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世暴雨袭击郑州,人意如何对抗“天意”?
07-21 11:28:45 来源:​北京青年报

北京青年报消息,一场极其罕见的强降雨,让人们纷纷丢下手里的瓜,开始关注人间悲欢。 

从7月20日夜间开始,郑州暴雨灾情成为几乎所有社交媒体的热点。无论是否人在河南,很多人都在转发图片和视频,都在打听郑州的消息,都在时刻关注着被困人员的安危。这个时刻,每个中国人的心都是联系在一起的。

河南的这一波汛情,其实早在预料之中。一周前开始,从国家防总到省市层面,就开始研判黄淮流域汛情和布置抗洪抢险。7月13日,河南省早早宣布防汛进入“战时状态”。知情人士透露,上周末河南省从上到下都已经动员起来,准备迎接汛情的到来。也就是说,应对这一轮强降雨,河南省是做了充分准备的。尽管如此,郑州出现的灾情仍然让人们感到猝不及防。 

河南把防汛的重点放在确保不发生溃坝、决堤等方面,当然是无可非议的。这是一种系统性的考虑,也是出于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高度重视。但出乎意料的是,史上罕见的暴雨在20日“准确”地击中了郑州,这座中部大型城市在傍晚陷入了瘫痪状态。医院停电,地铁成为河流,公交停运,大量车辆泡水,社交媒体上到处都是求救的声音。随着图片和视频的海量转发,人们开始质疑,为什么郑州面对预期的灾害,没有做好万全的准备? 

首先有两个没想到。第一个没想到,是没有准确预判到暴雨会落在郑州。人们都知道,现在的气象预报很神,但是,预报暴雨的准确位置并不是很容易的事。第二个没想到,是没想到暴雨的强度会如此之大,远超城市的排涝能力,也让整个城市的应急体系捉襟见肘。据了解,7月20日上午,郑州市委书记徐立毅在调度会上还强调了地铁的安全问题,但是地铁5号线依然成为郑州灾情的一个痛点。乘客挤在停驶的车厢里,水深已经齐胸,孩子被高高举起,虽然人们并没有慌乱,但是整个场景像极了灾难大片。猝不及防的地铁积水等情况目前已造成12人死亡、5人受伤。尽管已经做好了动员,郑州在暴雨面前依然表现得措手不及,这是值得深思的。 

预警,是灾害防范体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从现有的材料看,郑州乃至河南在此次汛情到来前仍然采取传统的“内紧外松”策略,体制内广泛动员,公众层面还是歌舞升平。很多普通市民并不知道自己将面对的是什么局面,他们吃着火锅唱着歌,没想到转眼间大水连桌子都抬走了。因为缺乏充分的预警信息,整个城市依然按照惯常的节奏运行,这不仅增加了抢险救灾的难度,也会造成不必要的生命财产损失。在汛情非常吃紧的深夜,人们看到新媒体记者在街头持续直播,但也看到地方电视台仍然播放着历史剧,仿佛这场暴雨根本没有发生。这是一种非常难以理解的信息传播现象。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前不久也下了一场暴雨。在暴雨来临之前,几乎每个市民都接到了预警短信,很多单位都采取了弹性上班和错峰上下班的措施。有人开玩笑说,北京要下雨,弄得全国人民都知道了。但就是这种全民知晓的做法,有效地降低了灾害风险,减轻了灾情来临时城市运行的压力。对公众的信任,有时就是给政府减负。 

今年夏季,欧洲遭遇了所谓千年一遇的洪水,很多城市沦为泽国。无论传说中的气候临界点是否到来,人们都可以观察到,极端天气现象确实变得更为频繁。这就意味着,应对天灾和对抗“天意”会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一个公共议题。政府动员能力是否强大,基础设施是否牢固可靠,无疑都是决定性的因素。但是,提高全民抗灾意识,畅通灾情预警信息,也都是至关重要的。 

郑州的水患还没有退却,河南的汛情仍在持续,很多干部群众和解放军官兵依然奋战在第一线,他们是最值得敬佩和赞扬的人。

祝福郑州,愿桥梁和隧道都坚固,愿每个人都安好。

原标题:旷世暴雨袭击郑州,人意如何对抗“天意”?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

举报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