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四川省气象局、重庆市气象局共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气象合作座谈会在四川成都召开,双方签署《四川省气象局 重庆市气象局共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气象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在十个方面共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气象合作事宜。
共同建设交通气象服务体系
服务保障多向出渝出川大通道建设、经济圈交通互联互通、国际航运枢纽打造、航空运输体系建设、国际物流枢纽打造,加强以立体交通为重点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气候可行性论证和建设期间的气象保障服务,共同做好高速公路、铁路、航道、航空、物流等安全运行气象保障服务。
共同建设旅游气象服务体系
服务保障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做好重点景区实景监测和预报服务。共同建设国家气象公园,共同发展健康气象服务,共同推进国家级、省级气候品牌创建,推动立体气候资源向旅游、养生和生态产业资源转化。
共同建设现代气象为农服务体系
服务保障西部农业科技创新中心、长江上游现代农业种业发展高地、宜机化高标准农田改造示范区、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产业集群建设,重点加强沿线、沿江(河)、沿界区域现代高效特色产业示范带气象保障服务,联合创建国家级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中心。
共同打造科技创新联盟
加强气象科技创新,联合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高新企业等,打造成渝气象科技开放创新联盟。统筹资金联合开展重大科研活动,联合申报省部级重大科技(科研)项目,共同争取中国气象局重点实验室落户成渝地区。建立关键核心技术协作攻关机制,着力解决“卡脖子”技术问题,吸引、推动更多气象科技成果在两地转化。探索推动气象科技人才共引共育共用、资源双向流动、服务保障双向贯通。深化干部人才交流合作,推动两地气象系统干部横向挂职和气象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深度交流。
共同建设智慧气象体系
对标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大力发展智慧气象。加强大数据、云计算、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前沿技术应用研究,推进智慧气象业务服务系统建设。依托中国气象局党校四川分校、气象干部学院四川分院、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培训中心重庆分中心,针对气象业务发展重点领域开展特色培训。
共同优化事业发展体制机制
坚持改革开放,聚焦重点领域,共同推进改革,共享改革成果,激发动力活力。建立集约高效的业务运行机制,构建政府部门主导、市场资源配置、社会力量参与的气象服务新格局,完善全面正确履行气象行政管理职能的机制。推进气象法律法规标准体系对接,推进气象安全联合检查、联合执法、联合监管。
共同优化区域事业发展布局
推动区域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发挥重庆、成都两个国家中心城市气象事业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重庆向西、成都向东双向融合发展。促进四川、重庆毗邻地区气象事业联动发展、一体发展、融合发展,支持有条件的市(区、县)气象部门开展跨区域合作。加快成渝地区区域中心城市和重要支点、节点城市气象事业发展步伐,提升次级城市气象服务支撑能力。
共同建设气象灾害防御体系
充分发挥气象在保障生命安全方面的作用和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推进城乡融合一体化气象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建设。加强成渝双城经济圈中小尺度大气廓线等观测站网统筹规划,推进成渝双城超大城市冠层观测等综合观测系统建设。加快建立覆盖全面、信息准确、传递畅通的自然灾害监测和预警体系,加快建设精准靶向发布的智能化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着力解决预警信息“最后一公里”问题。推动人影“耕云”行动计划落地落实,构建地空协同、跨区协作人影指挥作业机制。
共同建设公共气象服务体系
充分发挥气象在服务生产发展和生活富裕方面的作用,推进川渝两地公共气象服务协同发展,提高公共气象服务供给能力和保障水平。做好双城经济圈内城市气象服务,加强重大灾害性天气联防联控,完善面向决策、公众和行业的公共气象服务系统,做好重大活动气象保障,联合打造气象科普品牌。共同培育气象服务市场,鼓励和支持气象信息产业发展。
共同建设生态环境气象保障体系
充分发挥气象在服务生态良好方面的作用,助力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区域空气质量联合预报预警,联合开展大气污染防治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助力长江上游流域生态保护与生态修复,加强生态气象监测评估,建立森林防灭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等气象联防联动保障机制。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 张皓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