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消息,近日,上海肯德基食物银行遭市民哄抢,引发热议。对此,“食物银行”街道办回应目前已和肯德基沟通采取措施,会加强危须秩序,后悔可能会采取登记等方法。
对于肯德基食物银行却引发的争议,有很多网民认为,食物银行的食物应当留给困难群体和低收入人群,不应该被普通市民“占便宜”的心态而哄抢。也有观点认为,即将过期的食物,没有作为厨余垃圾丢弃,食物银行就实现了其价值,肯德基并没有界定领取人群,因此大家都有领取资格。
对此,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刘远举对新浪财经表示,民事发放是没有办法鉴别家庭情况和经济能力,长远来看规范秩序后在全国来看也是一个不错的公益活动。
肯德基食物银行遭哄抢 未来将加强秩序管理
近日,上海杨浦区的一家肯德基设立的,旨在减少浪费,帮助困难群体的“食物银行”,遭市民哄抢。
据一段被多次分享的视频,在一个“食物冷柜”前,有多名中老年市民挤在冷柜前。在冷柜门打开后多名老人开始哄抢食物,一名身穿灰色衣服的工作人员试图用身体挡住冷柜门,但是无济于事。大约12秒后,冷柜内的食物被哄抢一空,一位老人拿走冷柜内最后一个鸡肉卷,围观和哄抢的人群才逐渐散去。
据了解,由于上海某街道提倡设立免费的“食物银行”,上海肯德基在街道办的指导下,设置了免费的“自取冰箱”,给有需要的人提供安全免费的食物。具体的方式是,肯德基将未售完但仍在保质期内的余量食物,通过在餐厅门口设置的“食物银行自取站”,免费提供给有需要的市民,践行勤俭节约风尚。
肯德基每日会摆放十余个不同品种的餐食,包括鸡翅、鸡块、华夫等。每份产品的包装袋上均由工作人员标明了存入日期和食用指引信息,例如“冰柜内食品非即食食品,需要重新加热至75度方可食用”、“食品只可当天食用,且只可复热一次。”
肯德基方面称,暂时还没有官方回应。具体调整方式还在实验尝试和内部讨论中,但是该“食物银行”已经从“自助拿取”方式改为“专人派发”方式。后续,肯德基将加强秩序维护和管理。
“‘食物银行’本意是倡导避免食物浪费和环保公益,也是一个比较新的工艺模式,新生模式需要改进和迭代的地方还是很多,我们的初衷好事好的,未来会不断优化这个流程。”肯德基相关负责人对新浪财经表示。
对此,“食物银行”活动指导单位殷行街道工作人员表示,街道和肯德基方面推出“食物银行”的初衷,是为了能照顾到老人和失独家庭以及真正需要这些食物的群体。哄抢可能是因为居民太过热情,目前已和肯德基沟通采取措施。工作人员会加强维持秩序,后续可能会考虑实行预约、登记或其他方法。
“哄抢”之余,食物银行应该留给谁?
食物银行的领取对象到底是谁,是否界定为“需要救济人群”,普通居民是否可以领取?对此,法律从业者林夕(化名)表示,冰柜上明明白白写着“厉行节约”“珍惜粮食”“物尽其用”“合理拿取”,均说明这是食物自取站,仅需要自愿领取就行。至于是谁,并没有明确的规定。
对于哄抢事件,许多网民认为,应该把食物留给有需要的人们,而不是随意拿取、“霸占”这些免费食物。网友“我就看看”在微博评论,看老人穿着都不是真正需要领取的群体,都是贪小便宜。
也有不同观点认为,这些食物被食用,不是作为厨余垃圾丢弃,食物银行就实现了其价值”肯德基有自己的食品生产标准,已过最佳赏味期的食品都不能再出售。这些食物的本意就是为了减少食物浪费,而免费提供给有需要的市民,并没有说一定是低保人群,也不是社会赈济站。
据了解,食物银行在香港已经有十多年的历史,相对比较普遍。最早,香港的一些便利店会把剩下的食物夜里放在店外冰箱中,供乞讨人员取用。
在逐渐的发展之下,香港第一家不受政府资助的食物银行于2019年12月成立,游环保人士赞助成立。食物银行没有任何审查制度,任何人只要觉得需要就可以领取食物。
相比之下,受政府资助的食物银行,则需要填写一份表格,阐述自己的生活状况,经过一定评估后,可以决定是否派送食物给申请人。
“民事发放是没有办法鉴别家庭情况和经济能力,”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刘远举对新浪财经表示,“无论是企业还是街道办,发放的初衷是好的,长远来看规范秩序后在全国来看也是一个不错的公益活动。”
“这是一个偶发性事件,”在刘远举看来,食物银行的主要问题在于取餐秩序的混乱,多吃多占。例如,本来大家都在很好的排队,如果没有维护好秩序,本来排队,只要有一个人先去抢,秩序马上乱掉。“在中国这种占便宜的心理会不会更强一点,中国过去的收入水平不像国外那么高,占便宜的心理更重。”
长远来看,刘远举认为,通过志愿者配合食物银行的方式发放食物,企业和街道、政府机构、志愿者合作,有利于秩序,也不增加政府负担。国外的食物银行还是需要志愿者来维护,跟监管合作,有发放和维护的秩序,在慢慢的优化过程中,食物银行也会逐渐完善。
“本质上,只要这些食物被领取、被吃掉,就已经杜绝浪费,达到节约粮食的目的。”林夕说。
原标题:上海肯德基食物银行遭哄抢 领取对象应如何界定?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