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上游新闻记者了解到,连锁面食品牌和府捞面即将落地重庆。其重庆首店将开设在江北区北城天街,计划于10月下旬开业。据了解,和府捞面创立于江苏,截至目前已经历了6次融资,融资额累计16亿元。
和传统连锁面馆不同的是,和府捞面不仅在线下开设门店,同时也在线上销售速食面,并成立了独立的电商公司。而这已经不是第一次有互联网基因的面馆来到重庆。此前,陆正耀团队打造的趣小面就曾在重庆多地开店。
随着资本对面食赛道愈发青睐,未来或将有更多新兴品牌面馆来到重庆,为消费者带来不一样的味道。
建立中央工厂模式 推动口味标准化
天眼查显示,和府捞面成立于2012年,法定代表人为李亚彬,主要产品包括和府汤面、和府拌面、和府炒饭、和府捞饭等。从2015年至2021年,和府捞面累计获得了6轮融资,最近的一轮为今年7月的E轮融资,融资额为8亿元,投资方包括CMC资本、众为资本、腾讯投资、龙湖资本。
在资本的助推下,和府捞面迅速在全国扩张。截至今年6月底,已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苏州等城市开设了340余家直营门店。根据7月公布的门店计划,和府捞面2021年新增门店数将较2020年翻番,全国约2天新开一家店,门店总数预计到年底达到450家。
与大多数消费者熟知的面馆不同,和府捞面设有中央工厂,支持全国范围内的冷链配送。在和府首家门店开出之前,和府捞面就已投资并规划支撑1000家门店的供应链和中央工厂体系,并从早期开始投入数字化能力构建,自建包括供应链、运营、物流等在内的信息化体系,打通前中后台业务。
今年9月,和府捞面在江苏投产了面条生产基地,可年产2万吨,在生湿面行业中为头部水平,可支撑1500家门店供应。新工厂预计产能可以满足70亿元销售,支持和府5~10年的发展需要。
这意味着,和府捞面将面条这一传统食品从多个流程进行了标准化,保证了口感、食材等在全国多地面向消费者时能够相对稳定。上游新闻记者搜索发现,和府捞面在线下门店中的客单价为45元左右,草本猪软骨面、经典酸辣汤雪花肥牛面、番茄香草汤雪花肥牛面等位居网友推荐菜前列。
记者还注意到,和府捞面还在京东、淘宝上开设了旗舰店,面条单盒在33元,并且有4盒、6盒等不同口味的组合套装。这一定位在当前速食面中较为高端,就算是在直播间中4盒优惠装平均单价也要近25元。而拉面说、统一那街那巷兰州牛肉面、金牌干馏重庆小面等速食面条单盒普遍在10元到20元。可以说,和府捞面不仅在价位上高过普通方便面,甚至与一众新派面条同行也拉出了一定距离。
面食赛道火热 资本助推全国扩张
近年来,餐饮行业备受资本青睐,面食行业获得融资的品牌正在不断增多。不仅是和府捞面,主打重庆小面的遇见小面今年7月获得了1亿元融资,估值近30亿元。陆正耀团队打造的趣小面近期也传出正在寻求融资的消息,估值达到10亿元。
在这股浪潮中,兰州拉面也忽然火了起来。资料显示,陈香贵已完成超亿元A轮融资,估值接近10亿元;马记永获得天使轮融资,门店仅有10余家,红杉资本递出了高达10亿元以上估值的投资意向书;张拉拉计划以6000万美元(约合3.9亿元)的估值进行新一轮融资,其上一轮融资的投资方为顺为资本和金沙江创投,估值约1亿元。
与新式茶饮、咖啡不同的是,面条在中国市场早已是国民食品,并不需要花费太多精力教育消费者。这些品牌在获得资本的助力后,除了升级供应链、建设工厂外,加速开店步伐几乎是必然之举。
而在落地各个市场时,这些品牌能否适应不同地区消费者的口味偏好就成为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资本助推下,加速开店的各大面馆能否打破“众口难调”,并且持续吸引消费者买单?目前依然存在着问号。
去年起,资本开始持续加码餐饮赛道,并在今年上半年持续升温。目前,品牌们也才刚刚开始发力,正在扩张和下沉的过程中,还远未到验证模式是否走通的节点。
值得注意的是,趣小面在重庆开设首店时引发了不少本地消费者的“吐槽”,指出其“价格偏贵、不够正宗、不麻不辣”等问题。作为小面的发源地,重庆本身就用着数量庞大的面馆,并且大多数都物美价廉。两相对比之下,这类新兴面馆在新鲜感过去之后,还要持续吸引消费者前去买单,就显得有不小的难度。
从和府捞面的定位来看,比最低18元一碗的趣小面的价格更高。不过,捞面并非重庆本土美食,再加上和府捞面一直强调书房美食,其环境与其他面馆有一定的差异化。其口味能否打动重庆消费者暂不得知,有待未来市场检验。
声音
工业化、数字化助力地方美食做大做强
在这一波资本加速面馆扩张的过程中,消费者们可以看到兰州拉面、重庆小面等地方美食活跃的身影。实际上,无论是遇见小面还是趣小面,都不是诞生自重庆。而卖兰州拉面的陈香贵、马记永、马拉拉这三大品牌和兰州也没有太多渊源,反而都诞生自上海。
从重庆本地面馆市场来看,尽管有不少知名的品牌,但总体连锁化程度并不高,大多数仍为夫妻店、个体店。很多面馆倾向于小而美,在连锁化拓展上较为滞后。这一现象在全国也普遍存在,制约着地方美食的做大做强。
资本加码餐饮赛道后,目前涌现的一众新兴品牌在工业化、数字化程度上都有较大提升。例如,和府捞面构建了供应链和中央工厂体系,并从早期开始投入数字化能力构建。遇见小面采用的是“工厂+DC(配送中心)+门店”的部署方式,相比于中央厨房的形式,扩展性更强,管理成本更低。
对于这一现象,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告诉上游新闻记者:“餐饮行业进入门槛较低,从业者素质层次不齐,再加上地方美食的标准化、流程化等难点,都为走向产业化带来了限制。而当前新兴的这些面食品牌的玩法,与传统的方式有了较大的颠覆,不仅需要工业化基础的支撑,同时需要创业者有互联网思维。”
他表示,和府捞面在发展之初就进行了前瞻式布局,先建设中央工厂和供应链,再开设门店,整个流程都较为标准化,能够有效保障食品安全。对于很多地方美食从业者而言,无论是打破思维局限还是实现美食的工业化、数字化升级,都较为困难。这就为外地创业者带来了机会。
他认为,当前餐饮行业中的细分赛道越来越受到资本追捧,这意味着会有更多地方美食会被注意到,并在资本加持下发展壮大。由于当前业内尚未出现全国性的头部品牌,以及面食行业广阔的市场潜力,预计未来两年内面食赛代都会持续受到资本青睐。“未来餐饮行业的竞争将会愈发激烈,品牌在突出自身差异化优势时,还应该继续推动连锁化,做大品牌规模化效应。此外,还将有更多细分赛道、小众需求受到关注,推动餐饮行业走向精细化。”
上游新闻记者 唐小堞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