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事不忘,后世之师。"铺开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长卷,无数谜团或深埋地底,或隐于阴影,静候后人探寻。清朝皇帝顺治的离奇死因一直被禁忌以及时间埋藏,无迹可寻,而随着越来越多历史文献与文物的问世,顺治的形象逐渐与醒迟长老的形象重合在一起,原因为何?
一、顺治死因谜团
顺治皇帝,即清世祖,皇太极的第9个儿子,6岁时就即位皇帝,他也是清朝第3位皇帝,在位18年,励精图治。但根据史书记载,他英年早逝,24岁的时候就驾崩了,史书上并没有说明死因。
民间有着诸多传言:有人说顺治是得天花死的;也有人说顺治是在厦门被郑成功炮击而死。而流传最广的则是顺治皇帝因故选择出家,他与醒迟长老是同一个人。
醒迟长老,清朝时期河南白云寺的一位得道高僧,在民间名气十分大,曾多次受到康熙召见。这两个原本八竿子打不着的历史人物为何在很多人眼中是同一个人呢?
其实顺治就是醒迟这一传闻并不是空穴来风,根据史书记载,顺治受母亲孝庄文皇后的影响,尊崇佛教。顺治曾在打猎时偶遇禅师,与他相谈甚欢,自此对佛教十分向往,并在顺治14年成为佛教信徒。
此后多次召见名僧,在会见玉林秀的时候,顺治甚至自称弟子,玉林秀百般推辞无果,无奈之下赐顺治法名"行痴"。而"行痴"与"醒迟"读音相似,更为巧合的是醒迟长老活到73岁圆寂,而如果按照传言,顺治24岁出家,到康熙49年,刚好也是73岁。
二、历史文献有力佐证
根据白云寺的历史文献可以得知,醒迟长老在白云寺生活期间,方丈是行兴和尚,而专家在研究行兴和尚圆寂之后的墓碑碑文时,也可以发现一些端倪:碑文记载,康熙在位期间多次召见行兴和尚,大加赏赐,甚至允许白云寺可以享受皇家仪仗以及排场。
要知道,白云寺在康熙时期并不出名,按理说,即使康熙尊崇佛道,那他也应该着重赏赐一些京城附近,名气较大的寺庙,怎么会对一个没什么名气的白云寺如此不合常理的青睐呢?由此,很多人推测,正因为醒迟长老就是顺治,所以康熙才会对醒迟所在的白云寺如此重视。
根据以上史料记载,很多当地人对醒迟长老就是顺治皇帝这一说法,深信不疑。而仅仅靠一些历史文献是不足以得出这一结论的。这一谜团也吸引了很多专家的目光,专家们从更多相关历史文物上也进行了多次验证。
三、历史文物中的端倪
在十年动荡期间,白云寺遭到了十分严重的破坏,很多珍贵文物都被损坏了。直到近几年相关部门工作人员才开始着手重建白云寺。而在整理白云寺仅剩不多的文物的时候,工作人员们有了十分重大的发现。
工作人员们发现了一副流传至今的老和尚画像,根据当地老人的说法,画像上画的就是醒迟大和尚。工作人员将这一画像与顺治皇帝的画像相对比,两个人物十分相似。而画像上的人物细节更是让人大吃一惊:画像中老和尚的椅子上,竟然有一个龙头。
在古代,没有人胆敢私自在椅子上雕刻龙头,一经发现,就是株连九族的大罪。而龙头只能出现在一种椅子上,那便是皇帝坐的龙椅。
除此之外,经过专家辨认,画像中老和尚脚底下穿的是一双不同寻常的鞋子——朝靴。而朝靴通常是大臣们上朝时穿的,一个和尚怎么会穿呢?种种疑点指向一个结论:醒迟和尚就是顺治皇帝。
除了画像之外,专家们还在寺院仓库中发现了很多不同寻常的琉璃瓦,琉璃瓦上雕刻的竟然是五爪蟠龙。
这种琉璃瓦是之前白云寺的建筑材料之一,五爪蟠龙琉璃瓦来历非凡,只有在一些与皇家渊源深厚的地方才能采用这种琉璃瓦来修建,而这种琉璃瓦竟然出现在白云寺的仓库中。很多专家由此推测,正是因为顺治皇帝隐姓埋名在白云寺中,白云寺才能有此殊荣。
而在寺庙修缮过程中,园林工人们的一个意外发现更是让专家们笃定,白云寺里的醒迟和尚就是顺治。园林工人们无意挖出的是一块残破的石碑,根据碑文可以很明显的看出,石碑是康熙49年康熙亲笔题字的石碑,上面四个大字:当堂常赏。
这四个大字之间没有关联,连起来读也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含义,那康熙为什么会亲笔题写这样一座石碑呢?专家们针对这一石碑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最终发现了一些端倪:四个大字的上半部分都是"尚",古文中是尊崇的意思,尊崇的是谁呢?
从四个大字的下半部分来看,分别是"贝田土巾",与"顺治皇帝"四个字的下半部分重合在了一起。所以,连起来就是"尊崇顺治皇帝"的意思,而康熙49年,正是醒迟长老圆寂的年份,这一切未免太过巧合,所以,专家们由此推断,白云寺里的醒迟和尚就是顺治。
如果顺治皇帝出家,对于整个清朝来说都是最为忌讳的事情,正史中也会对此有所隐瞒,所以,史书上的顺治是英年早逝。而后世专家经过多次验证,白云寺里的醒迟和尚就是顺治,这也揭开了顺治皇帝之死的谜团。
历史上的一个个谜团正是专家们经过不懈努力,多次验证所推断出来的。现存的历史谜团还有很多,相信通过专家们的努力,真相最终都会重见天日,届时,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将更加完整厚重。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