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在、人在、货在,但与顾客失联,或者,店在、人在、服务在,但顾客与你的距离无法在疫情期间变为0。
这是疫情下的企业众生相。
焦虑不是出路,等待不是出路,放弃则是不归路。
林清轩创始人孙来春在正月初七这天,也还面临这样的困境:旗下300多家门店,一半关门,2000多名员工要吃饭。线下业务量超75%的林清轩,疫情发生后,营收下滑到只有日常的5%。曾经被SARS打败过的孙来春,面临改变还是放弃的选择。
最终,孙春来本人领头,带领1000多名平常只在线下做销售的“柜姐”转战线上直播,从14日开始到19日为止,奇迹发生了,孙来春的团队营收已经与去年同期持平。
行动,战胜了月初的恐惧,孙春来成就了一个企业界的神话。
最近的另一个刷屏事件,则从另一个维度证明行动的重要性。
云南一家大型企业,CEO对HR洋洋洒洒100多页的PPT,发出咆哮:企业都要死了,你还给我讲劳动法。这位CEO的本意不是批评HR这个特殊时期要讲劳动法,而是愤怒于HR的僵化与抄作业的行为对于解决当下的困境毫无价值,他希望的是HR能从人力的角度拿出行动指引,而不是按部就班。
非常时期,除了要拿出非凡力量,不要教条式应对,行动才是最好的解药。那么如何行动?
世卫专家布鲁斯·艾尔沃德最近考察武汉抗疫之后有句话,其实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对林清轩这类企业的解读:有什么就先用什么,用什么就快速地去用。他针对的是中国抗疫,实际上企业面对的困难与当下抗疫一样的困境,没有疫苗,没有特效药,常规与常识可能失效。那就找出对自己有价值的一切条件,有什么资源用什么资源,有什么力量就动用什么力量,有什么人就用什么人。
变,快变;动,行动。这是所有选项中的第一选项。
朋友圈“你如何度过疫情中的一天,将决定你如何度过一生”这句话,流传甚广。于企业来说,一样适用——就算不能出门长跑,那至少也在客厅做做仰卧起坐。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上游新闻立场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