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消息,7月24日凌晨,英特尔在美股收盘后公布了二季度财报。
财报显示,英特尔二季度营收197亿美元,同比增长20%,市场预期185.54亿美元,二季度净利润51亿美元,市场预期45.72亿美元,去年同期41.79亿美元。
但二季度财报公布后,受7纳米生产时间较原计划推后的消息影响,英特尔股价盘后交易跌10%,而竞争对手AMD股价涨7%。
英特尔首席执行官鲍勃·斯旺(Bob Swan)在电话会议中称7纳米制程工艺中仍存在“缺陷”,延迟6个月意味着相关芯片的上市至少会推迟到2022年,这比之前预期延迟了大约6个月的时间。在2021年下半年,英特尔预计将发布新的CPU,其中包括其首个10纳米桌面CPU和新的10纳米服务器CPU。
但竞争对手已经在先进制程上获得领先,基于台积电的技术,AMD目前已在生产基于7纳米架构的Ryzen 4000芯片。
过去几年,随着AI、大数据、IOT等应用的层面的全面爆发,先进工艺芯片的需求量也在增加,而目前能够提供先进制程的晶园厂,全球市场上厂商只剩下了台积电、三星以及英特尔少数几家。
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以主流先进制程竞争来说,2017年上半年台积电10纳米就已经开始放量增长,而三星也在2017年进行了8纳米LPP制程风险试产。而在今年,台积电更是冲刺5纳米制程,预计5纳米将在下半年有强劲增长,全年将贡献营收约8%。
作为英特尔在CPU上的老对手,AMD也凭借着台积电的“助力”而赶超英特尔进入7纳米时代。不久前有消息称,AMD已与台积电签订了每月供货20000片5纳米晶圆的订单。
这让AMD无论是在市场上还是在资本上都获得了认可,7月24日,AMD 的股价超越英特尔,上一次出现这样的情况还是在 15 年前。虽然市值双方仍有差距,但差距在不断缩小。
面对对手激进的“数字追赶”,英特尔业务部门负责人也予以回击,认为英特尔在包括10纳米在内各个节点上逻辑晶体管密度的数量与对手相比具有明显领先优势。
英特尔执行副总裁,制造、运营与销售集团总裁Stacy Smith此前曾对记者表示,英特尔的超微缩技术让英特尔能够加速推进晶体密度的提升。以10纳米制程为例,英特尔产品的最小栅极间距从70纳米缩小至54纳米,且最小金属间距从52纳米缩小至36纳米。尺寸的缩小使得逻辑晶体管密度可达到每平方毫米1.008亿个晶体管,是之前英特尔14纳米制程的2.7倍,大约是业界其他“10纳米”制程的2倍。
“从业务上看,三星和台积电的代工属性会推动其更快的使用换代产品,哪怕只是一部分的创新,也可以叫做下一代。英特尔则不一样,作为摩尔定律的坚定拥护者,在芯片数量和成本上,英特尔更加严谨。”Gartner研究副总裁盛陵海认为,节点的命名更多的是从自身利益出发。
但7纳米路线图制程的延后确实给英特尔带来了更大的压力。据记者了解,目前华为旗下系列笔记本电脑已经开始上市搭载AMD7纳米芯片的电脑,在客户端和数据中心的市场上,英特尔的份额也面临着进一步被AMD和Arm等其他架构公司侵占的风险。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