望富,希望来帮助”家喻户晓
△新希望牧场。
“做企业,要有敏感的嗅觉才行,这也是新希望集团成功的经验。“
刘永好告诉记者,1986年,育新良种场已经拥有一个鹌鹑养殖场和一个饲料厂,存栏量5万只,饲料年销量100吨,年产值40万元。但随着新津县的鹌鹑养殖量达到3000万只,养殖利润已经明显下滑,鹌鹑的生意不可能再扩大。
1986年9月,刘永好去广东采购鱼粉时偶然发现了“正大康地”猪饲料,这家正大康地(深圳)有限公司是由泰国正大集团和美国康地集团1981年成立的中国第一家外商投资企业,也是最早的饲料工业化企业。
”发现这个牌子仿佛喝了几瓶清醒剂。1985年2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在国家经委成立饲料工业办公室、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和中国饲料工业技术开发总公司三个全国饲料工业机构。“刘永好说,刘氏兄弟认定中国饲料业正处于起步阶段,国家支持饲料行业发展,特别是猪饲料行业大有可为。
随即,“育新良种场”更名为“新津希望饲料厂”。
1988年,他们投资200多万元与四川农业大学合作建立了希望饲料研究所。
1989年,希望饲料研究所自主研发出“希望一号”乳猪配方饲料。但是,乳猪配方饲料要想打开市场还须改变农民的观念和养殖习惯。按照分工,刘永好主要负责对外工作,采购、销售、宣传推广都是他的活。
“如果说户外广告,我可是‘祖师爷’。”刘永好笑称,通过农村墙体广告、广播电台、电视台向养殖户宣传科学养猪理念和希望牌饲料,如“养猪希望富,希望来帮助”就是当时家喻户晓的广告词。
川西地区的养殖户逐渐发现用了希望饲料,生猪出栏周期从过去的一年多缩短到半年左右,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新津希望饲料厂门口等待提货的卡车车队越排越长,有的甚至要等上一两个星期才能提到货。
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也为中国企业带来了参与经济重建的机会,越南政府欢迎外国投资并在租地、税费等方面给予了较大优惠。
△1999年,新希望首次走出国门,在越南建设第一家海外工厂。
新希望于1999年在越南胡志明市投资建设了第一家境外企业——胡志明市新希望饲料公司,标志着新希望开始实施国际化战略。
经过近20年的努力,目前新希望已经建立起了以亚洲和非洲为中心,遍及欧洲、北美洲、大洋洲的产业布局,在海外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投产、筹建、投资的公司已经超过50家,总投资超过100亿元,全球员工7万余人。
善用政策抓机遇
新希望崛起过程就是中国民营经济崛起之路
刘永好开会有个特点:喜欢读文件,而且一些文件总是反复地读。
“一个真正的企业家不会忽略各级政府发布的文件,这些文件不仅能让你了解政策,而且也给企业带来发展机遇。”
刘永好用笔敲了敲面前的笔记本告诉记者,新希望多次“华丽转身”都是靠读文件,对政策的把握。
△1993年刘永好当选全国政协委员,在政协八届一次会议上做题为《私营企业有希望》的大会发言。
据刘永好介绍,1993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建立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组织体系”,明确了商业化、市场化改革方向,银行业在向民营资本开放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把握时机,刘永好等41名政协委员提出组建一家由民营企业投资的商业银行,全国工商联也积极推动。
△1996年,民生银行正式成立,刘永好任副董事长。
经过3年的努力,1996年1月,民生银行正式挂牌运作。这是中国内地第一家主要由民营企业发起设立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
2004年1月和2005年1月,中央连续发布一号文件,这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关于“三农”问题的第六个和第七个一号文件;
2005年,中央又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并在全国实施。
同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非公经济36条”),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有企业重组以及给予更多财税金融支持。
刘永好告诉记者,在此背景下,新希望决策层及时做出重大战略调整,把农业和食品定为核心业务,决定实施业务“归核化”发展。
2005年,新希望提出打造“规范、环保、领先的世界级农牧业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为了实现目标,新希望集团加大农牧行业战略整合,2005年收购山东六和集团45%的股份,新希望的全国市场份额一年间从近4%提高到6%;2006年,新希望收购北京千喜鹤集团,打通猪产业链,实现了从养殖到餐桌的全产业链运营。
“除了在农牧业方面做出战略整合外,新希望在2006年将新龙和华融两家化工公司剥离出股份有限公司,从而将股份有限公司打造成真正意义上的农牧企业。”
据刘永好介绍,2011年,新希望原农牧板块与山东六和集团实现整体上市,并正式更名为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如此一来,它的销售收入已达600亿元,饲料销量已超过1200万吨,成为全国最大的民营农牧企业。
对话>>
记者:新希望集团己经37年了,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第一家民营集团企业,您对自已有什么样的评价?
刘永好:我很珍惜我的民营企业家身份,它不仅代表我奋斗的成果,更代表了中国改革开放对民营经济的认同。
30多年来,新希望始终秉承“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的初心深耕农牧产业,将自己打造成现代跨国农牧产业集团,带动农村数以百万计的农户脱贫致富,为数以亿计的城镇居民提供安全优质的食品。
有人说我是农民的代言人、新农民的代表,推进精准扶贫和培养新型农村和乡村技术人员,我很喜欢这些评价。
记者:您如何看待新一轮民营企业发展机遇?
刘永好:企业发展同样需要“阳光、空气、和土壤”,而今三个条件都具备了,民营企业要有信心和勇气做好自身的转型升级,准备迎接民营经济发展的又一个春天。
首先“阳光”有了。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民营企业发展的讲话,去年专门召开座谈会,对民营经济作出重要指示。今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又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干货”。
第二是“空气”也有了。中央和各地政府和都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办法支持民营企业。
第三是“土壤”,也就是市场。民营企业要抓住这样的历史机遇期,在新一轮的发展中树立信心,克服困难,争取走得更好。当前是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的“新希望”。
记者:作为带头富起来的民营企业家,如何履行社会责任?
刘永好:1994年4月23日,我联合十位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发表了“让我们投身到扶贫的光彩事业中来”的倡议书,发起“光彩事业”。
作为发起者,新希望集团在西部边远地区投资建厂,通过产业发展带动农民脱贫,1994年就在四川凉山投资1500万元,建成了全国第一家“光彩事业”工厂——西昌希望饲料厂。25年来,新希望在全国“老少边穷”地区投资已超过50亿元,在贵州、甘肃、四川、山东等全国14个省份的贫困地区建设了超过150家“光彩事业”扶贫工厂,累计带动当地6万多人就业。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希望于2016年先后在四川、西藏、陕西、山东、河北等省份开展精准扶贫项目,并结合实际创新扶贫模式,在四川凉山探索出“喜德模式”(即政府+龙头企业+养殖大户+N个贫困户)和“昭觉模式”(即昭觉县政府+人民银行成都分行+新希望六和+村集体+64户贫困农户),被农村农业部作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产业扶贫榜样推广。这是我认为最光彩的事。
上游新闻记者 谭柯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