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中国•重庆(石柱)第四届康养大会在石柱黄水镇开幕,为期三天时间里,康养产业研讨、项目签约、资源考察推介等活动将紧锣密鼓进行。当天,石柱围绕“中医药防疫与康养”主题,通过云直播方式将“风情土家 康养石柱”瑰丽画卷展现给广大网友。
聚焦“中医药防疫与康养”
培育中医药疗养旅游新动能
今年,大会聚焦“中医药防疫与康养”主题,背后折射出的是石柱“发展中医药疗养旅游”的思路。
打好这张牌,石柱有底气。
石柱的底气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中药材。翻开地图,会发现石柱群山连绵,重峦叠嶂,峰坝交错,海拔高低悬殊。大山曾让石柱久在深闺,却也赋予了石柱种植中药材的自然资源禀赋。
“石柱有全国最大的黄连生产、科研和教学基地,石柱黄连占到全国总产量的60%和世界总产量的40%,是‘中国黄连’之乡。”新华网云直播中,石柱县农业农村委副主任王小军向网友介绍。
然而,从一株黄连长成一个大产业,需要挖潜增效,延长产业链条。
当天“中医药防疫与康养”专家主旨演讲上,重庆市中药研究院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重庆综合试验站长、重庆市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李隆云指出,当前重庆市中药材二、三产业急需培育,要提高中药材全产业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这与石柱的构想不谋而合。近年来,石柱以中药材精深加工为龙头、以中医药医疗机构和老年养护机构建设为突破口,将中药材、医疗和康养拧成一股绳。
“丰富的中药植物,为石柱提供了充足的康养食疗资源。”直播现场,石柱县卫健委主任杨林权表示,近期,由重庆医科大学投资3.5亿元建设的重医附属黄水康复医院已投入使用,黄水片区13个精品中医馆也建成并投入使用。
他介绍,目前,石柱全县打造的13个疗养示范点,提供中医按摩、针灸、拔罐、推拿等11大项49类中医药疗养服务,75%以上村卫生室能提供中医药服务,石柱县也因此获评“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考虑到今年疫情防控的特殊形势,结合石柱食疗资源优势,石柱将此次大会主题定为“中医药防疫与康养”。“下一步,我们将以养护院建设为突破口,打造全国知名的疗养示范区,使中医药疗养旅游成为石柱新的经济增长点。”杨林权口中,石柱发展的一张新蓝图逐渐显现。
以“生态康养”为统领
“六养”产业不断升级
石柱之美,不仅美在养而疗之,康而寿之,更美在姿态奇绝的山水风景、美在它传承千年的人文风韵。
石柱虽然地处山区,但自然生态良好、土家风情浓郁,特色农业、休闲旅游业也有较好基础,森林覆盖率达60%以上,是全国的绿化模范县,被称为中国天然氧吧。
坐拥“大自然的恩赐”,这些年,当地人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把绿水青山真正变成石柱人的金山银山?
为此,石柱坚持绿色发展,以“生态康养”为统领,不断健全观、疗、食、文、动、住“六养”。
当天,一幅幅“山水交融地,人文荟萃境”的画卷随着云直播镜头徐徐展开:
这里风景别致——万寿山石柱高耸;大风堡林海茫茫;千野草场绿波千顷……
这里风情独具——首批国家级非遗土家啰儿调发源于此,世界经典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孕育于此;唯一被中国正史将相列传记载的明末巾帼英雄秦良玉,在此留下千古传奇;多彩的土家文化、民俗风情和传统技艺代代传承……
这里物产丰足——出产的优质莼菜是公认的山珍佳肴;土司王宴闻名华夏;是“中国黄连之乡”“中国辣椒之乡”“全球最大的莼菜生产基地”;优质黄连、辣椒、蜂蜜承载着石柱人“敢吃黄连苦,不怕辣椒辣,后享蜂蜜甜”的人文精神……
近年来,康养战略正深入全县人心,当地康养经济政产学研协同联动新局面基本形成,石柱的康养品牌在国内外更加响亮。另一方面,以“生态康养”为统领的石柱“六养”产业还在不断升级。
例如,在文养方面,“石柱正在打造‘巾帼土司城’,将把土家先民留下来的众多文化遗产、民风民俗集中起来,予以陈列展示,使它成为石柱土家文化的寻根地、体验地、展示地和高端文化旅游目的地。”直播中,石柱县文化旅游委副主任马丽介绍。
在观养方面,今年石柱县全国摄影大赛举行,旨在增强与游客的互动,吸引了来自全国上万名摄影爱好者参与投稿。同时,还有来自全国20余个省市摄影家协会的50名摄影家集中采风。
“在动养方面,石柱积极打造山地自行车、铁人三项、滑雪、定向越野、公开水域,以及无动力滑翔飞跃长江等等,以提高城市影响力和美誉度。”石柱县体育运动中心主任谭文福向网友介绍。
上游新闻•重庆商报记者 郑三波 实习生 彭晨 柏雨欣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