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大历史 > 正文
    开阔壮美的西部公路,是如何建成的?
    03-18 09:00:22 来源:国家人文历史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人类文明的进步、国家实力的发展与道路交通总是相伴相生。宽阔现代的公路,连接着城与城,也接续着过去与未来。

    在国人与公路“较劲”的历程中,地高山险水急的“西部”总是引人瞩目的话题。从荒芜的阡陌小道到142万公里的总通车里程,中国西部公路,经历了什么?

    新疆赛里木湖公路。摄影/dashiyiyuan,来源/图虫创意

    边防工事:军路的萌芽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中国人很早就开始与自然斗智斗勇。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周朝,便有了关于道路的记载。《辞源》将其定义为“供众人通行的土地”。那时的中国,也已经拥有了等级明确、交错纵横的道路网。一条条道路顶着不同的名字,各司其职。乘车三轨的称“ 层分 ”,两轨的叫“ 馐 ”,一轨的是“ 馀 ”,牛车要走“ 畛 ”,牛马得行在“ 径 ”上。

    到了秦代,秦始皇在六国境内的旧道基础上大修驰道,清除秦与齐燕、吴楚、三晋故地间的交通阻碍。为防御匈奴,秦朝还建起“直道”——从咸阳北到包头,全长1800里,被誉为中国古代的“高速路”。再到后来,道路的区分愈发复杂——驿道、次道、官路、私路…… 历史车轮滚滚而行,裹挟着道路系统不断丰富和完善。

    秦直道遗址。来源/央视纪录片截图

    不过,历朝历代的道路“大家族”再怎么人丁兴旺,始终未能留给“公路”一席之地。因此,逐条道路能承载的,最多不过是牛马车。在地势复杂、险峰丛生的中国西部修建宽敞的公路,更像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直到民国初期,人们已经可以看到,有法国小汽车从越南驶入,到达广西地区的凭祥、鸭水滩等地区,搞搞客运,做做商贸。这样的途径还要从清朝末年说起。

    清光绪十一年 (公元1885年) ,中法战争爆发后,清政府签订《中法新约》,承认法国对越南的保护权,条约一签,越南正式沦为法国的殖民地。法国以越南为基地,开始向中国云南、广西等地扩张。

    清廷派广西提督苏元春兼任广西边防督办,首要任务是在广西加强边防工事。但山遥路远,要想顺利输送建筑材料以及炮械军粮,就必须修路。1890年开始,苏元春组织戍边官兵和军民,在中越边界扩建道路,筑起炮台,以御外敌,其中龙凭公路就是当时的成果之一。

    这条路于1896年竣工,起于龙州县城,全长55公里,途径菊该屯、大里城、鸭水滩、那堪、凭祥、隘口等地,一直到镇南关国界。从此,中国的道路上第一次有了小汽车通行。外国大炮沿着这条路被运入中国,成为清廷守卫国土边界的利器。直到现在,这条路还竖着一块碑,碑上五个大字“中国第一路”。

    龙凭公路上的石碑。来源/网络

    不过严格来说,这时的“龙凭公路”还被称为“龙凭军路”,只能算略具现代公路的样态。风云变幻间,清廷覆灭,而外患未除,龙凭军路静卧在高山间,等待成长与新生。

    民国四年 (1915年) ,龙州铁桥建成。第二年,政府拨出建桥余款专用于整修公路。遗憾的是,其间大里城至鸭水滩路段,沿河尽为悬崖陡壁,修筑难度极高,迫于技术限制,路线未能开通,只辟出一条小道绕经山顶供人行走。但时人将险峻化坦途的愿望并未更改。1923年2月17日,龙凭军路终于成为真正的“龙凭公路”。

    民族抗战:公路网初成

    从1932年开始,国民政府着手部署各地公路修建,到1937年,中国西部11省公路通车里程总计已达28370公里。滇缅、川陕、川湘、滇黔…… 条条公路交织成网,输送兵力物资,兜起民族驱逐日寇的决心夙愿。

    彼时,许多国际友人与部队途经兰州往来,前往抗战前线,使得这个西部城市成为极为关键的交通要地。抗战胜利时,甘肃省共计修通干、支线公路26条,修通里程达4501.7公里。西兰公路,便是当时建成的典型一例。这条路起自陕西西安,终达甘肃兰州,全长702.5公里。

    西兰公路路线图。来源/网络

    1935年5月1日,西兰公路正式通车。伴随抗战全面爆发,西兰公路不仅顽强地经受住了战火涤洗,还作为战时交通要道,成为以西安为枢纽的“十”字交通网络中的重要组成,为抗战做出了卓越贡献。

    11载光阴,国人赋西兰公路以新生,七百余公里蜿蜒,通西北、运物资、联内外,西兰公路佐时人安家国。这样的故事,在那段动荡岁月中,还在多处书写。或许,中华民族反抗压迫的史书中,静默不语的道路,应占有几许笔墨。

    联通东西:“天路”现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们将天堑变通途的气概愈燃愈旺。这一次,我们将视线对准了中国西部的更遥远之地。那里雪山耸立,山陡水湍,有着世界最高峻的险峰,几乎涵纳了中国所有的地质地貌。

    中国西藏左贡县川藏公路业拉山怒江72道拐。摄影/陈小羊,来源/图虫创意

    西藏,素来享有“雪域高原”的美称,赞誉背后,却是山陡水湍之下极为恶劣的交通条件。曾有人做过计算,从拉萨往返成都一次,至少需要艰难跋涉半年之久。

    改变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1950年,毛泽东主席指示解放军部队,在解放西藏的同时,也要建桥修路。自此,18军将士分成两路,其中一路开始修筑康藏公路。11万解放军、工程技术人员和各族民工共同投入了这项伟大工程。

    进藏部队修路场景。来源/人民网

    这一路,最高海拔近5000米,途中横亘着雅砻江、怒江、大渡河、金沙江等湍急猛流。复杂的地质条件下,坍塌、滑坡、雪崩、泥石流随时都可能发生。当时能用于修路的工具,无非是钎、镐、筐、扁担、钻头,除此便只剩下人力。

    山重重,水道道,艰难险阻的筑路途中,民间流传过一个比喻,川藏公路沿线上,平均每公里都有一位烈士长眠。这并非夸张。按照中央指示,筑路部队需要先进行路线勘测。1951年筑路会议后,6支勘测队被派遣进藏。等待勘测人员们的是高耸挺立的雪山。山势险峻,一不小心就会连人带测量工具一起摔下深谷。

    公路途经雀儿山。此山海拔5047米,重峦叠嶂,怪石嶙峋。有人曾感慨:“攻克雀儿山,鞭子打上天。”文献中这样记载当时的筑路场面——有的战士挥动铁锤,双手虎口被震裂,鲜血飞溅,有的战士掌钎的手握得太久,手和冰冻的钢钎粘在一起,休息时一松手,被活生生扯下一块儿皮肉……

    悬崖峭壁上打炮眼的解放军战士。来源/网络

    为了加快修路进度,时任159团三连班长的张福林钻研出放大炮爆破的方法,每次爆破他都要亲自检查,山险路难,不幸在一次检查炸药的过程中被坠落的巨石砸中,牺牲在雀儿山深处。

    14座大山、八条大断裂带、数不清的沼泽、冻土、冰川、原始森林。11万筑路勇士,统统克服了。诗人令狐安曾赋诗一首:

    云翩水舞,伟业英雄谱。

    筑就高原万里路,血碧长眠忠骨。

    险峰飞跃千重,萦怀烈士光荣。

    眺望军魂祭处,日边一片霞红。

    康藏公路步步推进的同时。另一条“天路”亦在孕育之中。1951、1953年,将军慕生忠两次运送物资进藏,道阻难行,他产生了一个想法——修路。他把这个想法上报给中央领导。1954年,党中央作出决定,青藏、康藏两条公路一起修。

    1954年12月25日,康藏公路与青藏公路会师拉萨,于同一天全线通车,盛大的通车仪式在拉萨、雅安、西宁同时举行。自此,雪域高原上几千年的无车无路,终成历史。

    青藏公路。来源/图虫创意

    修成后的康藏公路,后改名川藏公路,全长2255公里,平均海拔超越三千米。 青藏公路,全长1160千米,平均海拔四千米以上。

    1956年3月,第三条进藏公路“新藏公路”破土动工,并于1957年建成通车。1958年,川藏公路南线正式通车。自1989年,超千万吨物资被运输进藏,112.7万吨物资从高原输出。

    新藏公路红土达坂上的沥青路面向远处延伸。摄影/光影田园,来源/图虫创意

    1984年,拉萨伫立起一块纪念碑,碑文有云:

    十万藏汉军民筑路员工,含辛茹苦,残风卧雪,齐心协力征服重重天险,挖填土石三千多万立方,造桥四百余座。五易寒暑,艰苦卓绝。三千志士英勇捐躯,一代业绩永垂青史。

    现如今,西藏于人们而言不再是隐于高山险峻中的神秘之处。兴致来时,一辆汽车,便能载着人们驰骋入藏,赏尽途中蓝天白云,雪山高耸,野花烂漫。

    流动风光:从工程到美景

    风吹草低、山高云远、星空璀璨…… 前人们怕是想不到,有朝一日,这些词会和一条条公路联系起来。

    扛起边防、御敌、物运重任的公路,如今,也被世人赋予不同的读解方式,融于碧野青山,作为特殊的注脚点缀在沿途风景中。

    纵贯于天山南北的新疆“独库”公路便是其中一条。这条公路北起独山子,南下穿过巩乃斯草原和巴音布鲁克草原,翻越哈希勒根、玉希莫勒盖和铁列买提三个达坂,到达南疆库车县,全长562.75千米。

    独库公路地图。来源/网络

    “独库”公路的生平同样波澜壮阔。1974年8月,在在毛主席“要搞活天山”的指示下,独库公路破土动工。天山巍峨雄壮,相较青藏高原,对筑路部队来说也并未“友好”半分。据统计,独库公路全线近六成地段为崇山峻岭和深川峡谷,途中还需克服三座终年积雪的冰达坂,而这些地段最低气温可达零下46摄氏度。峰险、天寒之外,天山也把“危险”写在了胸前——全线有近300公里地段海拔超过2000米,塌方、泥石流、沼泽比比皆是。有资料记载,1980年的施工过程中,发生了340余次雪崩。

    十余年奋斗终换通途。1988年9月,独库公路竣工。与恶劣的修筑条件形成强烈反差的,是“独库公路”书写的奇迹。

    新疆独库公路最高的达坂:哈希勒根隧道北向入口。摄影/532Yang,来源/图虫创意

    哈希勒根隧道,凭借3400米海拔成为中国最高的公路隧道;铁力买提隧道延伸1000余米,斩获“高寒地区最长公路隧道”的美称,长达408.5米的防雪走廊,成为中国公路防雪工程中极为亮眼的一笔……

    车流穿梭于深川峡谷之间的同时,一项项中国修路史的空白被填补。盘卧于天山中的独库公路,连接起众多少数民族聚居区,似神圣玉带披挂在雪山山脉,汇于民族发展、西部建设的篇章中。

    独库公路山顶。摄影/爱摄影的陈小树,来源/图虫创意

    如今,飞驰于独库公路上,两旁高山直耸入云,头顶蓝空清透,湖水澄澈明净,戈壁神秘辽阔,如运气好,兴许一抬头 ,还能见落日余晖洒落山野、繁星闪烁点缀夜空……

    旅人们慕名而至,摄影爱好者相约而行,风景大片一次次惊艳国人和世界。由路为景的转身,在越来越多的地方重现,公路的定义也不断被打破、被丰富。当然,“网红路段打卡”一定要注意安全。

    青海戈壁通天路。摄影/GAGALing,来源/图虫创意

    2000年,中国西部地区公路总里程达142万余公里,2020年,全国公路总里程已突破500万公里。

    这样的故事,还将继续写下去。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